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期数
2009年第22期
总期刊数
总第192期
成文日期
2009-10-28
发布日期
2009-10-28
发文字号
青政办字〔2009〕145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机制,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兼顾、注重质量、科学发展的原则,立足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和各类教育之间的发展差距,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二、体制机制建设的重点
(一)完善中小学统筹规划、建设机制。制定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考核监督机制和每五年修订规划的制度。规范规划、建设、交付使用等管理程序,加强新建住宅区教育配套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到2012年,城区学校建设不足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结合新一轮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适当调整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学校。继续加大五市高中段学校资源整合力度,加快设在镇的高中段学校向城区集中的步伐,推进市内四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优化工作,2012年前完成五市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市内四区高中段学校布局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全市逐步形成优质普通高中分布合理、特色发展的格局以及与我市经济结构更加匹配的职业学校布局。
(二)完善薄弱学校改造和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优先保证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学校的校舍建设、设施配备、教师补充和培训。创新办学模式,完善学校评价机制,加强课程实施指导和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探索通过结对帮扶、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等形式,发挥优质学校作用,实现优秀教师、优质课程资源、管理模式等共享。
(三)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根据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区域间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强市本级对义务教育的统筹规划,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机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逐步统一区(市)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并根据上级制定的高中学校生均成本,制定我市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大力推进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市本级以“以奖代补”的方式集中改造农村薄弱中小学,力争2010年各区普通中小学、2012年各市普通中小学基本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
(四)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筹措机制。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发展学前教育的指导性意见,明确学前教育管理、经费筹措、教师队伍建设等政策。市、区(市)、街道(镇)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探索建立区(市)政府统筹、街道(镇)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政府投入、社会力量参与、家庭适当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机制。街道(镇)政府要切实履行学前教育管理职责,统筹街道(镇)幼儿园规划、建设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统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修订完善、实施幼儿园基本办学标准,多渠道筹措资金,每年集中改造一批薄弱幼儿园。
(五)完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制。整合劳动、人事等部门和行业、企业资源,建立职业教育实习就业信息平台;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健全职业学校专业定期调整机制,使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采取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加强急需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合理分担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保险机制。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办学模式改革,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等相关制度,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教育特聘教师制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职业学校聘请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到职业学校兼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参与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比例,提高职业学校技能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六)建立教师、干部定期交流机制,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力度,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级干部定期交流制度,积极推动高中学校教师和校级干部交流。加快补充农村学校教师,用3-5年的时间,集中解决农村中小学部分学科专任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教师补充机制,形成较为合理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完善“培优、扶弱、抓全员”的教师、干部专业发展机制,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和名校长;继续实施农村教师培训扶助计划和农村初中校长更新知识培训,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等形式,加强对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培训,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薄弱的问题。加强教师、干部培训的经费保障,全面落实“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和农村学校将“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的政策,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有关要求
各区(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本通知要求,明确职责,制定时间表,抓紧做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各项配套制度的制订和实施工作。对部分涉及干部、教师、学生利益,改革力度较大的制度,要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并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办法实施。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坚持区(市)政府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综合督导评估制度,完善对中等及以下各类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对涉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考核,促进我市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