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二○○八年十月二十日)
字体大小: 打印
  • 年度期数 2008年第17期
  • 总期刊数 总第167期
  • 成文日期 2008-10-20
  • 发布日期 2008-10-20
  • 发文字号 青政发〔2008〕49号
  •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鲁政发〔2007〕7号),促进我市中小学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现就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改革总揽全局,以创新为动力,以规范办学行为为突破口,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积极解决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着力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考试评价制度,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2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教育名城和人力资源强市,使教育改革发展成为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的品牌工程。到2012年,区域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民办教育更加规范,特殊教育进一步发展;教师队伍素质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升;财政投入进一步增加,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保障;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全面育人局面基本形成;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二、坚持育人为本,构建德育为先的工作机制
      3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德育规程》,加强学科德育。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积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德育评价体系。
      4加强中小学实践基地建设。统筹管理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认真开展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各区市要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每个区市到2010年前至少建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统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丰富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
      5建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社区教育,为社区配备教育助理,改善社区教育条件,评选社区教育示范单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各级文化等部门要做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费开放工作。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创造条件,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实验室、图书室等教育教学设施。各企事业单位应承担学生学习参观、社会实践等责任。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育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有效的活动载体。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继续办好各级各类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学校教学质量。
      三、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保障技术、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完善具有青岛特色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相结合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的开设和学分管理。
      7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推广,积极推广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评选推广优秀教学法。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全面开放学校专用教室、阅览室、体育场等设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8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在中小学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实施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价制度。完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制度。任何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学生名次,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隐私保护起来。逐步扩大将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的比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各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业进步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
      9规范中小学班额。按照“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高中不超过50人”的要求,严格控制班额。逐步解决市区热点中小学和5市城区中小学班额过大的问题。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进行小班化教学。
      10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市中小学要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安排组织好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达到1小时。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按有关规定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的师资、场地、设施条件。
      四、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11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结合实施《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积极推进城乡合格学校建设。完成山东省农村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仪器配备工程,重点改善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装备、音体美教学设施、图书等装备条件,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中小学达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要求。继续实施加强初中学校建设工程,推进初中学校高水平均衡发展。实施市区中小学取暖设施改造项目。搞好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争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尽快达到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标准。督促引导民办中小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2实施十五年教育普及工程。坚持高中阶段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按照《青岛市农村幼儿园分类标准》,重点改造五市二类以下幼儿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率达到93%以上。进一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严格按规定控制大、中、小班班额,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成人化倾向。
      13进一步优化全市中小学布局。根据我市城市建设规划、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土地、规划、建设和教育等部门要做好新建小区、旧城改造小区配套中小学供地、规划和建设改造工作。5市3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下同)政府要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加快城区中小学建设。
      14加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加强中小学特色建设的规划,加强对中小学特色建设的指导,为学校特色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全市中小学要将学校基本要求、统一规范和学校特有的办学传统、办学条件结合起来,凝炼各自的办学理念,打造各自的办学特色。
      15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逐步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资助范围,逐步提高资助标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完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体系。完善和落实对残疾学生的救助政策,逐步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切实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逐步向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五、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建设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16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意识。深入开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大力表彰宣传优秀教师事迹。完善师德考核制度。禁止教师有偿家教,将教师是否参与有偿家教纳入对教师考评考核或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山东省《班主任工作条例》,深入推进班主任全员培训,逐步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水平,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指导,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7以农村教师培训和名师、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启动青岛市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实施“农村教师培训扶助计划”,全面提升农村镇以下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每年新增教师数不得少于教师自然减员数,新增教师应大部分分配到农村乡镇以下中小学任教。推进“青岛名师培养计划”,加强名师以及骨干教师的培养,重视发挥名师资源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工作,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补贴制度,加大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职务评聘和评优的倾斜力度。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提高幼儿园园长、教师素质,培养一批专家型园长和骨干幼儿教师队伍。
      18加强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包括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提高培训、专题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等内容的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干部培训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促进城乡之间校长队伍的均衡发展。实施“名校长建设计划”,培养一批专家型、创新型、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校长。各中小学要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干部教师培训费。加强高水平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基地建设。
      六、加强领导,创造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19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建立素质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订推进本行政区域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建立素质教育工作考核制度。在领导干部中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下达中考、高考升学指标,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队伍的唯一标准。新闻媒体不炒作高考、中考状元和升学率。
      20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全市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和教师工资逐步提高。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各级政府新增财政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5市3区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统一所辖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和保障政策,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镇(街道)要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办理社会保险,所需经费按规定负担。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各级政府要积极探索完善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1加强教育立法执法工作。根据教育立法的总体部署和我市实际,配合市人大加快对《青岛市义务教育条例》、《青岛市托幼管理条例》和《青岛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工作。加强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的执法检查,严肃处理违规办学行为。
      22完善现代教育督导制度。根据国家、省颁布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区市两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教育督导责任区制度,加强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的督查。加强督政工作,将实施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行为列入对各区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改进督学工作,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如果您对该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 网上咨询 方式咨询相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