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 市委科技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青岛市合成生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委科技委员会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青岛市委科技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4月18日
青岛市合成生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
为加快我市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合成生物新赛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长点,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针对合成生物交叉范围广、技术开发壁垒高、应用领域广泛、产业发展潜力大等特点,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广泛赋能医疗健康、环境保护、农业生产、能源化工等重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青岛合成生物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到2027年,力争突破关键技术不少于30项,形成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成果不少于5项,新增生物制造领域各级创新平台不少于5个,打造标志性产业化项目不少于10项,培育一批高成长企业,瞪羚、专精特新、科技领军企业总计突破30家,新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团队不少于2个,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载体或专业园区,建好用好青岛合成生物技术创新联盟和合成生物产业基金,营造创新活跃、转化顺畅、主体繁荣、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构建国内独具优势、彰显青岛特色的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体系,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国家生物经济布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底层技术迭代创新行动
开展人工生命设计与合成等前沿理论探索,加强宏基因组组装、微生物组设计和构建、生物功能分子的构效关系、蛋白质结构重建及结构预测、海洋“沉默资源”激活机制与策略构建、底盘细胞构建、植物瞬时蛋白表达、干细胞和外泌体规模制备、干细胞定向诱导和分化、干细胞低成本大体系培养、精准基因编辑等底层技术突破,加快建设微生物遗传信息、蛋白质结构功能信息等基础生物信息数据库。到2027年,建立库容超10万份全球海洋宏基因组微生物数据库,产生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引育2个以上合成生物学领军团队,形成5项以上国际先进水平创新成果。
(二)实施平台层工具增效创新行动
运用自动化、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技术,发展高通量、高精度、长序列核酸合成以及代谢途径设计、蛋白质设计、超高通量菌株筛选等平台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酶和核心工业菌株,搭建由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应用集成的合成生物自动化平台技术。到2027年,建立库容4万株以上的微生物菌种保藏库、超2万株的海洋微生物菌种库,新增专利保藏菌株约100株,开发2套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菌株构建与筛选装置,布局1-2个合成生物制造设计与铸造平台、1-2个产物分离纯化工艺优化平台、2-3个千升级中试工艺放大平台。
(三)实施赋能生物医药产业提档创新行动
开展以mRNA为核心的疾病诊疗和重大疾病的疫苗创制、功能增强型干细胞定向诱导、高值天然产物底盘材料开发、重要原料药级联酶催化合成、抗生素替代品噬菌体制剂开发、非模式底盘细胞开发和改造、非细胞合成体系构建等技术研发,重点发展mRNA疫苗、基因和细胞治疗等生物医药细分赛道。到2027年,建设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中心和山东省植物分子医药创新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新药筛选与评价平台,新取得5个以上新药临床批件,突破3-5项关键技术,形成3项以上产业化项目,布局2-3家新型研发机构,培养8家以上科技型领军企业。在新药设计、疫苗研发、基因治疗方面取得新突破。
(四)实施赋能食品大健康产业提速创新行动
开展海洋功能糖定向生物合成、名贵中草药功能成分细胞高效合成、细胞培养鱼肉、微藻天然产物创制、母乳低聚糖生物合成、微生物蛋白生物合成、微生物功能膳食纤维、食品发酵菌高效选育、光合固碳绿色生物合成、海洋微生物多糖和糖酯细胞工厂等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功能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高端化妆品原料等细分赛道。到2027年,建立库存800个以上的海洋糖类化合物库,新取得5个以上化妆品批件,突破3项以上关键技术,形成3项以上产业化项目,培育10家以上科技型领军企业,实现合成生物技术在微生物蛋白、高端化妆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制造的广泛应用。
(五)实施赋能材料与能源产业提质创新行动
开展反式乌头酸的绿色生物合成、生物质厌氧发酵产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提取高效杀菌材料、含能材料的生物合成、纳米纤维素生物合成工程化等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纳米酶材料、环保型抗菌材料、生物燃料、新型能源产品和替代技术等细分赛道。到2027年,突破3-5项关键技术,形成5项以上合成生物标志性产品,培育5家以上科技型领军企业,合成生物技术在新材料和能源制造领域典型应用场景不断扩充。
(六)实施赋能农业与环保产业提标创新行动
开展精准分子育种、新型农药开发、噬菌体环境改良剂开发、新型高效能工业酶制剂生产菌株创制、减碳固碳人工新途径设计、生物修复关键基因元件挖掘及定向设计、有机废弃物降解及资源循环利用、海洋微生物农业利用技术等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环境监测生物传感器、微生物检测电极和装备、生物污损涂料、塑料循环利用、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和吸附制剂等细分赛道。到2027年,建立库容量3000株以上涵盖塑料、废纺等有机废弃物降解的特种微生物资源库,挖掘超过100个用于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合成生物学元件,打造国家级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突破5项以上关键技术,新登记5个以上农药产品,培育5个以上农作物及水产新品种,搭建1-2个创新平台,打造5项以上合成生物标志性产品,培育8家以上科技型领军企业,合成生物技术广泛赋能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绿色农作物及环境污染物降解及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技术攻关支持力度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有组织科研,设立市级合成生物领域专项项目。鼓励开展基础研究、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强化合成生物领域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应用、推广,聚焦制约产业升级、影响产业韧性的重大技术难题,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应用和产业化示范,组织实施一批合成生物领域基础研究项目、惠民示范项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对经遴选评审获批立项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支持企业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方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对获得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立项支持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二)支持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合成生物核心技术突破,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支持创新主体创新建设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研发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经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对建设运行综合评价为优秀的市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给予资金支持;围绕合成生物制造中试放大与规模化生产需要,鼓励支持概念验证与中试熟化平台建设,建立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工程化功能平台服务体系,提供科技成果的概念验证、二次开发、工艺验证和中试熟化等服务,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围绕国家海洋生物制造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组建合成生物学等海洋生物制造产业全过程功能实验室,打造海洋生物制造产业“产、学、研、测、用”一体化的综合赋能平台。聚焦合成生物制造重大技术难题和研发瓶颈,推动优势平台和机构协同整合,争取生物制造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全国领先的工程铸造与智能发酵工程基础支撑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创新成果就地转化
链接山东科技大市场,高标准打造海洋科技大市场,专设合成生物板块,集成果发布、成果交易、供需对接、成果孵化等功能为一体,构建“线上平台+线下展厅”相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合成生物科技成果发布制度,定期专场发布“青岛好成果”。聚焦合成生物产业领域和应用场景,组织技术经纪人实训,每年培养一批懂产业、悉管理、能实战的高水平专业化技术经纪人。依托市场化机构,搭建技术经纪人撮合交易服务平台,探索信息共享、有偿服务机制,根据需求挖掘、成果转化等绩效,对技术经纪人给予适当激励。开展合成生物科技项目经理人试点,通过事前资助、事后奖补、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前沿技术研发、条件平台建设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
(四)加大金融赋能产业发展
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功能互补、覆盖合成生物产业全链条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领带动作用,用足用好已设立生物科技领域产业基金,根据项目储备情况研究设立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基金,采取“招投联动”等方式,精准加大对合成生物制造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投资力度。落实好贴息贴保等科技金融政策措施,强化金企对接,常态化组织开展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系列活动,探索建立科技项目投融资需求信息共享机制,多方助力合成生物科技型企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青岛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支持产品创新应用,鼓励合成生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的首台(套)装备、首版次软件等产品认定,引进国内外项目或科研成果等实现产业化。支持我市合成生物制造企业积极创建青岛市场景应用实验室,鼓励开展创新创意创造,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化应用。鼓励引导合成生物制造企业牵头或参与研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在青设立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开放式创新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和共性技术平台。支持企业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日本药品医疗器械局(PMDA)或WHO(世界卫生组织)以及金砖国家、“一带一路”国家药品监管机构注册,并在当地实现销售。(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打造特色产业专业园区
以现有机构载体为切入点,建设合成生物先导园,集聚孵化一批企业项目。依托各区市资源禀赋,遴选合适区域规划建设引领作用强、特色鲜明、承载力好的合成生物专业产业园区。鼓励园区所在区市对园区建设污水处理、共性基础平台、小试和中试车间等专业配套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给予一定比例资助。强化产业用地供给,灵活用地供给方式,对技术先进、投资强度高、经济效益好的合成生物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强化用地保障,加快落地进度;加强水、电、蒸汽等资源要素供给,加快完善能源供给、危化品存储等配套设施,打造适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载体空间。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生物制造绿色审批通道,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基本原则,完善适配生物制造产业特点的生物安全、伦理风险等制度。(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相关区市、功能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青岛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合成生物产业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建设合成生物产业资源库。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合力推动合成生物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实施和监管保障,研究制定合成生物专项统计体系,建立统计监测机制,辅助科学决策。(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有关部门、单位)
(二)组建产业智库
建立合成生物产业战略专家咨询机制,吸纳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以及创业孵化机构、金融投资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等专家资源,制度化建立定期会商、决策咨询和信息沟通机制。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在产业规划编制、专项政策研究、项目组织遴选、第三方评估、规范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生物安全、法规伦理问题等决策中提供专项研究及咨询意见。(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有关部门、单位)
(三)强化资金保障
统筹各类专项资金,研究部署相关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合成生物领域项目研发、应用示范、平台建设等。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领带动作用,采取“拨投结合”“招投联动”等方式,引导各类市场化基金聚集,打造合成生物制造基金群,围绕合成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创新、重大产业成果和未来前沿方向,精准助推一批高质量创新企业加速成长。(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青岛金融监管局等)
(四)做好产业服务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监管服务队伍,开展合成生物领域的生物安全、伦理监管、标准执行、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方面培训。提升合成生物招商专业水平,培养一批熟悉区域政策、投资金融和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型招商人才和职业经理人,精准对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加强对合成生物优质产品和技术方案的宣传示范和科普,提升公众认知度,提高市场认可度。(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配合单位:有关部门、单位)
本《行动方案》所涉具体政策内容,按照其现行政策的有效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