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起点定位 高标准建设 全面打造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莱西市市长 孙利国
近年来,莱西市以打造“源头无隐患、产品无缺陷、监管无缺失、出口无投诉”的高水平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目标,着力实施产业化带动、标准化生产、网格化监管三大举措,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2010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达到37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占出口总额269%。2009年顺利通过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2010年被国家质监总局授予首批重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荣誉称号。先后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和食品安全示范市。
一、以构建农产品产业化生产体系为重点,全面夯实农产品出口基础
(一)着力促进企业发展集群化。按照引进“洋”龙头、培育“新”龙头、膨胀“老”龙头、挂靠“强”龙头的发展策略,推动龙头企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推进加工企业群体化。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59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8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青岛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3家,带动形成了牛奶加工、鸡肉加工、猪肉加工、蔬菜加工、花生加工、果品加工等6大农业产业集群,全市80%以上的农户纳入了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着力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注重推动优质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北部5万亩大棚瓜果集中区、南部30万亩专用粮食集中区、西部20万亩出口花生集中区,大沽河两岸形成了10万亩设施蔬菜集中区,山岭地区形成了10万亩优质果品集中区,培育出了马连庄甜瓜、迟家庄黄瓜、董家山后韭菜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农产品。着力推动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基地,发展工厂化小区,推行企业化管理,目前全市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90%以上。
(三)着力实现利益联结紧密化。利益联结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也是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入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近年来,莱西市不断探索完善农业产业化的链接方式,推进利益联结紧密化。一是由订单联结的“公司+农户”模式。2010年全市签订“订单农业”合同1万多份,订单农业面积达到45万亩。二是由中介组织联结的“市场+农户”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00多家,辐射带动农户10万户。三是由资本联结的“公司+合作联社+农厂”模式。九联集团从2001年成立了专业养殖公司,建设由公司统一管理的工厂化生产车间,并通过股份制吸引农户入股,实现了“原料基地工厂化、生产加工标准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利益联结股份化”。
二、以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为抓手,不断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
(一)狠抓生产环节标准化。制订实施了56个主导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按照规划、供种、供肥、防治、用药、生产标准“六统一”要求,重点加强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监管,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初级农产品品质。目前,全市40处4613万亩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有26处3795万亩分别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基地认定;15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个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24个产品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全市通过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示范县验收。
(二)狠抓加工环节标准化。以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企业技术中心创建为重点,督促农产品加工企业改进技术装备,加强质量监控。目前,全市已有1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15家企业获得农产品安全系统和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获得ISO9001、ISO22000质量体系认证等国际认证38个;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山东名牌产品6个,山东名牌农产品2个,青岛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各4个。
(三)狠抓流通环节标准化。投资500多万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动物卫生监控中心。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及重点生产基地,普遍建立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对运出农产品建立检测记录和档案。在各大主要市场,全部建起无公害农产品配送中心,杜绝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2010年,抽检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抽检畜牧产品样品合格率达到100%。在国家、省、青岛市组织的农产品质量抽检中,连续多年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2008年青岛奥帆赛期间,万福分割猪肉、九联调理鸡肉被指定为奥运直供食品。
三、以构建农产品网格化监管体系为保障,努力促进农产品出口安全
(一)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在市级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在镇村两级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配备了速测仪等硬件设施,形成了“两级政府、三级组织”的监管网络。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列入市、镇、村三级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完善了综合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有效推动了农产品监管工作的落实。
(二)创新安全监管模式。由市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将全市划分若干个农产品安全监管网格,农业、畜牧、工商、卫生、质监等相关责任部门安排人员组成网格监管组,负责区域内农产品产地水源、土壤及化肥、农(兽、渔)药、饲料等投入品监管。同时,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开展集中执法检查,形成整体监管合力。
(三)建设安全诚信体系。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将教育培训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法律意识和行业自律性。二是做好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制定下发《农产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定期检查督促。三是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安全信用征集、评价、披露、奖惩等管理制度。在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农户诚信自律的同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农业化学投入品追溯体系、出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定期曝光制度和严厉处罚制度,奖优罚劣,树标导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