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山体恢复植被 引入产业带动发展 青岛286处废弃矿山变“生态金山”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03-21
字体大小: 打印

崂山区北龙口南侧采石场治理前后对比图

  初春,驱车行驶在滨海大道上,能看到远处崂山群峰屹立,层峦叠嶂,一片青苍。随着天气转暖,万物复苏,这片茂密林木中正在酝酿着更多生机。但如果时间倒退几年,位于北龙口社区的这片山体曾是一处寸草不生的废弃采矿场,乱石堆积、山体残蚀。如今眼前的郁郁葱葱,就是在裸露山石上一寸又一寸艰难织就的。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来自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市累计利用中央、地方各级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约10亿元,治理历史遗留矿山286处,工程治理面积约14000亩。治理之后,既稳住了山体,恢复了植被,甚至还引入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青岛市探索出了“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参与,多元化实施”的青岛思路,实现治理方式多元化、投资模式多元化、设计方案多元化、治理效果多元化,促进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共赢的局面,让青岛大地的生态家底更加厚实。

  为山体“疗伤”

  据统计,在青岛这片土地上,分布着数百个历史遗留矿山。这些矿山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了大量资源,也在开采中给大地留下了道道“伤疤”。地貌景观遭破坏,地下水层受侵蚀,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等伴生灾害,随时可能威胁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为山体“疗伤”,已然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2018年,我市发布《青岛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8-2025年)》,初步摸清了全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底数,并明确到2025年,“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基本完成。多年来,一面面裸露崖壁上重新有了绿色,一座座受伤的山体恢复了健康。

  “以前面对的是一片灰秃秃的山体,但现在能开门见绿,生活在这里我们心情更舒畅了。” 谈起矿山生态修复,崂山区北龙口社区的居民感触颇深。前期,施工人员对边坡进行危岩体清除、削坡整形,对坡面进行挂网喷播绿化,而后又对每个采石坑底部进行渣土回填、上覆种植土植树绿化。经过一番努力,以往裸露的岩石上,如今已长满了雪松、圆柏、黑松、刺槐、火炬等植被。

  同样让“点石成绿”成为现实的,还有位于平度市梨沟村东侧的梨沟山矿山。经过数年努力,梨沟山1400多亩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上,绿化植被面积已达1039亩,恢复植被200余万株,每年可固定吸附沙尘5720吨,吸收二氧化碳34600 吨,产生氧气30658吨,有效改善了平度城区生活环境。

  用好“市场之手”

  在矿山修复工程中,业内有个普遍共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复绿”层面上,而是要进一步导入新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修复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此,近年来我市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修复、谁受益”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和创新引导,压实区市政府责任,实行市场化运作、科学化治理,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起伏的丘陵、棕红色的土壤、阡陌整齐的葡萄园、被野花绿草点缀的田间地头……这处建在莱西市院上镇的九顶庄园,就是我市引入社会资本进行矿山修复的典型之一。合作企业将废弃矿山建造成一座建筑面积 12000 平方米的酒堡,并通过对周边荒山开展土地整治,建成数千亩葡萄种植基地,现已种植霞多丽等葡萄苗35万株,面积3000亩。项目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基地建设模式,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如今在西海岸,分布在宝山镇、王台镇、六汪镇、张家楼等18处废弃采石场也重新焕发了生机。据悉,项目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合作 PPP 模式实施,总整治面积约2200余亩,新增耕地617亩。项目公司对生态修复产出的土地进行流转,开展玉米、花生、蓝莓、芍药及苗圃建设等特色农业项目,实现变废为宝,使原本废弃的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更多元化的探索

  废弃矿山修复,不能仅停留在简单地回填复绿,更要看到其利用价值。“要注重分类处置,因地制宜,因矿施策,持续挖潜废弃矿山的特殊价值。”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修复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探索建立了“政府+社会合作”(PPP模式)、“矿山修复+产业发展”、自然恢复等模式,投资方式拓展为各级财政投资、矿山企业投资、社会资本介入等多种渠道,涌现出一大批“矿山修复+”多元化治理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放眼国内外,对废弃矿山的利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位于英国康沃尔郡的伊甸园,被视为“废墟上重生的奇迹”,成为建于废弃矿坑之上的全球最大生态温室和世界级旅游项目;在上海,那座全球人工海拔最低的超五星级的“深坑酒店”,建在废弃多年的采石大坑里,住在其中别有洞天;在宁波,全球唯一的高山台地赛车场同样是利用废弃矿山的独特地势而建……

  可以说,废弃矿山也是一种特殊的重要资源。矿山生态修复不仅关系着土地的再利用,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优化等诸多方面。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山水林田湖系统修复,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按照突出安全功能、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逻辑次序,加大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力度。我们将对利用潜力大的废弃矿山,登记造册,编制招商推介手册,因地制宜导入工业、农业、文旅、商住、公益等内容,引导现状利用和规划预留,统筹做好我市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矿修复处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