
各区市卫生健康局,委属各单位,驻青医疗机构:
现将《青岛市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11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青岛市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
为进一步深化健康青岛建设,推动卫生健康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确保2024-2027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平均每年提升不低于2个百分点,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国卫办宣传发〔2024〕13号)、《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印发落实<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具体措施的通知》(鲁卫宣传字〔2024〕12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作品供给
(一)强化《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宣传。依托各级各类媒体,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以下简称“《“健康素养66条”2024年版》”)内容及释义,制作印刷宣传手册,全方位宣传《“健康素养66条”2024年版》,提高全人群知晓率。
(二)举办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大赛。每年举办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大赛,鼓励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创作更多具有科学性、政策性、传播性的健康科普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推出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和产品。建立健全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机制,持续举办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传播活动,深入挖掘海洋中药等特色资源,创作开发中医药动漫、短视频等原创中医药文化科普作品。鼓励全市中医药系统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中医药科普专栏,经常性推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中医药养生保健等科普内容,不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四)打造健康科普传播品牌。结合疾病高发季节时间特点、现有法定节日、传统文化节日和卫生健康重要节日等关键时点,每月组织开展1次市民健康素养知识线上有奖答题。依托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及微信群等,采取“健康大学堂”、健康科普专题专栏、“健康科普·天天读”“健康‘医’声”网络直播等便捷高效的形式,丰富健康科普线上线下活动形式。每年重点面向农村地区的100个村(社区)10000户居民实施“百村万户”健康素养提升工程,不断缩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城乡差距。
(五)开展传染病防控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结合传染病高发季节时间特点,借助“世界肝炎日”“世界艾滋病日”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主题日宣传活动,开展形式丰富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将传染病防控科普常态化、机制化。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和应急科普发布联动机制,全面提升公民传染病防控素养。
二、规范健康科普信息发布与传播
(一)落实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强化部门合作,在卫生健康重要节日、纪念日,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新媒体等方式,广泛传播优质权威健康科普作品。加大对互联网不良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和处置力度,对于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的不良信息,及时处置辟谣,净化健康科普网络环境。
(二)充实“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广泛发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围绕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产妇及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聚焦近视防控、心理健康、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传染病防控、“三减三健”、健康孕育等重点主题,创作更多更好的健康科普作品,及时上传“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不断提高“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专家、作品数量和质量。
三、加强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用好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对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实施动态管理,鼓励引导健康科普专家带头参与健康教育“六进”“名医走基层 志愿齐鲁行”等服务基层活动。开展“我为健康素养66条代言”活动,通过科普讲座、媒体访谈、视频直播、撰写科普文章等方式宣传推广《“健康素养66条”2024年版》。
(二)办好健康教育岗位技能竞赛。举办青岛市健康教育岗位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全市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和健康科普传播能力。遴选优秀选手组队参加山东省健康教育岗位技能竞赛。
(三)用好健康教育绩效考核机制。鼓励各区市、各单位结合实际推进健康教育工作激励机制,让更多医疗卫生人员享受到绩效考核、课题申报、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制度保障,自觉投身健康教育工作。
四、加强社会倡导动员
(一)遴选健康区市建设优秀案例。推进健康区市建设,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每年组织健康区市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择优推荐省级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评选,并进行集中宣传推介。
(二)遴选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将健康教育与促进融入医疗机构疾病防治日常工作各环节。每年组织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优秀案例征集,择优推荐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优秀案例评选,并进行集中宣传推介。
(三)遴选家庭健康促进行动优秀案例。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密切联系群众的组织优势,开展家庭健康促进行动,推进“好家风 健康行”家庭健康主题活动,围绕文明和谐家风建设、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优生优育、婚育新风宣传,打造服务阵地,构建服务体系,壮大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为家庭成员开展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培训、健康计划指导、健康危机追踪等服务,培育健康家庭典型,营造生育友好、健康幸福的社会氛围。
(四)组织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活动。每年6月为健康素养宣传月,各区市、各单位要围绕活动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
(五)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时代楷模”“最美医生”、各级“好医生、好护士”“齐鲁最美健康卫士”等先进典型代表和权威专家,结合“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暨健康教育“六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名医走基层 志愿齐鲁行”等活动,通过现场义诊、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教育基地开放等形式将健康知识和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六)开展“我家的健康故事”征文活动。根据省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面向全社会征集健康故事,让广大群众讲好自己身边传承健康家风、树立健康理念、养成健康行为、提升家庭及成员个人健康素养等方面的故事。
(七)开设健康教育专题栏目。在青岛主流媒体开设健康科普专题专栏,满足不同人群健康需求。针对重点健康问题和各类重点人群特点,开发制作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在各媒体平台进行播放刊载,提高群众健康知识和技能。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作配合。用好卫生健康、宣传、网信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增加优质健康科普知识供给。用好卫生健康系统政务新媒体矩阵,强化上下联动,横向协调,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活动。
(二)务求取得实效。用好用活现有健康教育资源,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方法和内容创新,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杜绝形式主义,办出特色,办出成效。
(三)及时总结交流。深入挖掘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对典型案例进行交流推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