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将《青岛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中共青岛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岛市教育局
青岛市生态环境局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青岛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青岛市体育局
青岛市通信管理局
2025年4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岛市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5G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印发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持续推动5G规模化应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壮大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制定本行动升级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面向青岛市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需求,充分发挥5G牵引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场景牵引、产业协同、生态优化”,聚焦“应用、产业、网络、生态”四个升级,着力推动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加快5G应用规模化发展,赋能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助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通信业现代化,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构筑坚实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
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规模化应用。
——5G规模赋能成效凸显。面向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辐射带动效应显著的5G应用领航标杆项目。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75%,大中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45%,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超过200万个。
——5G产业供给不断丰富。促进5G产业供给更好满足规模化应用需求,培育和引导更多的企业投身5G融合应用,5G融合应用创新主体建设更加凸显。推进5G与数字技术融合持续深入,芯片模组、新型终端、行业虚拟专网、共性能力平台等关键环节供给能力持续升级,创新行业终端模组产品进一步丰富。
——5G网络能力显著增强。5G覆盖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累计建设5G基站不少于5万个,5G网络驻留比超85%,IPv6全面部署。现有5G网络向5G-A升级取得新进展,重点应用场景实现5G-A网络有效覆盖。建成200个5G行业虚拟专网,“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的新型数字底座建设取得新突破。
——5G应用生态加速繁荣。培育一批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重点建设特色鲜明的“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面向重点领域锻造5G应用安全标杆,5G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健全,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度成长的良好态势,全球开放合作生态日益完善。
二、应用升级,推动多方位深度赋能
(一)5G带动新型消费扩大升级
1.培育新终端。支持融合5G技术的AI、AR/VR、超高清等新型终端研发,加快提升终端产品性能和应用成熟度。支持龙头企业在融合5G的智能家居、智能穿戴、XR业务系统、裸眼3D等方向,加强技术产品研发和应用创新。推动“5G+智能网联汽车”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发展,支持“5G上车”助力智能网联汽车智驾、智舱提质升级。
2.营造新环境。强化5G创新平台支撑作用,支持开展新型行业终端、AI大模型、网络切片等新技术试点,促进网络、内容、终端协同创新,为5G新业务新产品研发创造试验环境。推动青岛形成“未来街区+智慧社区+数字家庭”智慧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开展基于5G的“元宇宙”“未来街区”试点建设,提升5G普惠服务能力。
(二)5G赋能生产经营提质升级
1.5G+工业互联网。积极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完善“青岛样板—山东复制—沿黄落地”的工赋模式,建设辐射全国的“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持续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打造以5G为引领的新型工业网络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形成“5G+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2.5G+智慧电力。支持在青电力企业对5G智能电网、智能巡检、电力物联网等场景进行规模推广,推动5G电力应用场景创新发展。加快电力行业5G独立组网、软件定义承载网等设施建设,推动5G电力定制终端、5G电力智能终端规模部署。
3.5G+智慧交通。推动5G在智慧引航系统、智慧公交运营平台、智慧停车服务等领域形成特色化解决方案,加速赋能“青岛交通模式”。推动在港机远程控制、自动导引运输、集卡自动驾驶等场景中形成标准化解决方案,加速5G海港解决方案向内陆场站、空港等场景复制推广。
4.5G+智慧农业。持续推动5G助力青岛智慧农业试验区和国家智慧农业创新应用项目建设,加速在智慧种植、智慧畜牧和质量安全等场景的创新应用。加快5G基站向农村地区布局,有效打通“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推进5G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提升基于5G的自动驾驶拖拉机、农用植保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应用水平。
5.5G+智慧海洋。丰富青岛海洋行业特色场景,加速5G在海洋渔业、智能船舶、海上交通、海上执法、海上能源、海洋生态等应用创新,助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支持在青实验室研发具备5G通讯能力的水下滑翔机、波浪滑翔器等水下、水面、低空无人装备,提升青岛海洋装备产业信息化水平。
(三)5G助力公共服务普惠升级
1.5G+政务服务。推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信号升格”,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面向法律服务、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外网移动办公等需求,加快5G巡回法庭、线上审批、独居老人看护、远程视频会议等应用推广,助力青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智慧韧性城市。
2.5G+智慧教育。积极推进“5G+物联网”校园建设,打造围绕5G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加强5G与室外实践教学科研、虚拟仿真实验实训、校园体育体测等重点场景深度融合应用。落实通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资源免费开放等要求,加快5G网络与校园网络协同部署,推动高校探索5G专网和教育专网融合新模式。
3.5G+智慧文旅。发挥5G在旅游治理、文物保护、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赋能优势,打造基于5G的沉浸式旅游演艺、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数字IP内容等青岛特色品牌,推动5G在虚拟展厅、高清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服务中的应用。增强青岛市体育场所、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等演出现场5G通信服务能力。推动景区基础设施与通信基础设施同步规划,推进青岛市5G景区建设,持续开展“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
4.5G+卫生健康。推广急诊救治、远程诊断、公共卫生防控等5G应用场景,培育5G远程手术、智慧健康养老、海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制造等应用场景。持续推动医疗机构5G智慧医院建设,依托5G行业虚拟专网及边缘云部署,推广5G+查房、5G+健康管理、5G+中医等应用。
5.5G+广电视听。加快推进智慧广电及新型广电网络建设,支持5G广播服务,深化5G高新视频技术在教育、医疗、文旅、体育、电竞、电商、展览等领域的应用示范。持续推动青岛5G高新视频试验园区建设,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和园区高效运行。
6.5G+数字体育。推动5G在体育训练、健身指导、运动培训、赛事直播、智慧场馆等重点场景规模应用,完善升级“全民健身一张图”功能,培育5G数字运动、体育赛事互动等新模式。
三、产业升级,构筑全链条发展支撑
(一)升级5G核心产业基础能力
推动5G核心产业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推进多频段5G小基站、智能测试仪器、5G核心模组等设备产业化进程,重点突破工业级5G终端设备抗干扰、低时延传输等技术瓶颈。健全5G-A端到端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联合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分阶段推进5G通信测试、网络安全防护、射频识别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5G毫米波端到端产业链成熟,加快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功率器件、光通信芯片和模组等方面布局毫米波产业,打造适配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多类场景的终端创新生态。
(二)加强5G融合应用技术研发
以入选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为契机,围绕5G+北斗在定位、授时等技术协同攻关,持续开展5G+北斗特色和创新应用。推进5G与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为行业提供高效、低延迟的应用服务。加强5G与智能制造、无人驾驶、超高清视频等行业跨领域技术联合创新,支持不同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和供应商共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形成多方协同的研发机制,征集一批高校院所、重点企业5G融合创新科技成果,常态化开展高价值成果遴选发布。
(三)健全5G融合应用产业体系
推动5G与行业融合产品落地,加快上下游企业之间深度合作、共享研发资源,着力提升光器件与光模块、通信模组、基站设备、行业虚拟专网、解决方案等关键环节低成本高质量供给能力。在先进制造、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研发推广基于5G技术的“小快轻准”数字化技术产品,持续丰富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加快建设5G产品协同创新平台。推进5G与行业内网融合更新改造,支持企业更新老旧设备,推动传统设备向智能设备和5G兼容设备升级。
四、网络升级,提升全场景服务能力
(一)夯实全域优质5G网络覆盖
加快落实山东省“5G蓝海 宽带海疆”建设行动,提升海疆地区网络供给能力,推动全市海疆地区行政村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全市内海、领海等海域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商船航行水域实现5G网络重点覆盖。深入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深化政务、文旅场所、卫生健康机构等重点场景覆盖,为公众提供更高品质网络服务。加速推动5G RedCap规模覆盖,实现县域及以上地区5G RedCap连续覆盖。加快5G-A商用网络部署,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核心城区实现5G-A网络规模覆盖。
(二)加强5G行业虚拟专网供给
大力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在工业、港口、电力等领域规模部署,扩大5G RedCap、5G LAN、定位增强、无源物联、通感一体等技术应用,通过部署融合网关、虚拟化平台等设备,推动5G行业虚拟专网与NB-IoT、4G、IPv6等协同应用。探索建立基础电信企业和行业企业网络共管共维新模式,持续增强网络运维、监测和服务能力,强化网络与终端协同管理,提升网络能力开放水平。
五、生态升级,强化多层次协同创新
(一)培育5G应用创新企业梯队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技术共享、市场拓展和人才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面向行业5G应用的芯片、模组、解决方案等专精特新企业。强化供需双方协同,联合攻关5G应用关键环节,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链接“山东科技大市场”“青岛全国海洋科技大市场”,推动产学研合作和跨行业技术创新,完善龙头引领、梯队协同的融通创新模式,建立5G应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二)构建5G应用推广平台矩阵
发挥青岛市区位和产业优势,培育一批协同攻关和应用推广载体在智能家居、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落地转化,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青岛方案”,放大5G行业赋能价值。依托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搭建5G应用“出海”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技术标准互认机制。支持企业积极参与“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及相关试点示范项目申报,通过以赛促用、实战演练,争创一批国家级示范标杆项目。
(三)完善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
支持青岛市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产业协会牵头或参与5G-A标准制定,推进网络、终端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落地普及。健全重点行业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速关键标准制定、完善、推广和宣贯。在智能制造领域,加快制定工业5G专网建设、设备互联互通等行业标准;在超高清视频领域,完善8K编解码、多视角同步传输等关键技术标准。组织申报重点行业5G融合标准试点项目,促进5G融合应用标准落地。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完善部门协同、市区联动机制,协调推进5G规模化应用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及时解决企业、项目落地诉求。统筹谋划青岛支持5G应用规模化发展政策体系。协调优化青岛市全域5G网络设施布局,联合各方打造5G融合应用创新主体建设,构建全国领先兼具青岛特色的“5G+”融合创新生态圈。
(二)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利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改造等各类支持政策,推进5G网络建设、技术试验、应用创新等工作。深化产融合作,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引导各类创投基金、社会资本在青岛市加大对5G创新项目和相关企业的投融资力度,建立完善5G产业发展基金,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三)优化人才支撑。推动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驻青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注重培养“5G+”复合型人才。持续发挥青岛“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优势,深入实施“人才强青”和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建设5G发展多层次人才体系,重点推进创新团队、科技领军和技术技能人才等引进培育。
(四)筑牢安全屏障。强化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实时监控,引导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部署网络安全产品、采购网络安全运营服务,确保5G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推动具备虚拟化、智能化、自适应能力的安全产品研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