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字体大小: 打印
  • 发文单位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日期 2025-07-23
  • 发布日期 2025-07-25
  • 索引号 2559505605292246130
  • 各区、市党委和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管委,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央、省驻青各单位,青岛警备区:

    《青岛市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7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岛市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为深入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抢抓银发经济、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新机遇,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健康需求,根据中央有关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发展目标

    立足青岛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以“山海康养名城、活力健康湾区”为目标,依托康复大学等高能级平台,突出“全域康养、全龄健康”,实施“六新”行动,加速地产、医疗、康养、文旅等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到2027年,在健康居住、业态创新、产业集聚、场景营造、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培育10个以上特色产业园区,打造30个以上高品质健康社区,建设100个以上医康养综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全市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构建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全龄友好生态,基本建成高品质健康生活承载地、康复产教融合创新高地、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健康居住新生态

    1.推进品质化健康社区建设。通过优化提升、按需改建、规划新建等方式,鼓励发展康养地产。对已建设未销售的地产项目,实施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植入康复医疗、健康餐饮等医康养服务功能。对尚有存量建设用地的地产项目,“一事一议”依法依规调整用地性质、规划方案等,按需增设康复医疗或专业养老设施。对尚未出让的住宅用地,结合“好房子”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大型健康社区项目,打造集“多代同堂、医食住行、颐乐学为、怡康养护”的综合健康全龄社区。加快建设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康养地产项目。

    2.推进特色化健康载体建设。支持既有商业、商务办公等建筑转型发展为高端康复医疗公寓、旅居康养公寓。鼓励按规定盘活闲置农房,开发度假民宿、旅居小院等多样化康养旅居产品。加强星级宾馆、等级民宿规范管理,培育高品质旅居康养聚集地。

    3.推进专业化健康设施建设。支持既有养老机构设施升级改造,完善智慧化养老设施设备。鼓励新建养老机构,提供自理、介助介护、认知照护和舒缓疗护等养老养护服务。推动符合条件医疗机构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发展。推进城乡空置幼儿园、小学等公共服务场所作为养老设施使用。

    (二)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4.发展康复医疗服务。聚焦医疗康复、产后康复、心理康复等领域,引进高端康复医疗机构、科研机构。支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等开设康复科并设置病房,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康复床位。通过互联网医疗、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医疗服务下沉至社区、家庭。创新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模式。

    5.发展旅居康养服务。依托山海资源、非遗文化等,突出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等功能,推动多业态跨界融合。依托海水温泉资源,引入知名温泉运营机构,发展温泉康养。依托竹岔岛、灵山岛、田横岛等海岛旅游开发,突出“一岛一特色”,发展海岛康养。依托崂山道教养生文化资源,开发适合不同康养群体的“食疗”“茶疗”等产品,发展疗愈康养。依托国家森林公园等,发展森林康养。将中医康养等特色体验项目纳入旅游线路,发展“中医体验+旅游疗养”新业态。

    6.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推动公立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老年病科全覆盖。建设高水平国医馆和国医阁,加快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发挥中药熏蒸、中医传统功法等诊疗优势,打造中医药优质临床中心。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力度,推广沉浸式体验活动。

    (三)激发健康产业新动能

    7.打造产业创新引擎。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所与康复康养企业加强产学研对接,在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鼓励康复医院、康养机构与康复辅具企业加强合作,打造康复辅具试用、机器人辅助训练、智能系统评估应用场景。推动中试平台、熟化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康复康养领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8.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崂山区和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高新区、上合示范区等,布局发展康复机器人、智能康复器械等产业,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建设康复康养细分领域特色园区。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划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

    9.壮大多元化市场主体。建立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库,招引康复康养头部企业和创新团队。支持企业围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发康复辅助、生物医药等产品,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梯队。培育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康养服务机构。

    (四)培育健康消费新热点

    10.拓展新型健康消费。鼓励体检机构开展专病专检和重大疾病早筛早检,推广健康体检新产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鼓励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建设中式养生馆。支持相关企业研发代茶饮中药、艾灸随身包等养生产品。吸引健康消费品牌在我市开设首店、旗舰店,举办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发展帆船、沙滩排球等特色体育运动,支持运动康复产业发展。

    11.打造银龄消费场景。支持景区设备设施适老化改造,开通老年旅游专线,丰富银发旅游产品供给。鼓励大型商超、商业综合体设立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举办主题促消费活动。支持体育场馆等配备适老健身器材。开展“智慧广电+养老服务”,开发健康管理等互动式消费场景。积极争取养老金融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完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12.开发特色健康食品。挖掘海洋特色产品资源,鼓励开发以海洋寡肽、不饱和脂肪酸及南极磷虾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海洋功能性食品。加大保健食品研发力度,研发适合老年人咀嚼吞咽和营养健康需求的特种食品。支持发展绿色、有机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做大做强“青岛农品”品牌。

    (五)提升城市健康新品质

    13.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支持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推进医康养综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制定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创新连锁化、托管式、大物业运营模式,规范运营管理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培育医康养服务领军企业。

    14.完善康复康养服务体系。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科学布局三级医院,加快建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二期等,推动康复大学青岛康复医院建成启用。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院士学科,推进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发挥高水平医院辐射带动作用,深化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医疗保障水平。以青岛开放大学等为依托,创新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性老年教育。推进市图书馆新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拓展康复康养文化供给。整合政府、社会服务资源,打造“全市一家养老院”数字化平台,建成市康养数据资源库。

    15.打造全龄友好空间。优化城市公园布局,推进“公园+健身”“公园+体育”建设,打造全龄友好型公园。推进城市绿道和无障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建设。改造提升广场、公厕等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和人流密集等区域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加装电梯。

    (六)塑强综合保障新能级

    16.发挥康复大学平台作用。支持康复大学在医养健康、科技助残等领域创新突破,建设新兴交叉学科;打造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重大疾病康复研究,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与相关国际学术组织交流合作,协同推进科研攻关,引领我市康复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17.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名医名师工作室建设,培养重点领域青年人才和团队。支持在青高校、职业院校设置康复专业,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人才。鼓励院校、企业和社团组织联合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引导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银龄志愿服务项目,建立银龄志愿者人才库。

    18.强化财政金融支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作用,支持康复康养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设施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引导创投风投机构加大支持养老产业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养老机构、科技助残项目等力度,开展医康养设备融资租赁业务。

    19.擦亮“中国康湾”城市品牌。加大“中国康湾”宣传力度,将其纳入全市外宣、文旅、医疗、贸促等常态化推介工作。按规定办好中国山东(青岛)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搭建国际交互展示平台,加强与日本、新加坡等康养产业交流合作。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所、社团组织等按规定举办康复康养领域学术论坛、研讨会。统筹青岛都市圈、胶东经济圈区域优质资源,组建康养产业联盟。探索推进文旅、医疗、养老等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三、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青岛市推进“中国康湾”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健康地产组、产业推进组、文旅消费组、品牌宣传组、要素保障组,明确各组牵头单位、组成单位及主要职责。创新工作措施,建立1个行动计划、1套政策工具包、1张项目清单、1张招商引资清单的“4个1”工作机制。抓实调度督导,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中国康湾”建设,做好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跟踪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咨询电话: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0532-859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