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期望,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2018年8月,海发集团挺进藏马山,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专业平台功能,创新“政府引导、国企主导、市场运作”乡村振兴模式,实施园区+景区+社区“三区融合”、打造田园文旅综合体的乡村振兴策略,探索基础设施先行、特色产业支撑、文化旅游融合、社会治理跟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短短四年将藏马山打造成位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以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振兴,不仅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功能区深化改革和国有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模式。
一是国企主导、市场运作。建立“指挥部(管委)+公司”运作机制,坚持“产城融合、产融结合、迭代循环”,通过三轮开发实现城市价值提升、功能升级。
二是城乡融合、联动发展。依托青岛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作为山东省“1+N”影视产业基地布局核心区优势,藏马山和灵山湾两个开发建设指挥部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统筹推进产业联动发展、资源优势互补,通过在度假区规划建设影视产业外景基地、引进文旅和康养等产业项目,打造“东有灵山湾、西有藏马山”的大影视、大文旅产业格局,以产业振兴助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三是统筹规划、生态优先。坚持高起点规划,突出生态农业、布局绿色产业,打造“一轴、两带、四心、五廊”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传统农业区转变成影视文旅综合产业区、传统农民转变成现代农业工人、传统村庄转变成集聚型农村社区的发展格局。
四是集约布局、联合振兴。改变行政村独立发展、难以振兴的困境,聚焦“五个振兴”布局与功能,将藏马山区域15个村庄优化整合为5个集聚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高品质“藏马山居”,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建设商业风情街、星创基地等项目,带动集体经济长久发展;设立文化大讲堂,满足村民文化需求。
五是五位一体、多业融合。发挥国企平台作用,全面发起“双招双引”攻势,撬动一批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依托藏马山丰富的山水林田湖等资源优势,一方面大力发展蓝莓、茶叶等特色农业,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另一方面,促进“现代农业+旅游度假+影视文化+医养健康+休闲运动”五位一体,形成以大旅游、大影视、大健康为重点的多业态融合发展格局。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让农民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获益者,乡村振兴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数据显示,2018年海发集团挺进藏马山以来,已经带动周边15个村的大发展,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和股金分红,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此外,藏马山旅游度假区带动近千个就业岗位和300多个经商平台,季节性用工300余人,通过引导周边农民经营民宿,带动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近年来,投入200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建项目配套,新修道路56条、80公里,铺设市政管线184公里,清理土地1万余亩,新建3座污水处理厂,28公里的开城路拓宽工程贯通主城区与西部乡镇。集中安置4个村庄的“藏马山居”两年回迁、创出新区安置房建设的新标杆,精心打造全市首家乡镇影院藏马影城。在9个村率先实行模块化污水处理,5个美丽乡村实施雨污分流,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创立“绿水青山,藏马当先”品牌,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