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2020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02-09
字体大小: 打印

  2020年,市教育局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统筹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全市教育事业保持健康高质量发展。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试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中德职教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展开。在省对市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我市获得优秀等次第一名。

  一、多措并举,打好学校疫情防控攻坚战

  (一)全面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中小学防疫工作应急预案、指导手册和责任清单等系列文件,分解细化135项责任,落实到人到岗,建立健全校园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织牢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二)统筹做好疫情期间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积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教育云空间上传各类课程3.3万余节,累计访问1250万人次,开设网络班会课5万余节,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6000余次,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平稳有序开学复课。

  (三)扎实做好教育关爱行动。组织开展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入学政策优待等六项教育关爱行动,对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出政策送温暖。开通免费心理援助热线15条。出台落实民办学校、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指导1200余家教育培训机构,先后减免社保260万元、税金377万元,为教育培训机构恢复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积极协调职业院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为海尔、海信、一汽解放、中车等大企业提供5000多名学生返岗实习。

  二、扩优提质,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

  (一)加快现代化教育设施建设。投入16.48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0所,新增学位1.27万个,全面完成209所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位占比达到90%,比国家要求高出10个百分点。投入64.84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0所,新增学位2.67万个,90%的中小学校达到市定高水平现代化学校标准。完成校园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任务。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青岛学校、新东方国际双语学校、清华启迪学校、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等优质学校纷纷落户青岛。

  (二)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义务教育实验学校改革,出台义务教育学段实验学校建设方案,在全市城乡确定首批34所市级实验学校,组成3个实验学校集团,发挥实验学校的改革、创新、实践、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实验初中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总计成立青岛一中、青岛九中、青岛实验高中等65个优质教育集团,打破学校间、区域间、城乡间的壁垒和界限,通过输出优质校先进办学理念、管理模式、精品课程等,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拓展。印发学前教育联盟办园的指导意见,推广“优质公办园+分园”“优质公办园+教学点(小微园)”“镇街中心园+村办园+民办园”办园模式,全市薄弱普惠性幼儿园全部与优质园结对发展。

  (三)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倡导特色办学、精致管理、品质立校的发展理念,指导学校确立特色定位,实施精致化管理,不断提升育人品质,建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主阵地。将海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科技教育、红色教育、人文教育、生存教育等12项教育做为市特色教育品牌,系统培育。按照“规范+特色”的要求,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遴选建设100所左右示范学校,优化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加强优秀教学成果培育推广,全市共推出50个优秀教学法,建成200个学科教研基地,评选出市级教学成果179项、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127项、市级优课3829节。

  三、深化改革,教好身边每一个孩子

  (一)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公办、民办同步招生政策。落实新中考政策,全面实行“分数+等级”的录取模式,完善“分数带”录取政策,在全省率先开展艺术学业水平测试并纳入中考评价,普通高中计划录取比例提高到68%,2338名学生通过“分数带”选择了适合的高中教育,综合高中由11所增加到14所,完成招生5850人。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持续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十个好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率先出版《劳动教育(实验)》教材,建成社会课堂、研学旅行基地524处,深化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适应国家实施“强基计划”要求,组建6个项目组、13所基地校,建立学科特殊禀赋学生培养项目化实施和首席教练员负责制等工作机制。根据学生发展“精英、专业、特长、多能”的不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分层、分类、分流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高考本科达线率比去年大幅提升,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名校在我市设立生源基地。我市代表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金牌数位居第三。

  (三)提升家校育人合力。印发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组织开展“局长面对面”活动,举办“家长大课堂”和“家长面对面”38讲,办好“家校合作网”,开办《教子有方》系列活动,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沟通,推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参与近400万人次。小学生课后托管人数达到26.3万人,实现依需100%托管。

  四、主动担当,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一)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失学人数清零。精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投入4.5亿元,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265名教师分赴对口支援地区开展支教,430余所学校与对口支援地区学校建立922对“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

  (二)助力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出台教育攻坚行动方案,青岛科技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新设工业互联网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青岛电子学校工业互联网专业正式招生。清华-青岛数据科学研究院、清华-青岛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积极推进。发起成立人工智能教育联盟,出台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与海尔、海信、华为、商汤、科大讯飞、越疆科技等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教育部全球中文学习平台落户青岛,人工智能课程已覆盖两万余名中小学生。会同人社等部门联合出台工业互联网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政策,三年内为工业互联网企业培训1万人。

  (三)落实15个攻势教育任务。主动融入全市攻势作战布局,找准保障服务发力点,在11个攻势中承担29项任务,努力作出教育贡献。今年,海洋教育示范城特色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海洋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累计建成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15个、联盟基地71个,海洋教育研学基地16个,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落地。突破平度莱西取得新进展,全年拨付两市教育专项资金1.98亿元,4所高校落户平度、莱西。“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引进25个优质教育项目,吸引社会资金96.6亿元;落实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为近200名高层次人才子女解决了入学(园)问题。科教协同创新收获新成果,依托高校重点学科成立智能装备等6个产学研合作发展联盟。高水平对外开放呈现新亮点,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式获批,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挂牌成立。市委书记王清宪两次对教育服务15个攻势作出肯定性批示。

  (四)启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成功举办2020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暨展览会,国际职教城开工奠基,青岛中德职业教育基地、中德产教融合联盟揭牌成立,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正式招生运行,全市高职院校达到11所,每年可为青岛输出高素质技能人才7万人。不断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城市和“1+X”证书试点,在全国率先构建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融合发展新模式。

  (五)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引进建设。清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来青设立科教机构,康复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等16个在建高校项目顺利推进,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教学科研设施年底前建成,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明年春季学期启用。

  五、厚植情怀,增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

  (一)坚持党建引领,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风气。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教育工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整改任务清单,组织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力戒浮躁、形式、虚假,力行朴实、扎实、真实”大讨论大改进活动,印发教师有偿补课及收受礼品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全面推行中小学办学行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为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划出红线、亮出底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行风。

  (二)坚持典型引路,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教育生态。组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225个,全面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养“三名”工程。目前,全市中小学拥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7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齐鲁名师名校长153人,12个工作室被确定为全国、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孙先亮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青岛一中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三)坚持人民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青岛教育。畅通沟通渠道,组织开展“倾听民意·回应关切·办好教育”主题活动,设立“分管市长直通车”“局长直通车”民声信箱,定期开展家长、校长、局长见面活动。2019年“三民”活动中,市教育局共收到市民意见建议448条,今年以来受理各类政务服务热线、民生在线、市长信箱、局长信箱、政务短信、政务微信等反映问题建议4万余件,全部按期办复。针对市民集中反映的问题,出台规范招生入学等重要制度10个,建成全省首个民办教育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公民同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民办教育监管等问题;大力推进学校安全专职保安、护校队、护学岗“三支队伍”建设,全面升级校园门口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封闭管理和一键式紧急报警两个“100%”,细化落实标准化食堂建设、食堂管理和中小学生营养餐管理三个标准,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对照人民满意标准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市教育仍然面临着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幼儿园优质普惠性学位供给水平仍需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仍然繁重,高中段教育多样特色发展的格局尚未全面筑牢,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加强,“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教育亟待深度融合。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将聚焦三条主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健全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坚持“五育并举”,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突出课程育人、学科育人、特色育人,进一步强化海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品牌,并努力在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等方面形成优势。

  二是聚焦公平优质发展目标,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深化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建设好首批市级实验学校,加强特色高中建设,持续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水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努力提供更加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是聚焦城市建设主战场,增强服务发展能力。继续加大高校引进建设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好康复大学,推进高校与地方多领域产学研合作,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各项任务落地,不断提升青岛教育国际化水平,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教育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