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中小学学杂费收取使用管理办法
字体大小: 打印
  • 年度期数 2004年专刊(3)
  • 总期刊数 总第八十六期
  • 成文日期 2004-09-29
  • 发布日期 2018-12-19
  • 发文字号 青政发〔2002〕102号
  • 青岛市中小学学杂费收取使用管理办法

    (2002年9月4日青政发〔2002〕102号发布 根据2004年9月29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青岛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等37件政府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学杂费的收取使用管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指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含职业中专)、初中、小学。

      本办法所称学杂费指学费与杂费。

      本办法所称学费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缴纳的部分培养费用。

      本办法所称杂费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需开支的部分公用经费中的公务费和业务费。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对在校生只收杂费,不收学费。

      第四条 公办中小学学杂费的收费标准根据国家、省的规定,由市教育、物价、财政部门根据本市经济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和居民经济承受能力综合平衡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 实行学杂费调整听证制度。

      公办中小学学杂费收取标准调整前,应当根据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杂费调整方案的说明,由市物价部门召开听证会,在充分听取与会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后,经市物价部门汇总并提出调整修改意见,报市政府研究确定。

      第六条 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学杂费的标准由学校根据教育成本提出意见,报市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并公示。

      第七条 中小学校应当严格按规定的时间收取学费和杂费,一律不得提前预收。

      第八条 中小学校在取得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后方可收费,并在收取学杂费后向缴费人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凭据。

      第九条 实行学杂费收费公示制度。

      中小学校应当将学杂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批准机关及文号)、收费范围、计费单位及学杂费减免的有关政策、投诉电话等在收费前向学生及家长公示,并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学杂费公示可通过公示栏、公示牌或其他形式进行。

      第十条 中小学校对符合就学费用保障条件的贫困家庭子女,应当按照《青岛市贫困家庭子女就学费用保障办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学费和杂费。

      第十一条 因故确需退学、休学、转学的学生,中小学应当根据学生在校就读时间,按下列规定收费:

      (一)公办中小学学生录取后,在校就读超过三个月的,全额收取本学期学杂费;在校就读不足三个月的,减半收取本学期学杂费;

      (二)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学生录取后,在校就读超过一学期不满一学年的,按照一学年标准收取学杂费;在校就读不足一学期的,收取一学期学杂费。

      第十二条 公办中小学应当按规定实行 “票款分离”,收取的学杂费应当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收取的杂费按照预算安排全部用于学校公用经费,不得挪作他用。

      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收取的学杂费按照预算安排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校舍修建、设备购置以及教职工人员经费等正常办学费用支出。

      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校收取的学杂费用于公用经费支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及发放教职工工资等。学校主办者不得从学杂费中抽逃资金,不得将学杂费用于提供经济担保或与办学无关的投资以及股票等风险性投资。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义截留、挤占、挪用中小学收取的学杂费。

      第十五条 中小学校应当将学杂费收支情况列入校务公开内容,并有义务解答学生及家长就学杂费收支方面的询问。

      第十六条 市、区(市)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中小学学杂费收取、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有关规定加强对中小学学杂费的管理,并按照预算及时、足额向公办中小学校拨付学杂费。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所属中小学校,按照国家、省和市的有关规定收取、使用和管理学杂费。

      各级物价部门应当监督中小学校严格执行学杂费收费标准,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各级审计部门应当对中小学学杂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各级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有关部门和中小学学杂费的收取、使用和管理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 对截留、挤占、挪用中小学学杂费,擅自扩大学杂费收费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行政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10月5日起执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如果您对该文件有疑问,可以通过 网上咨询 方式咨询相关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