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工赋青岛·智造强市”理念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稳固工业基本盘,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一、突出固本兴新,优化产业结构体系
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链长”统筹、“链主”引领,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出台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措施,推动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青烟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冲刺“国家队”,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扩量提质、食品饮料和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化工园区优化布局。加快新兴未来产业集聚突破。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统筹推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等产业集群发展,系统推进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超前谋划元宇宙、未来网络、人形机器人等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产业园区载体功能提升。深入落实“5个1”机制,高水平建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精密仪器仪表、绿色低碳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园区,扎实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注重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更新、低效片区建设相匹配,助力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量质齐增,筑牢实体经济根基
统筹抓好招大引强和梯次培强双轮驱动、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做大增量引擎,筑牢存量基底,擦亮绿色底色。聚焦项目落地拓增量。开展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滚动推进重大战略攻坚项目100个以上,争取重点央企总部在青扩大产能和投资,加快建设青岛石化新材料、一汽锻造青岛基地等重点项目,力争投产达效增量项目70个左右。实施技改升级焕新服务行动,跟踪推进重点技改项目500个以上,竣工100个以上。聚焦企业培强优存量。深化“倍增”“育苗”工程,力争新增省级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5家以上、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服务型制造示范各10家左右,支持百余家倍增培育企业挖潜增效,加快推动企业升规纳统。深入实施“三品”专项行动,力争入选省级以上质量标杆10个以上,挖掘培育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消费牵引,做大品牌经济。聚焦绿色发展提质量。深化“亩产效益”改革,优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确保亩均税收等主要指标保持全省前列。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力争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15家以上,争创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5家左右,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三、突出创新驱动,加强产业基础再造
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持续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塑强新型工业化根本动力。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培育一批市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做好重点人才工程推荐申报,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打造多层次网络化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强化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进实施工业领域“四基”工程,瞄准细分领域中高端产品供给,加快补齐工业母机等短板弱项。优化“市场主导+揭榜挂帅”机制,遴选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协同攻关重点项目,力争新增省首台(套)技术装备与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25项以上、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50个以上。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坚持以应用促创新、以创新促产业,遴选发布企业创新产品100项以上,常态化开展创新产品发布对接、“链万企”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引导行业协会组织企业“走出去”、拓市场,全力支持产学研精准对接和企业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四、突出两化融合,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化“工赋青岛”行动,争创全国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数字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9%以上。推动数字产业化集聚成势。实施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培育行动,加快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国家级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协同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引领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统筹推进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壮大数字经济规模体量。推动产业数字化走深走实。支持卡奥斯、柠檬豆等国家级“双跨”平台做大做强,新培育市级以上特定行业特定领域平台10家以上。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改造企业1000家以上,打造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行业标杆和“数字领航”企业。发布场景1000个以上,培育一批典型场景解决方案,以场景牵引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数字新基建扩容提速。推动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新开通5G基站3500个。上线运营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国移动智算中心,支持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开展大模型技术开发应用,提升整体算力算效,夯实数实融合发展底座。
五、突出流程再造,提供精准服务保障
坚持以企业视角深化服务流程创新,对重点区市、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打开分析,找准症结、靶向施策,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完善运行监测服务体系。以开展“五经普”为契机,摸清全市工业底数,健全指标监测机制,准确把握运行态势,及时研判解决工业经济面临的苗头性问题。深化规上工业企业遍访,包联服务工业大户,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强化正向激励政策供给。深化政策“点菜单”式改革试点,打通政策“制定-宣贯-兑现”服务全周期,精准出台实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政策。依托青岛政策通平台,推动“一网通办”“免申即享”,打通政策落地兑现“最后一公里”。守牢行业安全发展底线。严格履行行业主管和监管职责,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统筹抓好工业领域环境保护、民爆监管、禁化武履约、无线电安全保障、政府食盐储备等工作,提高行业本质安全水平。
六、突出党建领航,凝聚干事创业合力
扛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锻造工信铁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强保障。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切实提高局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能力水平,打造“四强党支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搭建“党建+产业”融合平台,放大“链上党建”“惠企先锋”品牌效应,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常态长效深化正风肃纪。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集体研究决策,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推进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从严从实抓好队伍建设。聚焦做“做企业贴心人”,建立企业家圆桌会议机制,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察实情、解难题、促发展,锻造综合素质过硬的“实干家”干部队伍。深入开展“全面对标工信厅 高效办成一件事”活动,着力提升机关服务效能、质量标准和作风能力。高质高效服务国家战略。用好上合示范区、青岛自贸片区等国家战略平台资源,支持企业参与国际产业合作和市场竞争,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充分发挥国家级产业集群和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新基建优势,示范带动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升融合发展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