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2-17 来源 :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大小: 打印

2022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市委“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持续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和规划服务保障,全力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绘好空间规划“一张图”

聚焦国土空间规划,绘就城市未来发展蓝图,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一)强化“总”的指引。积极承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锚定“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总目标,深入落实“环湾引领、组团布局、蓝绿交融、网络支撑”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构建绿色生态、内涵集约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获批,推动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和绿色发展。

(二)强化“专”的谋划。完善历史文化名城、海岸带、城市更新、综合交通、村庄布局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完成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成果,助力打造“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

(三)强化“详”的落实。完成125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提供规划支撑。其中,即墨区百里村村庄规划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

二、下好城市更新“一盘棋”

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牵头开展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全年推动228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829亿元。相关做法得到时任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批示将青岛经验向全省推介。

(一)突出规划引领。聚焦省“十强产业”和市24条重点产业链,优化调整重点低效片区(园区)涉及的17片控规,为十大低效片区编制《开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各自发展定位、产业特色实施开发。

(二)聚力征迁腾地。对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评估、成片征迁,依法依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最大限度保障被征迁居民和企业权益。低效片区涉及征迁的29个项目全部完成。

(三)加强项目招引。抓大项目招引、抓产业链延伸、抓新业态导入,低效片区落地项目129个、总投资1345亿元,签约项目60个、总投资1238亿元,在谈项目73个、总投资1944亿元,形成了虚拟现实产业园、光电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

(四)强化资金保障。各片区积极筹集资金440亿元。16个项目获得超过20亿元额度国家资金支持,为片区开发提供强劲动力。

(五)完善片区配套。按照“先配套后出让”的思路,推进青钢、碱厂等片区配套道路,张村河两岸片区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海洋大学附属学校等103个基础设施和公服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土地熟化,提升土地价值。

(六)破解瓶颈难题。出台了重点低效片区前期开发、低效工业区升级改造、国有土地收储补偿等支持政策,破解低效片区历史遗留“包袱”多、土地房屋征收难等突出问题。

三、抓好要素支撑“一条线”

聚焦项目落地,加强土地、规划业务链条协同作战,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相关做法写入《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得到国务院李克强总理肯定性批示。

(一)用地空间有序拓展。为做好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前项目用地保障,开展新一轮“两规”一致性调整,预支建设用地规模2.83万亩,为芯恩集成电路等332个省、市重点项目保障了用地空间。

(二)用地预审不断提速。克服疫情阻隔、跨地区作战等重重困难,为官路水库、小沽河、沈海高速改扩建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办理了用地预审,涉及用地规模超3.5万亩。

(三)用地指标高效配置。实行预借指标、先行用地、农转用压茬报批,全市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19万亩,潍柴动力、青兰高速改扩建工程等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得到有力保障。

(四)土地储备持续做强。市内三区收储土地4170亩,同比增长10%。“大储备”取得突破性进展,碱厂片区、世博园西侧地块等300亩以上集中连片地块顺利入储,进一步拓展了项目承载空间。

(五)土地供应精准发力。优化招拍挂“正、负面清单”,实行市辖区住宅用地集中出让,全年供应土地约10.65万亩,实现土地出让价款698亿元,海尔卡奥斯、石油大学古镇口校区(西区)等项目顺利落地。

(六)土地存量积极挖潜。开展三年攻坚行动,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约8.68万亩,为腾讯云、诚志化工等项目腾挪了用地空间。

(七)规划审批扎实推进。完成规划审批9701.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9%,其中,市政交通类项目2837.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7.95%,地铁三期7条线路139公里“批复即开工”。

四、打好资源监管“一套拳”

聚焦生态国土建设,打出国土资源监管“组合拳”,绿地青山底色更靓、成色更足。

(一)抓牢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开展耕地保护红线监测及守护行动,实行耕地保护季度遥感监测核查,动态掌握耕地变化情况,切实防止耕地“非农化”遏制“非粮化”。研究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意见;制定耕地保护“田长制”工作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耕地保护激励办法;加强耕地保护奖补,即墨区作为全省20个县之一,获得1500万元激励资金。

(二)抓严违法用地查处。深化“空天地”执法系统应用,加强违法用地重点监控、警示约谈、挂牌督办,扎实推进土地卫片发现违法占用耕地和新增违法占用耕地“双清零”,2021年度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0.59%,是全省唯一低于1%的地级市。

(三)抓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构筑“一湾两翼、三山一原、一轴多廊”的生态保护格局。莱西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四)抓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完成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开展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摸清全市资源储量、质量、结构和动态变化情况。实施灵山湾国家森林自然公园、桃源河等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全国土地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促进土地资源资产合理利用、保值增值。

(五)抓细地质灾害防治。完成全市地质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形成了“一库两区划”成果。区(市)财政投资5500万元,对市北区大连路23号等11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工程治理。台风“梅花”等强降雨期间,启动地质灾害汛期群测群防,实现安全度汛。

五、唱好惠民利企“一台戏”

聚焦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做优发展环境、做美生活空间。

(一)政策创新再赋能。制定土地要素保障实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促发展稳增长23条政策措施,推出节约集约用地“6+1”政策包,梳理63条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支持企业有效应对疫情,保障项目招引、落地、开工、建设。

(二)地理信息服务再提升。完成“实景三维青岛”项目和自然资源部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国家新型基础测绘试点、自然资源部公众版测绘成果加工和编制试点工作加快推进。

(三)工程项目管理再集成。创新不动产单元代码“一码关联”工程项目用地规划审批、建设、验收、房屋交易、缴税、司法公证全流程,进一步提升新建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水平。

(四)宜居环境再改善。科学划定60个山头公园绿线,有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发布《青岛市城市空间微更新工作手册》,完成80个“微更新”市办实事项目,推动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开展唐山路、重庆路等重点道路两侧城市设计,引领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出台了既有建筑调整使用功能规划建设审查办法,推动宁阳路、广兴里等建筑活化利用和业态升级。青岛城市展览馆焕新开馆,迈入国内一流展馆行列。

(五)便利出行再加力。出台了支持停车设施建设的十方面政策措施;优化调整了市区公共服务设施停车位配套标准,助力缓解停车难问题。完成重庆路快速路等重点基础设施规划论证,重点区域停车场、高压线下地规划研究,有力促进了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六)不动产登记再升级。不动产登记与缴税实现了线上、线下“一窗办结”。“全市通办”业务范围扩大至5大类26种。不动产登记远程服务平台新增接入金融、公证机构服务网点157个,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更加便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