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法治青岛。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公安法治指数报告(2023)》,市公安局在全国72个参评公安机关中名列第一,连续4年保持全省第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对党忠诚。一是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各级公安机关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560余场次,编订《法治公安建设学习资料汇编》,进一步提高公安民警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二是全面筑牢政治忠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市公安局党委会议专题学习30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研讨12次,制定党建高质量发展17项措施,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三是全面强化严实作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措施,在全警树立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作风。
(二)坚持法治思维,规范执法行为。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关于加强执法办案安全管理的工作指引》《关于规范执法行为的工作指引》等执法制度153件,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二是强化问题导向。系统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年“1+6”源头治理攻坚,靶向纠治执法突出问题,开设执法培训“微课堂”,刑事行政案件办结率实现新提升。打造全省首个电子卷宗“单轨制”运行平台,法治公安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获评全省公安机关十佳法治实践创新案例。三是强化执法监督。推进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健全重大事项依法决策制度,高效运行“968110”执法管理监督热线,实行刑事、行政案件受(立)案告知回访,研发“受立案监督”“智能短信预警”功能模块,构建全过程、全链条执法监督管理体系。
(三)提升法治能力,深化平安建设。一是持续深化严打整治。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4万余起,侦办涉黑恶团伙案件5起,命案现案保持全破。深入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三年行动,破获案件2200余起,预警劝阻117万人次。纵深推进禁毒人民战争,破获毒品案件200余起。侦办非法集资、虚开骗税等经济犯罪案件650余起,挽回损失6.6亿余元。持续开展“昆仑2024”专项行动,破获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知识产权领域犯罪案件470余起,护航绿色发展,保障民生安全。二是严密社会治安防控。坚持显性用警、屯警街面,严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和“1、3、5分钟”快反机制,违法犯罪类警情同比下降10.4%。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查处治安案件1.9万余起,有力维护旅游旺季良好治安秩序。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完善派出所与“一站式”矛调中心融合治理模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4万余起。三是筑牢公共安全防线。深入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依法严查酒驾醉驾、“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行为,精准实施农村地区道路交通管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一校一策”加强校园周边安全综合治理,实行“高峰勤务”和“护学岗”常态化工作机制,“PTU+派出所+交警”联动护校,增设安全防护设施1027套(个)。依法查处非法销售、运输、储存烟花爆竹案件35起,检查易制爆、剧毒从业单位1900余家(次),联动整治“九小场所”火灾隐患4.1万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等系列重大安保任务圆满完成,青岛马拉松、国际啤酒节、世界杯预选赛等211项1100余场次大型活动安全顺利举办。
(四)优化法治环境,服务保障民生。一是全力护航发展。建立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协作机制,前置驻企警务室、流动人口服务站1514处,全周期服务441个省市级重大项目。推行赴港澳“个人旅游签注”,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免签入境政策落地实施。二是提升治理效能。“一点一策”推进173处交通堵点治理,优化“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运营,城市交通运行态势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协同深化旅游市场秩序整治、休闲海钓船舶规范提升,助力打造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三是优化便民服务。制定公安政务服务标准化清单,437个事项同标准办理,86个高频事项“一网通办”,实施机动车行驶证电子化、摩托车登记“一证通办”等8项交管便民利企措施,协同推进新生儿出生、企业信息变更等1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需持续加强。公安民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化解矛盾、应对风险、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法治建设有关环节存在短板弱项。当前,新型违法犯罪多发高发,违法犯罪智能化、信息化趋势明显,犯罪手段迭代更新,不法分子将犯罪窝点、通讯工具等向境外转移,公安机关精准宣传的能力和方法亟待加强,线索发掘及案件侦办工作的能力需提升,涉外法治工作有待加强。
(三)法治领域创新服务质效仍需进一步提升。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度不够,虽然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出“智慧警局”“无人智慧窗”等有益措施延伸服务触角、便利群众办事,但工作推进不平衡,距离打造“全省公安最小服务半径”要求仍有差距。
三、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
(一)压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公安局党委会议定期听取法治建设情况汇报。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出席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法治建设相关会议,主持召开4次市公安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对法治建设作出批示20余次,赴基层所队开展执法调研、主题宣讲,调度重点信访案件,亲自部署推动法治建设重点任务落实。
(二)加强领导干部“头雁”领航学法。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面落实学法用法制度,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党内法规列入年度学习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省委市委关于法治建设部署要求。
(三)坚持依法履职,督导整改问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相关制度,对法治建设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督导整改落实,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法治公安建设,持续整治执法突出问题,从完善制度机制、改进方式方法、严密监督管理、健全服务保障、加强能力建设等方面,着力提升全市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坚决筑牢政治安全防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聚力攻坚电信网络诈骗,深化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严实危化物品、烟花爆竹、大型活动安全监管,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岛。
(二)深化法治公安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谋深抓实法治公安建设,完备执法制度体系,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力度,完善执法监督管理机制,加强民警执法素养常态化培养提升,以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化环境。
(三)提升警务工作质效。树立“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新警务理念,充分发挥“情指行”一体化龙头作用,深化智慧公安赋能基层,持续推进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加快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四)服务保障发展大局。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高标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集聚等工作,加快“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应用,持续优化“一窗通办、全程网办、跨域通办、一次办好”运行机制,创新“生态警务”“旅游警务”机制,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青岛市公安局
2025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