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区(市)教育和体育局、体育(发展)中心,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加快推进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体育局
2024年5月8日
青岛市加快推进
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精神,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运动和冰雪运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冰雪运动需求为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大力普及冰雪运动,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加快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加大冰雪场地设施供给,加强冰雪运动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体育力量。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大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创新服务方式,做好政策、标准引导,营造良好环境,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双轮驱动冰雪运动发展新格局。促进冰雪运动与文化、旅游、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冰雪运动产业新增长极。
2.坚持协调发展。充分挖掘我市冰雪资源,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着力推动以冰雪运动为引领的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群众冰雪健身活动与竞技冰雪运动协调发展,推动冰上项目与雪上项目协调发展。促进冰雪场馆、配套设施和冰雪运动人才、冰雪运动管理“软硬件”双齐升,进一步增强冰雪运动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为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认真学习冰雪运动强市、强国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冰雪运动国内、国际交流,加大引资、引技、引智力度,打造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推动资源互补、互利共赢,激发冰雪运动发展新活力。
(三)总体目标
到2026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冰雪运动发展迈上新台阶,冰雪产业初具规模。
——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更加坚实。成立县级冰雪运动协会3个,青少年冰雪活动更加丰富,冰雪运动普及度大幅提高,直接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百万。
——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全面提升。冰雪运动竞技项目不少于3个,冰上项目队伍序列初步形成。冰雪运动竞技项目结构逐步优化,基础设施和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在2026年省运会上,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项目创造多个夺金点。
——冰雪运动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新建冰雪场地1至2处,规范提升现有7处滑雪场软硬件水平,打造3个以上冰雪品牌赛事,冰雪运动产业门类不断丰富,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全市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50亿元。
——冰雪运动人才实力更加雄厚。与冰雪项目强省加强联系,形成完善的代培、代训机制,已建队冰雪项目形成成熟的队员选拔机制,参加国家级及以上比赛的运动员人数明显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普及冰雪运动
1.培养青少年冰雪运动技能。以青岛市青少年冰雪季系列活动为抓手,持续扩大冰雪进校园规模和影响力,做好冰雪运动普及。扩大冰雪季活动开展范围,拓展至各区市,覆盖更多校园与青少年。开设冰雪体育课程,增加冰雪季活动项目,在轮滑、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的基础上,增加冰球、冰壶等项目,丰富冰雪运动种类。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教学活动。
2.推广冰雪健身项目。加大对滑雪板、冰壶、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等冰雪运动项目的推广力度,积极做好陆地冰壶、陆地冰球、室内滑雪等“类冰雪”运动项目的推广普及。将冰雪运动项目与社区运动会、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相结合,让冰雪运动项目更好地走进群众身边,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
3.健全冰雪体育组织。鼓励有条件的区(市)成立区(市)级冰雪体育组织,积极推进城乡冰雪健身组织和站点建设,统筹协调滑冰场、滑雪场、冰雪运动俱乐部等资源,推动群众性冰雪体育组织健康发展。鼓励冰雪体育组织举办冰雪俱乐部、训练营,参与冰雪项目开发。
(二)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
4.优化冰雪运动竞技项目布局。对标省运会项目设置,采用社会力量合作共建的模式,组建青岛市冰球队和花样滑冰队,通过整合现有教练员和运动员资源、引进高水平运动员等举措,提高队伍竞技水平。对雪上项目开展调查研究和可行性探讨,探索发展越野滑雪、冬季两项、滑雪登山、自由式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
5.加强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结合冰雪运动项目特点,综合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生理功能、心理素质、技术技能等因素,构建全面、具体、可量化的科学选材指标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体育人才资源,根据冰雪项目特点和选材标准,从武术、体操、田径、轮滑等传统项目中,选拔在运动能力、技能要求和体能特点等方面符合条件的运动员跨项发展冰雪运动。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俱乐部、培训机构参与市级、省级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工作,打造、筑牢冰雪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主阵地。
6.完善冰雪竞赛体系建设。优化竞赛体系,发挥青岛市运动会、青岛市锦标赛的竞赛杠杆作用,在现有夏季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冰雪项目的市级竞技体育赛事数量,扩大冰雪项目在市运会中的项目占比。通过竞技体育引领效应,吸引群众参加冰雪项目专业赛事。充分挖掘社会冰雪场地资源,积极申办省级及以上等高水平冰雪竞技体育赛事,营造冰雪运动氛围,激发运动员参与冰雪运动热情。
7.科研助力冰雪竞技水平提升。建立资深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紧密配合的复合保障团队,在科学选材、运动康复、运动生化、运动心理、运动训练、技术分析、运动营养、反兴奋剂等领域对冰雪竞技运动开展全方位科研攻关,建立起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实时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监控服务和医疗保障相结合的机制,发现并解决训练竞赛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增强科技含量。
(三)加快促进冰雪产业发展
8.丰富冰雪产业门类。加快培育冰雪健身休闲服务业,着力提升冰雪器材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冰雪赛事市场化运作,鼓励滑冰场、滑雪场、冰雪运动俱乐部等经营单位和赛事公司等社会力量举办滑雪精英挑战赛、室内滑雪挑战赛等冰雪赛事活动。有计划地举办冰雪运动国际国内高水平专业赛事,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群众性品牌冰雪活动。推动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科技、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冰雪产业新业态。结合体育产业调查,同步开展冰雪运动产业调查,摸清冰雪运动产业底数。
9.激发冰雪运动市场主体活力。鼓励冰雪体育企业与文化创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加强合作,联合推进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推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转化。培育扶持一批优秀冰雪企业,鼓励国内外一流冰雪企业来青发展,建成集滑雪、培训、冰雪旅游、冰雪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冰雪乐园。鼓励金融机构、投资基金等,推出针对冰雪企业的金融产品,支持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和冰雪企业发展。做好政策兑现工作,对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滑雪场,按年营业收入的3%,最高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补。支持行业协会牵头组建由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用户单位、社会团体等组成的冰雪产业联盟,搭建供需交流平台。推动相关企业、学校、研究部门以及中介机构等构建冰雪产业创新联盟,形成“产学研用”完整的创新体系,推动冰雪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协同发展。
(四)加大冰雪场地设施供给
10.积极增加冰雪运动场地设施供给。落实国家体育总局“百城千冰”计划,鼓励各区(市)在公园、体育场馆、校园、广场、社区等场所,建设可拆装冰雪场地、仿真冰雪场地、嬉雪场地等设施,满足市民冰雪休闲娱乐需求。鼓励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对使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盐碱土地建设冰雪项目的,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11.提升冰雪运动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鼓励现有滑雪场通过提升雪质、拓宽滑雪道、提高滑雪道难度、采用新式索道、完善安全设施、升级滑雪大厅等措施,进行改扩建增容,完善场地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冰雪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建立相应电子商务平台,扩大知晓度,提供全面、丰富且人性化的消费体验。
12.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冰雪场馆。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冰雪场馆。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商务楼宇、商业网点等改建或新建冰雪场馆,建设全天候室内滑雪场,具备条件的可以建设以冰雪游憩活动为主的室内外冰雪乐园,构建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冰雪场地设施服务网络。
(五)加强冰雪运动人才队伍建设
13.加强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与引进。学习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冰雪运动强省培养冰雪运动人才的先进经验,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专业化冰雪运动人才培训机构,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课程,包括技术、管理和教练员等方面的培养,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才培养要求。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冰雪运动相关专业人才,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在我市建设高素质技能型冰雪项目各类人才培养基地。采用与外省联办模式,结合青岛本土人才特点,有选择地建立我市冰雪项目群并予以重点培育。
14.建设高水平教练员队伍。通过国际体育组织、国家及省项目管理中心、专业体育机构或者体育经纪公司等多种渠道,以多元化方式聘请高水平教练员并组建团队,确保高水平教练员在各项目队全覆盖,打造项目发展高起点。选拔一批年轻教练员担任助理教练,通过“老带新”方式,让年轻教练员深度参与到训练安排、技术指导、比赛策略、心理调适等各项工作中,快速提升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
15.建立健全冰雪运动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对冰雪运动人才的技能水平、教学质量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设立奖励机制,激励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优化冰雪运动人才待遇,提高冰雪运动人才的薪酬水平,设立绩效奖金、安家补贴、租房补助、竞赛奖金等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冰雪运动相关工作;鼓励、推荐我市冰雪运动人才参加国内外大赛、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为其争取交流培训机会,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16.加强冰雪运动人才队伍管理。建立健全人才队伍管理机制,统一管理冰雪运动人才的招聘、培训、考核和晋升等工作,做好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为冰雪运动长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积极与人社和教育部门协调,争取在学校设立冰雪项目学校教练员岗位,通过公开招聘、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等形式,增加学校冰雪教练员数量;加大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增加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为群众了解、学习冰雪运动提供专业指导。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青岛市冰雪运动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全市冰雪运动发展重大战略和政策,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冰雪运动快速发展。各有关部门要压实主体工作责任,围绕承担任务制定具体执行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强组织管理,积极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协调,统筹各项工作推进落实。
(二)完善奖评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我市冰雪运动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具有公益性、普惠性的冰雪运动设施和消费项目给予相关政策支持。适时推荐优秀冰雪企业、学校、俱乐部等单位及个人和精品冰雪赛事活动参加国家、省组织的评优评奖,对优秀的冰雪企业、学校、俱乐部等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推动全市冰雪运动健康蓬勃发展。
(三)营造良好氛围
加大冰雪运动普及推广和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介绍冰雪运动知识和优秀冰雪运动员,讲好群众身边冰雪故事等,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冰雪运动技巧和健康知识、冰雪赛事活动的宣传,形成浓厚的冰雪体育文化氛围,引导社会公众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和消费习惯,增强社会参与感和支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