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风险评估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10-16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列入2024年度青岛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按照规定进行风险评估。

第一章 《实施方案》基本情况

一、起草背景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医疗卫生服务的载体,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员、床位、信息等要素,对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其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各项任务,因地制宜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2023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要求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发展列入政府工作目标,结合实际实化细化工作任务,并以区域为单位、以整体绩效为重点,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监测评价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按照国家、省相关部署,2023年3月,市委市政府批示由市卫生健康委拟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为了加快完善全市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优质高效、公平可及、便捷舒心的医疗卫生服务,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全面开启《实施方案》编制各项工作。

二、主要过程

2023年启动起草工作,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省市优质服务体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实践经验,研究分析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成绩、存在问题、重点难点及改善对策。

2024年1月,组建工作专班,草拟形成《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4年2月至4月,开展市直部门、各区市人民政府、驻青医疗机构、党外人士等多次意见征求。

2024年5月,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会研究通过《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4年6月-7月,通过青岛政务网、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和青岛市司法局官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期间召开专家论证会、公众座谈会,并听取行业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开展重大决策风险评估。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3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目标。包括指导思想、近期目标、远期目标等内容。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初步形成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到2035年,建立分工明确、功能互补、体系完整、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安全可靠、优质高效、公平可及、便捷舒心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二部分:重点措施。从建设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融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现代化治理体系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7 项具体措施,旨在丰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明确功能定位,强调梯度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突出县级医院龙头地位,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塑责任明晰、功能互补的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推进体系整合,着力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重大疾病专科联盟以及上下衔接的药学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体系完整、分工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是健全五项体系,着力健全疾控、采供血、职业健康、精神心理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医药、妇幼健康、急诊急救等服务体系,构建富有韧性、特色鲜明的全方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是促进五个结合,着力推进“防治结合”新业态、“医养结合”新模式、“中西医结合”新体系、“医育结合”新模态、“医工结合”新生态,构建连续协同、兼容并蓄的融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五是推进能力提升,着力提升人才发展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智慧服务能力、优质服务能力、科学管理能力,构建服务优质、管理科学的高质量发展保障体系。

六是推广三明经验,着力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健全服务购买机制,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全面综合监管,构建协同联动、运转高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第三部分:组织保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突出改革实效,强化宣传引导等方面确保各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第二章  风险评估的主体、方式和过程

一、风险评估主体

《实施方案》风险评估的评估主体为市卫生健康委。

二、风险评估方式和过程

委托青岛市工程咨询院开展风险评估,针对报告编制开展了以下工作内容:

1.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风险评估组制定了《实施方案》风险评估工作方案,明确了评估目的、标准、步骤、方法和时限。

2.听取社会各方意见。风险评估组梳理了市卫生健康委前期开展的公众参与、部门及区市意见征集、专家论证情况、公众座谈会等工作,整理了征集的公众建议、相关部门意见。

3.收集文献资料。风险评估组搜集整理了相关政策文件、规划资料和同类规划风险评估研究成果等。

4.搜集网络关联信息。对《实施方案》起草过程中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进行梳理,了解编制各阶段社情民意和关注情况,浏览筛选风险点。

5.全面排查风险点和风险源。风险评估组根据风险调查结果,分析研判《实施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风险源。

6.分析研判风险等级。风险评估组对各个单因素风险的风险程度进行了估计,根据评判标准估计单因素风险等级,计算得到《实施方案》风险评估初步结果。

7.制定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为降低《实施方案》风险程度,风险评估组联合专家制定了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8.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针对风险程度较集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

9.形成《风险评估报告(送审稿)》。风险评估组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形成《风险评估报告(送审稿)》。

10.组织报告评审。市卫生健康委按照编审分离原则组织相关专家对《风险评估报告(送审稿)》进行评审,形成专家评审意见。

11.修订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订形成《〈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风险评估报告》。

三、风险评估依据

1.《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13号);

2.《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36号);

3.《青岛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市政府令〔2019〕271号);

4.《青岛市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办法》(青政办字〔2018〕127号)。

5.《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2024年6月,拟上报成果)

第三章 风险评估内容

一、风险识别

对照《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风险因素识别表》,经科学研判,《实施方案》可能存在一定的复杂社会矛盾风险、群体性事件风险、人居环境质量风险、日常生产安全风险、财政承受能力风险、财政投资效益风险、舆论引导风险、舆情应对风险、执行效果风险、廉政风险。

二、风险等级判断

2024年6月14日,邀请社会稳定、信访接访、医疗机构、生态环境、网络舆情等方面的5位专家对《风险评估报告(送审稿)》提出的风险因素、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进行了评估,从风险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经综合评定,采取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前,综合风险指数为0.265,属于低风险。切实落实相关防范化解措施后,风险程度会进一步降低。

三、措施落实后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

1.合法性初评。《实施方案》由市卫生健康委起草,符合其法定权限。编制内容及方法符合国家、省关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部署。同时按照《青岛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市政府令〔2019〕271号)开展了公众参与、意见征集、专家论证等工作。评估初步认为,《实施方案》合法。

2.合理性评估。《实施方案》在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利于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兼顾了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能够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能够体现以人民为中心。评估认为,《实施方案》基本合理。

3.可行性评估。《实施方案》指导思想明确,符合青岛实际,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具备人力、物力、财力决策条件,决策配套措施基本周全,决策时机成熟,大多数群众能接受。结合专家论证结论,评估认为,《实施方案》基本可行,但应在实施过程中动态关注社会公众意见诉求,及时做好宣传引导。

4.可控性评估。切实落实相关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后,出现大规模上访、非法聚集事件、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潜在的网上网下跨界联动传导风险以及可能引发的重大舆情事件等可能性较小,决策主体具备防范化解能力,评估认为,《实施方案》总体风险可控。

第四章 评估结论及风险防范建议

一、评估结论

根据前述风险评估过程,《实施方案》整体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实施方案》合法、合理、可行,总体风险可控,风险评估组联合评估主体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及应急处置预案,供下步参考。

二、风险防范建议

1.加强对《实施方案》宣传和解读力度,加强公众认知;有关责任单位要细化工作任务,及时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强化重点任务的统筹协调力度,建立完善动态跟进和预警机制,确保完成预期目标。

2.将《实施方案》中的各项保障措施落到实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采取风险评估报告第六章中相关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3.目前《实施方案》处于制定阶段,报告中的风险识别、评估结论和防范措施主要是在现有资料基础上进行的论证。随着《实施方案》出台实施和其他政策条件调整,可能会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影响到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在实施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应切实落实风险防范和化解的主体责任,持续做好风险监测,广泛收集各利益群体诉求,针对工作中发现的新风险因素,及时调整完善相应的防范化解措施和应急预案,做好全过程风险防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