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2-16
字体大小: 打印

市工业和信息化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面对严峻经济形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全面打响“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

一、突出防疫发展两手抓,工业经济稳中有进

统筹用好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多措并举挖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力振作工业经济,全力稳住经济大盘。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高于全国(3.6%),其中,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8%,高于全国(3%)、全省(2.9%)。

(一)全力助企纾困解难。扛牢压实防疫物资储备供应保障责任,完善企业纾困帮扶机制,搭建“四平台两网络”,创新开展工业互联网复工复产“场景周”、四新领航“惠企月”系列活动,协调省内外各方资源为一汽解放等重点企业解决物流、配套等难题1840件次,全力支持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二)精准发力招大引强。制定实施工信系统双招双引指导意见和产业链精准招商指导目录,累计对接走访企业166家次,参与推进计划投资2700多亿元的重点项目50个,超额完成合同内外资150亿元的招商目标任务。推动金能化学、高合汽车等项目签约落地,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奇瑞汽车、北汽制造、歌尔、京东方、融合光电等项目竣工投产,60个增量项目纳统。

(三)梯次培强企业方阵。制定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实施意见,实施“育苗”“倍增”工程,推动升规纳统企业超过200家;遴选38家制造业“新金花”重点培育,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平均增长8.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4个多百分点104家倍增培育企业产值增长超过16%,增长贡献率近60%

二、突出产业基础高级化,企业创新彰显实力

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高效技术创新体系,“揭榜挂帅”攻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海信全国产化电视研发制造的做法,获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一)坚持技改提质增效。出台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投资奖补政策实施细则,推进计划总投资706亿元的重点技改项目566个,竣工投产163个,70个项目入选省企业技改重点导向目录,2个案例入选山东十大智能化绿色化技改优秀案例。

(二)打造协同创新载体。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揭榜首批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攻关重点项目35个,高水平建设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挂牌,在全国24家全省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中,青岛占据2席。智慧云脑制造业创新中心获省级认定,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7家,居全省首位。

(三)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立项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3140项,新增1家国家级、5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38个首台(套)。新增全国质量标杆4项,居同类城市首位。新增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均居全省首位。遴选发布创新产品293个,强化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三、突出建群强链提能级,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全力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集群经验做法被工信部推广。

(一)坚持集群化发展。出台实体经济振兴发展行动方案和现代产业先行城市规划方案,“一链一策”牵头推进重点产业链发展。制定实施全国首个市区一体化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专项政策、全省首个支持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专项政策,创新发布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关键零部件投资导向目录,入库培育产业链重点企业161家,公布第一批链主企业47家。

(二)坚持集聚化发展。“一园一业”规划建设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开工,编制完成绿色低碳新材料、精密仪器仪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规划。家电及电

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3个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列全国第一。

(三)坚持集约化发展。突出质量效益优先,完成8779户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考核,在国内率先将非投资类财政资金与“亩产效益”评价结果挂钩,激励倒逼企业转型。突出绿色低碳发展,构建国家、省、市绿色制造培育体系,新增省级绿色工厂8家,2家能效“领跑者”经验做法获工信部推广。

四、突出数字赋能促转型,两化融合保持引领

深化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协同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引领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获评全省改革品牌,经验做法被工信部推广。

(一)发力数字产业化。高水平建设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加快建设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新增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3个、国家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2个。全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7%,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

(二)发力产业数字化。打造“一超多专”平台,新上线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15个,卡奥斯四度问鼎全国双跨平台榜首。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1个,居同类城市首位。海尔再次入选全球“灯塔工厂”,在全国42个全省4个全球“灯塔工厂”中,青岛占据3席;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3家,数量占全国10%、居全国首位。

(三)发力数字新基建。建成开通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入选全省首批DCMM贯标试点市,新建5G基站1万个、总数突破3万个,数量全省第一、质量全国领先。加快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中国移动青岛数据中心和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1个区域中心、8个行业分中心入选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试点。

五、突出改革攻坚建生态,贴心服务精准有力

坚持以流程再造推动制度创新,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产业服务生态。

(一)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制定加快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创新开展“千企万员”政策大宣贯,累计拨付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近4亿元、市级专项资金超17亿元。搭建金企对接平台,实施产融合作“白名单”制度,为446家制造业企业提供329亿元信贷资金支持,为重大项目争取国开行专项贷9亿元。

(二)持续强化品牌创新。推动将每年7月17日设立为“青岛品牌日”,成为全国首个以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形式设立品牌日的城市,首届品牌日举办系列活动70余场,拉动企业增收超过7亿元。推出“工赋青岛”“四新领航”融媒体栏目14期,打造城市级品牌传播IP。入选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22个,获批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三)持续强化供需对接。创新开展“链万企”供需对接活动,开通公共服务平台,举办智能家电、商用车等系列专场对接,促成协同创新联合体、稳定配套联合体和产业链重点项目达成合作。举办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青岛时装周,承办2022“三品”全国行青岛发布会、首届RCEP国际食品饮料数字博览会,助力企业扩大市场、聚合资源。

六、突出党建领航强保障,作风能力持续提升

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扛牢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抓班子带队伍,抓制度强规范,抓作风提能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新成效,引领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一)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全力稳住经济大盘的具体工作中。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以振兴发展实体经济的务实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学深悟透,筑牢思想根基。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集体学习49。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有机结合,党组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组织处级以上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专题培训,在全局深入开展“牢记嘱托·建功有我”和“当龙头作表率开新局”大讨论加强局党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制定安全风险防控预案,守好思想舆论“主阵地”,种好意识形态“责任田”。

(三)抓常抓长,深化正风肃纪。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职责,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方案和主体责任清单,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谈话全覆盖,大力支持派驻纪检组工作,运用“第一种形态”开展批评教育、谈话提醒3人次。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修订完善党组会等各项制度规定,紧盯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强化全流程闭环管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查纠“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紧抓实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逐项研究提出整改措施90项,建立工作台账和长效机制,目前已完成整改82项。   

(四)从严从实,加强队伍建设。严把选人用人标准,提拔晋升干部30人次,轮岗交流轮训49人次,引进年轻干部15人,推荐到国企和区市任职4人选派援藏干部1人,选派到省“四进”工作队、市投资促进专班和省市疫情防控保障组挂职17人,强化一线实践锻炼全面落实“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要求,制定实施“作风改进、能力提升”考核办法,深化“做企业贴心人”服务品牌,举办“青年讲堂”“处长擂台”和专题培训班8期,大力营造“创意创新创造、会干能干实干”的机关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