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彬 山东国曜琴岛(青岛)律师事务所律师
2025年4月17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青岛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着力解决行政执法领域的多头检查、随意检查、过度检查等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并聚焦4个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处亮点:
一、规范检查主体与事项,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文件要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在2025年5月底前制定并公布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检查”。同时明确检查主体资格,禁止无执法证件人员实施检查。此举通过清单化管理,可以有效限制行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减少多头检查和过度检查,降低企业应对检查的负担,推动行政检查透明化、规范化。
二、依托统一平台实施检查,推动全程留痕可追溯。文件强调所有涉企检查需依托“山东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实现“事前备案、计划匹配、扫码入企、全程留痕、事后评价”,并通过技术手段规范检查流程,避免未备案、未扫码的不规范行为。平台的应用不仅便于监管部门动态监测检查行为,还能通过企业事后评价机制倒逼执法部门提升服务质量,形成检查留痕、企业监督的良性互动,从而数字化赋能行政检查,实现全流程透明化监管。
三、探索“综合查一次”与差异化监管,优化检查效率。文件提出“综合查一次”机制,对同一企业涉及的多个检查事项进行合并或联合检查,尽量减少企业负担。同时建立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根据企业信用和风险等级调整检查频次,鼓励建立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对“白名单”企业原则上不主动开展现场检查。这些措施既提升了行政效率,又降低了行政检查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体现出了无事不扰、精准监管的行政理念。
四、强化监督与培训,提升执法规范性和企业获得感。文件要求司法行政部门加强检查监督,通过约谈、通报等方式纠正违规检查行为,并建立企业投诉举报快速响应机制。同时,文件强调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转变“卸责式检查”的错误观念,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强化监督与教育双管齐下,既可以规范执法行为,又增强了企业对政策的信任感,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五、探索“非现场监管”与行政指导,创新服务模式。文件鼓励通过在线监管、远程监测等方式替代传统现场检查,并制定“无扰检查”清单,明确非必要不现场检查。同时推出“一业一册”经营指引和“预约式”涉企指导服务机制,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这种服务先行、监管兜底的模式,既降低了行政成本,又增强了企业合规经营的主动性,体现出政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庄彬律师简介:
国曜琴岛(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
2021年6月,荣获“青岛市优秀青年律师”称号;2022年5月,荣获“青岛市十佳青年律师”。
社会兼职:
青岛市律师协会政府法律事务与行政委员会委员
胶州市人民政府兼职法律顾问
胶州市重大事项法制审查委员会委员
青岛市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师团成员
青岛市青年创客法律服务团成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