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市国资委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03013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23352094686102363
  • 主题分类 国有资产监管
  • 成文日期 2024-04-24
  • 发布日期 2024-05-01
  • 发文字号 青国资办〔2024〕42号
  • 发文单位 青岛市国资委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青岛市国资委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403013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张金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标先进加快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创建工作的提案”收悉。市国资委高度重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学监管深化市场改革,优化评价体系”事项

    (一)科学推进授权放权经营体制改革。为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切实履行出资人职责和国有资产监管职责,放管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市国资委建立授权放权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2022年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对授权放权清单进行调整,今年印发了《关于授权放权事项落实情况评估工作方案》,组织形成34条行权工作规范,制定评估工作流程,推动企业开展授权放权事项自查工作,确保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权与管好相统一。下一步形成《市国资委授权放权清单(2024版)》,根据评估结果做好授权放权清单动态调整。

    (二)创新考核分配机制。市国资委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和经营短板等,实施差异化考核。一是分类设置指标。商业一类企业重点考核企业经济效益、资本回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商业二类企业重点考核保障城市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和风险控制等情况,公益类企业重点考核产品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和保障能力。二是重视补足短板。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情况,选取短板指标纳入考核,以同行业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优秀水平为目标,引导企业采取有针对性举措,有效补足短板。三是全面对标先进。构建行业横向对标与历史业绩纵向对标相结合的多维评价体系,强化对标管理,实施对标一流价值创造行动、全面对标一流行动等,推动企业寻标对标,形成对标夺标“路线图”。将对标工作纳入董事会报告年度工作内容,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组织企业对对标情况进行自查评估,完成方案报备。强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完善以“一利五率”为导向的经营指标体系,引导国有企业切实把重点重心放到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上来,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加强契约管理。目前市属企业经营层成员均已开展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实行“一岗一责”“一人一书”,明确个人岗位职责、考核任务,层层分解目标,层层压实责任。二是坚持刚性考核兑现。按照“业绩决定收入”原则,业绩提升企业,薪酬水平适当增长,业绩降薪酬降,有的企业同层级人员收入差距超4倍,收入能增能减、拉开了差距。三是发挥绩效薪酬杠杆作用。坚持为“岗位、绩效、能力”付薪导向,提高与绩效挂钩的薪酬比重,目前市属企业绩效薪酬占比达 60%以上,部分企业超过 70%,有效激发了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国资委指导市属企业通过投资新设、增资扩股、部分股权转让、收购及其他资本市场操作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2023年度,市属企业所属子企业共实施混改项目20个,引进社会资本9.05亿元。下一步,青岛市将大力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运用好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优势,继续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坚持增量为主、做强主业,坚持市场运作、以混促改,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坚持全局统筹、积极推进,充分释放国企改革红利。

    二、关于“聚集资源优化业务模式,壮大国有资本”事项

    (一)突出规划引领。2021年,市国资委制定了《青岛市“十四五”国有资本结构调整战略布局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13大方面、46项任务,并将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抓好贯彻落实。两年多来,通过实施匹配城市功能战略重大项目,不断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向智能化先进制造业、智慧化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和现代经济体系金融服务业三大板块聚集,不断做强做精主业,积累发展优势,其中,2023年,市属企业匹配城市发展产业项目61个,完成年度投资150亿元。2024还将接续推进新开工及续建产业项目58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50.7亿元。

    (二)加强政策引导。出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投资管理办法》,指导市属企业结合实际建立完善覆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投资管理制度体系,细化投资负面清单,规范投资决策程序。出台《推动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方案》,引导市属国有投资公司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引导市属企业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基金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重大项目招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以产业链重大项目为主导,引进落地上下游配套项目。

    (三)强化考核支持。为引导市属企业重点投资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市国资委加大考核引导力度,设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及增速等考核指标,取得突出进展的给予考核奖励加分。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围绕主责主业在我市新投资落地的战略性新兴业务项目,利润总额从项目落地年度起五年内按照200%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在营收占比、市场占有率取得突出进展的给予年度考核奖励加分。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实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市属国有投资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

    三、关于“鼓励企业走出去,探寻合作共赢机会”事项

    (一)持续加强对外交流。自2019年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落户我市以来,连续五年中欧企业家共襄“青岛时间”,对推动青岛与欧洲间的合作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将逐步成为我市重要的对外开放交流平台。今年,市国资委筹备组织2024年中欧企业家青岛论坛,组织企业参加跨国领导人青岛峰会、进博会等会议活动开展合作,为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探索建立国企民企合作对接交流机制,开展“国有企业走进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活动,在资本合作、产业链配套、协同创新等方面密切对接合作。

    (二)持续加大招商力度。2024年3月,市国资委举办了“企地共建·走进青岛”活动,邀请40多家央企、省企参会,有22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467亿元。同时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积极发挥央企国企招商专班及招商团队牵头单位作用,针对中国船舶、中国石化等首批17家重点央企分别组建“一对一”招商团队,由市国资委统筹服务调度,相关产业链牵头部门业务抓总,相关区市、功能区、市直部门和市直企业协同参与,目前已全部实质性运转,部分团队已与央企总部开展工作对接和项目洽谈。下一步,将筹划“三会一区”协同招商模式,打造央地融合发展新生态(“三会”,即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青岛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青岛市驻青国企党建研究会,“一区”指北京市海淀区)。

    (三)持续深化中外合作。探索海外并购,支持双星集团于2018年并购韩国锦湖轮胎,经过5年的全面并购整合、管理提升行动,2023年锦湖轮胎全面盈利,打造了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典型案例。用好国际创新资源,支持国际化发展的国有企业稳步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截至2023年底,市属企业共有海外研发中心20个,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研发能力。

     

    青岛市国资委

    2024年4月24日


    如果您对该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 网上咨询 方式咨询相关单位 ,或者拨打 咨询电话
    咨询电话:
    青岛市国资委 : 83786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