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南区在教育领域融合推进 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的几点探索
字体大小: 打印
  • 发布日期 2020-12-11
  •   政务公开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不断完善的一项重要制度。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基层行政管理机关开始推行“两公开一监督”以来,政务公开的制度在全国基层政权组织中逐步推广开来,从乡镇到县区,而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标志。2019年,国务院对《条例》进行了修订,对公开义务主体、公开职责、公开范围、公开程序等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

      《条例》施行一年多以来,青岛市市南区坚决贯彻国家、省、市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结合区情在部分领域对基层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其中之一就是将政务公开与教育事业进一步深度相融合,以“市南政务网”和“市南教育体育”微信公众号为基础,融合信息公开和政务服务功能,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了宣传链、应用链、共享链的“三链合一”工作新模式,促进市南区教育领域工作更规范更完善,公开机制更健全更有效。

      一是构建政策宣传链,将信息主动“送上门”

      线上,紧密结合《条例》的新指导精神和工作要求,通过“市南政务网”、“市南教育体育”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对招生政策、招生信息等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第一时间向社会全公开,并建立完善“一册全、一电连、一讲明、一网通、一访清、一导优”的“六个一”招生宣传服务机制,提供咨询、指导、登记、入学的“一体化”优质服务。同时,加强相关政策文件的解读回应,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的公开透明图度,通过设立咨询电话、网上征求意见、网上公示等线上互动栏目,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互动成为机制、交流成为常态、让公开形成闭环,新修订的《条例》施行至今已受理网上咨询9759条。

      线下,通过“入社区、入幼儿园、入学区、入家庭、入学校”的“五入”方式,现场将招生政策、材料准备和其它相关要求主动告知家长,零距离提供细心、耐心、暖心的政策咨询、指导和答疑,帮助家长提前做好入学的各项准备,为适龄儿童家长提供优质服务。

      二是优化数据应用链,让服务实现“零跑腿”

      “让群众少跑路,让信息多跑腿”,始终是市南区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遵循的原则。为强化基层教育领域的信息公开力度,市南区在区政务网设置了教育部门专栏及快捷入口,方便市民群众一键进入专栏,市南区上线了“市南区教育资源平台”、“市南区小升初查询系统”等特色服务平台,提高政务服务“可获取性”,进一步强化政府网站的权威发布功能。

      在传统线下招生过程中,因时间紧张,家长容易出现“扎推”现象,报名现场集中排队、耗时长的问题时有出现。为此,市南区不断优化“市南区适龄儿童入学服务平台”和招生工作流程,让报名、录取的整个过程实现全程网办,并可快速查询录取结果,获取新生培训、家长培训、领取《入学通知书》等信息,实现链条闭环,确保入学信息网络化、入学服务“零跑腿”,招生工作“一次办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大幅提升群众对基层政务公开和教育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启动信息共享链,让数据真正“会说话”

      日常工作中,强化教育体育、自然资源和规划、公安、城市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提升工作协同性,做好户籍信息、户籍关系、不动产权信息、社保证明、个体工商户登记信息等的比对、审核、补充,应用大数据手段确保每名学生的数据档案的详细、真实,使招生更高效、过程更阳光、结果更透明,真正实现了“阳光招生”的公正、公平、公开。

      此外,“市南区适龄儿童入学服务平台”数据的有效应用也对深度挖掘适龄儿童区域分布、生源状况、招生情况预判、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教育改革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市南区开展了“市南区责任督导在行动”、“社会化评价调查”等专题公开督导活动,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针对“点上”的问题精准施策、迅速解决,针对“面上”的问题集思广益、对症下药,将公开工作真正与教育业务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增强辖区居民群众参与感、获得感的同时,大力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向好发展。

     (作者:陶宇晗 市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