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2-04-22
字体大小: 打印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经济保持较好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

(一)“六稳”“六保”扎实有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接续出台四批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新增减税降费131.8亿元。深入开展“双联一扶一提升”活动,帮助解决企业问题600余个。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市,新认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2个、服务业创新中心10家。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年粮食产量达到300万吨以上。

(二)重点项目提速建设,需求拉动明显增强。“项目落地年”走深走实,全市在建项目达到7038个,同比增加134个。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60.5%;“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0.4%。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8个、中国500强企业投资项目70个。实际使用外资61.7亿美元。持续开展“青岛购物”系列活动。引进中服青岛免税店等首店36家。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75.4亿元,增长14.8%。

(三)动能转换纵深推进,发展质量提档升级。出台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方案。省“雁阵形”产业集群达到14家、领军企业达到19家。青岛啤酒厂入选全球首家啤酒饮料行业工业互联网“灯塔工厂”。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下线,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升级项目投入运行。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54家。新增上市公司15家,总数达到72家。13家企业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引进集聚人才26万人。

(四)重点改革攻坚突破,开放高地提速建设。发起“十大改革突破行动”,推出改革任务185项。启动国资国企区域性综改试验。财富金融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600亿元。入选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开行中欧班列621列、同比增长54.9%。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2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增长45%。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37.1%。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300亿元,实现翻番。

(五)重大战略加速实施,发展优势更加彰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网上户口迁移等事项实现“胶东五市通办”。制定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7.1%。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6.3亿吨、2371.4万标箱,海铁联运箱量连续7年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莱西市分获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进步县和专项先进县,平度市入列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六)城市品质改善提升,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行动,保护修缮历史城区建筑10.5万平方米。启动60个山头公园整治提升工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16个、棚户区改造1.4万套(户)。打通未贯通道路30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7万个。4F级胶东国际机场投入使用,新机场高速连接线(双埠-夏庄段)建成通车。地铁三期7条线路建设规划获批,1号线全线贯通运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6%。市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2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七)社会民生投入加大,群众生活改善提升。10件32项市办实事全部完成,跻身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和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城镇新增就业38.1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50所。获批建设7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启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市公共卫生应急备用医院。建成镇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0处,全市养老床位达到4.6万张。落实保障性租赁住房3.8万套,开工公共租赁住房1062套。新增全民健身场所260处。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提升2个位次,居第4位。严格落实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仍面临内外部挑战、长短期矛盾并存的复杂形势,经济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存在不足,新动能培育力度有待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还有短板,空间布局有待优化;营商环境仍需改善;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等等。对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2022年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货物进出口固稳提质,实际利用外资保稳促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完成国家、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三、202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措施

(一)聚力实体经济振兴,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做强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工、海洋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七大优势产业,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制造装备、先进高分子及金属材料、精密仪器仪表、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十大新兴产业,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加快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商贸、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会展等产业,新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梯次推出“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力争全年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以上。

(二)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争创全国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城市。推进29个城中村、318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工建设公共停车设施60个,新增2万个以上停车泊位。保护提升浮山森林公园、太平山中央公园等60个山头公园,新建改建绿道100公里。加快建设潍烟、莱荣铁路,实施济青高速中线、明董高速、青兰高速(双埠-河套段)等工程。加快胶州湾第二隧道、辽阳路快速路等工程建设,打通未贯通道路42条。加快11条地铁线路建设。

(三)扩大精准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35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以企业新一轮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龙头项目建设为重点,谋划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推进112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增强制造业融资支持力度。

(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挖掘释放市场潜能。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更新消费试点。培育壮大智慧零售、数字文化、智慧旅游等新型消费,加快发展首店经济、免税经济,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打通“海上观青岛”线路,推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争创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开展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开展城市商圈智慧化改造试点,加快浮山湾、唐岛湾、金家岭等重点商圈提档升级。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全域推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扩大保税维修、新型离岸国际贸易、易货贸易等业态规模。成立全市投资促进领导小组,力争世界500强企业新设或增资项目30个。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加快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开行中欧班列660列以上。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推出30项以上制度创新成果,积极争取启运港退税等试点政策。推动综合保税区用好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政策。加快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房租减免、普惠金融等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政策措施。完善城市云脑功能,建设城市感知中枢,增强公共安全、自然灾害等领域的监测预警能力。推进政府定价停车场、供水、物业等价格改革。推动西海岸新区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创新设置颠覆性技术探索奖、海洋产业创新奖、智造创新奖等奖项。争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持续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奋力实现“五年取得突破”。制定发展“四新”经济指导意见,新增瞪羚企业2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2家。深入推进“工赋青岛”专项行动,引领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建设。深化“千兆城市”建设,新建5G基站1万个。实施“沃土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000家以上。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新建加氢站4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3000个以上。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10家以上。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推动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投入运营。

(八)抓好重大战略落地,切实提升发展能级。出台青岛市“十四五”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海铁联运“一单制”,打造黄河流域客货横向运输走廊。加快建设青岛都市圈。推进胶东半岛铁路(高铁)公交化。举办首届胶东经济圈合作发展大会。加快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发展乡村富民产业,高标准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平度)、中国(青岛)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支持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渔业等产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现代海洋产业集群。设立海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九)聚焦实现共同富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实施新一轮就业优先政策,帮扶困难人员就业2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3万人,争创全国创业型示范城市。建设公租房1000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5万套(间)。开工新建、改扩建4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改造50所农村薄弱幼儿园。新建健身场地和设施50处,做好2023年亚洲杯足球赛青岛赛区筹备工作。推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等项目。新建、改扩建100处社区养老服务站。高质量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