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商务局2020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1-02-09
字体大小: 打印

  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商务系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融入服务全国全省开放大局,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系统性、整体性推进“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实现了商务发展回稳向好、好于预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市场消费稳步复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3.5亿元,增长1.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4和1.5个百分点。一是积极促消费保民生。开展“山东消费年”青岛分会场等系列活动,累计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100多场,带动商贸企业开展促销2000多场,直播带货等新兴消费模式逐步推开。由财政出资开展有奖发票活动,发放奖励6900多万元;联合青岛银联发放“惠民券”9700多万元,拉动消费12.7亿元。积极发展户外经济、夜间经济,入选中国旅游研究院“2020中国夜间经济20强城市”。二是帮扶主体保供应。开展“问千家需、解千家难、兴千家业”联系服务企业活动,市区两级对2500余家限上批零餐企业一对一专人服务。推动均和集团、便利蜂等批发、零售龙头企业落户我市,新增限上批零餐业主体200多家。制定18项扶持政策,支持生活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健康发展。打造网上用工平台、配餐平台、防疫物资交流平台,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联合金融机构开展“食宜贷”业务,为166家餐饮企业贷款授信2.6亿元。三是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完成商业网点专项规划修编,集中打造7大市级商圈、16处区级商圈、31处商业街和14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主的消费网络。台东步行街、鲁邦国际风情街分别入选全国、全省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引导带动先行街区基础设施投资近1.9亿元。

  二、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全年实际使用外资405.9亿元(折合58.5亿美元),增长1.1%(按美元计增长0.2%),占全省的33.2%;到位内资1920亿元、增长10.2%。一是推进省委主要领导出访日韩确定事项取得丰硕成果。21个合作项目和议定事项整体进展顺利,成功举办日本对话山东活动,希杰集团落成中国境内食品项目总部,青岛中日节能环保产业园获批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创建中日韩消费专区,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全年到账韩资1.3亿美元,增长60.6%,到账日资6655万美元,增长21.6%,增幅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创新招引路数显成效。实行“顶格战法”,建立市委常委挂帅专班的顶格协调推进机制。打造国际客厅、山东会客厅新名片,推动全世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在青岛集聚,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省、全国。落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秘书处办公场所。创新推动“互联网+招商”,协助举办“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欧洲、东盟、美国、韩国、日本大型线上推介会,积累了大批优质招商信息资源。突出平台思维招商,搭建商协会、企业等招商平台57个,新增社会化专业招商中介机构97家。实施重点产业链招商,制定《重点产业链招商参考目录》,新批过千万美元项目301个,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5个。

  三、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实现货物进出口6407亿元,增长8.2%,占全省的29.1%,增幅高于全国、全省6.3和0.7个百分点,总量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双创历史新高。一是对接用好国际贸易规则。积极引导企业提高自由贸易协定利用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6.3%、27.2%、9.7%;对日本、澳大利亚进出口分别增长3.4%、10.1%。二是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成功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三项试点”。获批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出口海外仓试点,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54.2亿元,增长688%。在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中位居前列,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44.2亿美元,增长11.7%。三是持续优化外贸结构。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9%,占全市的69.3%,占比提高6.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巩固。四是持续增强主体活力。组建94支稳外贸企业服务队,建立“点对点”联系服务制度。聚焦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出台稳外贸保主体39条政策措施,新增外贸主体1000多家。进一步扩大短期信用险覆盖面,对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险保费给予60%的扶持,小微外贸企业扶持比例为100%。

  四、开放平台能级提升。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积极开展首创性探索,106项试点任务已实施98项,形成68个制度创新案例。其中,13项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省推广,2项获海关总署认可并备案,3项报商务部参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0452家,其中外资企业99家,在建、待建重点项目74个,总投资628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使用外资分别占全市的16.5%、8.6%。上合示范区“五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签约落户项目28个、总投资1288亿元。建成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开行国际国内班列17条,“齐鲁号”欧亚班列401列、增长15.8%。新注册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贸易企业686家,对上合国家贸易额达到1.13亿美元。建立起部省市协作推进机制,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实行“负面清单制”放权,53项首批省级赋权正在落地。开发区全面完成省委部署的17项改革任务,创新了管理体制,改革了人事薪酬,创新了财税土地政策,推进高效集约发展。11家省级以上开发区贡献了全市54%的进出口、48%的到账外资,亩均税收6.3万元,亩均投资强度31.5万元。青岛开发区、前湾保税区、即墨开发区、胶州开发区位居全省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综合考核第一方阵。

  五、对外投资合作有序发展。全年对外实际投资10.5亿美元,占全省的12.5%;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8.8亿美元。建立全市对外投资合作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全力指导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将海尔集团、市政空间集团等7家企业12个金融支持项目提报商务部。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国际并购、绿地投资等方式,在海外建设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5个境外合作区纳入商务部监测统计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2亿美元,实现产值45.2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19家。推动走出去融合发展,中青建安集团获批援外总承包工程资质,援外资质企业增至4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