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有关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为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粮食生产的总体部署,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稳定粮食生产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立足保障全市粮食基本供给、保障农村劳动力基本就业、保障种粮农民基本收入,加快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为抓手,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安全的总体要求,加强资源整合和投入力度,加快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结合,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生产综合能力。
(二)目标任务。力争到2017年,将平度、莱西2个市建成吨粮市,即墨、胶州2个市接近吨粮市标准。通过高产创建示范方的带动,全市粮食生产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明显提升,平均亩增产50公斤以上,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50万吨。
二、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三)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编制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规划,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形成优势突出、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落实好基本农田划定、补划备案和年度核查制度,建立健全高标准粮田保护制度。集中力量搞好万亩以上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到2017年,建设万亩以上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28个,总面积105万亩,小麦、玉米两季合计亩产达到1100公斤以上。
(四)提升粮田耕地质量。针对当前耕地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含量降低等突出问题,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全力提升粮田耕地质量。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力度,以物资补贴方式引导鼓励生产者施用有机肥和缓控释肥,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提升粮田综合生产能力。到2017年,高产创建田测土配方施肥率、秸秆还田率达到100%,有机质含量达到1.2%以上,土壤酸化板结得到明显改善。逐步在工矿企业和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周边等区域设置监测点,对粮田进行定期监测、跟踪监测和风险评估。划分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并在禁止生产区进行土壤污染修复,确保我市粮食安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高标准粮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优先安排粮食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提升功能区综合生产能力,到2017年,所有高产创建示范方均达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标准。因地制宜采取耕作、农艺、水利工程等措施,实施中低产田改造。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为抓手,完善田网、路网、水网、林网、电网建设,节水灌溉率要达到70%以上,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要达到85%以上。
(六)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积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推进规模化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因地制宜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粮食生产向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防代治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粮食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
(七)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健全镇级农技推广、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加强村级三员合一队伍建设,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选拔聘用1000名全科农技员,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强农科教结合,按照引繁推一体化要求,加快粮食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研发,引进、选育、推广一批有突破性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研究集成我市粮食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氮肥后移、“一喷三防”,玉米机械精播、“一增四改”、适期晚收、“一防双减”等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新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重点向粮食主产区、高产创建示范方倾斜,实现对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培训全覆盖。
(八)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加快新型农业机械研发,全市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对先进农机推广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等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农机。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要率先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全面推行深耕深松,确保3年实施一遍。在水浇地重点推广秸秆快速粉碎还田腐熟技术,杜绝无切碎装置农机下田作业;在旱地重点推广秸秆薄膜覆盖堆肥、生物快速腐熟堆肥技术。
(九)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以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完善农业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与评估,做好农业气象跟踪和技术咨询服务。完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体系,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保障能力。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建设,完善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和设施建设。加强实时调度,推进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提高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和迁飞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和扑灭能力。加快以农田林网为骨架的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对干旱、早霜、晚霜等自然灾害的抗拒能力。实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农业的苗情、墒情、虫情、灾情“四情”一体的监测预警网络。
三、强化组织保障,持续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稳定粮食生产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粮食生产工作。各区、市要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稳定粮食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十一)落实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力度,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吨粮市倾斜,向大型动力机械、联合作业机械倾斜。国家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三分之一以上要用于粮食高产创建。对完成省政府确定的高产创建任务,且验收达到标准的区(市),按照省农业厅、财政厅出台的《山东省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考核验收办法》(鲁农财字〔2014〕3号)相关规定,市财政安排补助资金统一用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深耕深松等农田基础建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扶持政策,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加大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
(十二)明确责任分工。各区、市政府是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项目资金整合的责任主体,要以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为平台,搞好各类支农项目资金整合。市有关部门在相关支农项目申报和审批时,要统筹规划,把握投资方向,按照“渠道不变、性质不变、集中使用、提高效益”的原则,将各类支农项目资金集中向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投入。农业部门的粮食高产创建、病虫害统防统治、一喷三防、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发改部门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资源部门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水利部门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农机部门的保护性耕作项目,科技部门的农业科技项目等都要向高产创建示范方集中;粮食部门要加强产销衔接,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气象部门要抓好天气预测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发展粮食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粮食增产的良好舆论氛围。各相关部门要会商制定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的项目整合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青岛市稳定粮食生产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2.青岛市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任务分解表
附件1
青岛市稳定粮食生产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召 集 人:黄龙华 副市长
副召集人:韩守信 市政府副秘书长
由翠玉 市农委主任
成 员:李振军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盖 健 市科技局巡视员
曹彦平 市财政局副局长
付荣云 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副局长
史跃林 市农委副主任
贺如泓 市水利局副局长
岳 军 市粮食局副局长
闫文圣 市农机局副局长
刘学忠 市气象局副局长
顾延善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副行长
赵兴绩 黄岛区副区长
管元江 即墨市副市长
毕维准 胶州市副市长
牛润之 平度市副市长
黄迪勇 莱西市副市长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史跃林兼任办公室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