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近日,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的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2”在青岛交付运营,被命名为“鲁即渔养60618”。该船的顺利交付,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工船实现了从全球首艘“国信1号”启航破局,到2.0版“2-1”迭代创新,再到如今“2-2”入列运营的“三船联动”新格局,深远海养殖正式迈入智能化、标准化、产业化的体系发展新阶段。
开启鲑鳟鱼工船养殖新路径
“国信1号2-2”船全长244.9米,排水量15万吨,养殖水体近10万立方米,设置15个标准养殖舱以及多个环形跑道池、养殖试验池。投饲、加工、深层取水、成鱼出舱四大系统实现深度升级,并将首次开展鲑鳟鱼工船养殖试验,构建“苗种选育-养殖生产-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陆海联动发展新模式,有望弥补我国鲑鳟鱼产业发展短板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用数据定义“船载舱养”可行性
作为开路先锋,“国信1号”养殖工船已稳定运营超过1200天,累计航行近19000海里,产值突破3亿元。全船整体机械化率达90%以上,自动化水平提升45%,养殖决策智能化替代率达30%,安全性和船载舱养模式得到验证。该船出品的“国信水产·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广受认可,荣获多项国家级及国际认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3个省市及多国市场,2025年零售业务同比增长68%,出口额实现翻番。

以标准、智能与创新重塑深远海养殖格局
在实现船队化运营的同时,国信集团同步推进体系化建设。团队系统编制《多品种工船养殖工艺手册》,创新推行“两个30天”标准化养殖管理模式,实现鱼苗入舱30日累计死亡率降低近50%,在养舱成活率稳定在90%以上。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研发并应用6套智舱养智能装备,构建“陆海协同、船船联动”的智慧养殖中枢。牵头并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1项,形成60余项自主研发成果,累计获得相关知识产权102项,构建起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船联动,构筑深蓝产业链新高地
展望未来,国信集团将以三艘大型养殖工船为核心,形成年产万吨高价值鱼品的产能规模,稳定供应大黄鱼、大西洋鲑、黄条魳等优质蛋白。联合崂山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十余家机构,推动产学研融合与品种创新,持续打造全国领先水产品牌,全面带动产业链协同升级,为建设海洋强国输出坚实的“国信方案”与“青岛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