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促进农业农村消费行动计划的通知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47226455247472439
  • 主题分类 政府组成部门
  • 成文日期 2025-03-25
  • 发布日期 2025-03-28
  • 发文字号 青农发〔2025〕7号
  • 发文单位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青岛市促进农业农村消费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3月25日


    青岛市促进农业农村消费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市政府关于提振消费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青岛市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落地落实,现就促进农业农村消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部署要求,坚决扛牢“打头阵、当先锋”责任担当,全方位扩大农业农村需求,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三农”贡献。2025年,争取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休闲农业总收入超过5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持续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

    1.加快优良品种培育推广。鼓励举办市场化种业会展和交流活动,支持推广单产水平高、优质专用性好、推广市场潜力大的农作物品种,推动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组织开展市级农作物优良品种展示评价和观摩活动,指导农业生产主体科学选种用种,助力优良品种推广应用。

    2.优化多元化食物供给。落实现代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全国首批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设施化种养模式,强化蔬菜、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有效供给,进一步丰富“菜篮子”品种、品类。鼓励市场主体强化新品种培育、新产品研发、新技术应用,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3.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修订《青岛知名农产品品牌管理办法》,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质农品、绿色优质农产品50个以上,认定10个以上青岛知名农产品品牌。鼓励市场主体按产品品质分等分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效应的农产品品牌。

    (二)加快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

    4.举办农产品“五进”活动。以青岛品牌日、“兴农记”市集、年货大集和供销大集为载体,组织优质特色农产品开展“进市场、进商超、进公园、进社区、进景区”团购优惠活动5次以上。通过“社区团购”“打折促销”“买赠抽奖”等优惠方式,让城乡居民就近“赶大集”,一站式购买“青岛农品”,拉动消费增长。

    5.办好金秋消费季活动。聚焦中国农民丰收节、国庆节和中秋节等节日市场,举办“青岛农品”金秋消费季和消费协作月活动,充分发挥节日叠加效应。邀请网红主播现场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双向发力,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释放节日消费潜力。

    6.开展电商助农促销活动。用好AI、网络直播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青岛农品”营销新业态。支持农产品市场主体在电商平台开设农特产馆和微店,打造“青岛农品”网店矩阵。借助6.18、7.17、双11和双12等电商购物节,用好“齐鲁农超”等农产品销售平台,开展5场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2025年,争取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百亿元大关。

    7.深度拓展农产品市场。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优势,探索建设“青岛农品”特色店铺。组织参加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二十二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等国内知名展会,推动“青岛农品”开拓市场。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赴境外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交流合作活动,帮助更多的本土农产品“走出去”。

    (三)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8.壮大特色农业产业链。扩大财政“拨改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用好省级优势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等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强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带动2条千亿级、8条百亿级和15条十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链提质增效,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稳定在2400亿元左右,农产品出口额位居全国前列。鼓励利用秸秆、废旧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肥和塑料再生颗粒,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9.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依托省、市和区、市乡村振兴片区,培优特色主导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发挥片区资源和业态优势,持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发展高质量乡村民宿产业。2025年,新建2个齐鲁样板省级片区、2个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启动新一轮市级乡村振兴片区建设。重点推介10条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引导城市居民走进乡村,激发乡村旅游消费潜力。

    10.开展乡村特色文体活动。鼓励开展“村歌大赛”和“村BA”“村跑”“村足”“村舞”等“村字号”群众性文体活动,带动周边地区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消费。充分发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红枫文化艺术节”“崂山茶文化节”等“村IP”,以乡村文化振兴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培优“农遗良品”品牌,释放农业文化遗产综合价值。

    (四)积极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11.提振市场消费信心。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质量标准,提高农产品可追溯性。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常态监测,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传递健康消费理念,增强市场消费信心。

    12.加强市场信息监测。以国家级农产品定点市场和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为重点,及时监测和发布产地农产品批发价格等市场信息,定期发布蔬菜市场供需行情分析报告,引导农业市场主体科学调控产能,促进农产品消费稳定增长。

    13.强化市场秩序治理。加大执法巡查抽检力度,开展打私治滥“零点行动”及“绿剑护粮安”“蓝盾护农”等专项行动,打击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净化农资消费环境,杜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发挥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督导调度的牵头作用,分工配合、形成合力,研究解决农业农村消费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

    (二)加强措施落实。围绕市场消费、会展消费、休闲农业等方面,强化工作措施落地落实落细,促进农业农村消费持续向好,确保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作用,灵活采取微博、微信、微短剧和短视频及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宣传农业农村促进消费政策、活动成效和典型经验,营造全社会关注消费、支持消费、参与消费的浓厚氛围。


    如果您对该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 网上咨询 方式咨询相关单位 ,或者拨打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市场处 : 0532-857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