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推进“一统领三融合”的指导意见
字体大小: 打印
  • 成文日期 2019-12-25
  • 发布日期 2019-12-25
  • 发文单位 中共青岛市委
  •   1990年8月,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召开,推广了莱西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确立了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要求在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上勇探新路。青岛作为“莱西经验”的重要实践创新地,正处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必须立足新时代农村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挖掘“莱西经验”新时代内涵,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以下简称“一统领三融合”),推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抓镇促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树立平台思维、强化融合理念,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优化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区域内各类组织和资源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提升“一统领三融合”质量水平,全面构建新时代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加快构建“一统领三融合”的工作体系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实现全面领导。“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最大贡献。“莱西会议”以来,农村组织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农村区域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大量涌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还存在薄弱环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村庄抓村庄的惯性思维,破除条块分割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由单纯抓村级组织建设向全面统领区域内各类组织转变。强化区域统筹,以镇(街道)党(工)委为主导,加大统筹力度,切实把区域内人才、土地、资本、产业等各类资源要素整合起来,把区域内各类组织有机联结起来,着力解决党组织选人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党员管理难等突出问题。改进领导方式,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群团组织、两新组织等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

      2.推进乡村发展融合,实现共同富裕。“村级组织带领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莱西会议”为村级组织确定的中心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村庄空心化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方式制约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提高统筹资源能力,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类要素和发展资源,加快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促进产业融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筹作用,建立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活农村发展的“一池春水”。提高组织化程度,探索在区(市)、镇(街道)成立农业平台公司,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土地运营模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党组织把村集体与农户利益有效联结起来,把农民群众有力组织起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深化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行业协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每年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示范点、样板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开展“企业家乡村行”活动,推动资金、项目、人才向农村有序流动。

      3.推进乡村治理融合,实现规范有序。“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重要创新。进入新时代,农村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单纯依靠村民自治,已经难以适应乡村治理的现实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有效整合各方治理力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乡村治理共同体,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机制,把加强党的领导有关要求写入村民自治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关组织章程,厘清政府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的边界,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推动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法治机制,优化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健全法治教育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村霸”,严防其侵蚀基层干部和基层政权,坚决取缔各类非法宗教传播活动,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德治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4.推进乡村服务融合,实现精准高效。“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实践探索。当前,农村各类服务资源和力量相对分散,这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整合区域内各类服务资源和力量,构建“大服务”格局,推动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农村社会事务,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合理有序推进集中居住,降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成本。投放农村的公共服务资源,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支持和鼓励群团组织承接公共服务职能。推动便民服务精准化,以区(市)为单位,建好用好镇(街道)、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庄党群服务站,统一规范标识、挂牌。发挥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区域化服务平台作用,将适合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庄党群服务站承接的服务事项全面下放,建立直办、代办和咨询事项清单,提高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党群服务平台。推动配套服务社会化,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注重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三、着力夯实“一统领三融合”的组织基础

      5.充分发挥镇(街道)党(工)委“龙头”作用。选优配强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把会抓党建、熟悉基层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拔到党(工)委书记岗位上来,提升镇(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强化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切实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完善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统一设置党建工作办公室,建强两新组织综合党委,配齐配强专职工作力量。推进“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为镇(街道)赋权增能,把权力放给镇(街道)、把责任压给镇(街道),让镇(街道)更好地整合资源、搞活村庄。稳妥推进村庄布局调整,以组织融合推动村庄融合发展,切实解决村庄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等问题,使村党组织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推动发展。优化党组织设置,打破地域界限,在行业协会、产业链等灵活设置党组织,优化各类农业园区、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有效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根据村庄布局调整、村改社区等实际,同步调整党组织设置。

      6.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善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应当交叉任职。及时在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等成立党组织,明确党组织隶属关系。延伸村级组织链条,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合理划分网格,推进“多网合一”,建强网格党组织,确定党员中心户,形成“镇(街道)党(工)委——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统筹加强区域内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全面推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分类管理,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等活动。研究解决部分村长期不发展党员问题。加强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青岛市党支部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以主题党日为抓手,严格“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强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建立村党组织建设情况定期排查制度,完善整顿工作长效机制,系统性增强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7.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平台作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统筹力,分别在镇(街道)党(工)委和村庄布局调整后的新村(以下简称新村)党组织实行兼职委员制度,统筹谋划和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升区域化党建水平。坚持党建带群建,在新村设立区域化群团组织,激发群团组织活力。健全区域化协调机制,在镇(街道)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负责同志作为成员,推动区域事务共商共议,及时研究解决区域内重大问题;在新村党组织建立共建议事会制度,吸纳区域内两新组织负责同志、“两代表一委员”、农村优秀人才等作为成员,定期协商议事,共同解决难题。推进组织联建共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似的原则,把区域内的各类党组织充分凝聚起来,广泛集中智慧和力量。组织城市街道社区、机关、高校、国有企业、两新组织等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强村带弱村”党组织联建,推动党建联抓、发展联促、治理联推、服务联做、群众联带。

      8.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头雁”作用。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着力建设政治素质好、遵纪尚德好、群众口碑好和担当精神强、带富能力强、服务意识强“三好三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拓宽选人视野,整合区域内党务人才和党员资源,统筹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探索实行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的有效途径,解决后继乏人、无人可选的问题,让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源头活起来。完善教育培养机制,实施“乡村振兴育英计划”,依托青岛农村干部学院、区(市)委党校,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分类精准培训,组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先进地区体悟实训,以区(市)为单位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让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强起来。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严格落实《青岛市村(社区)党员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以及村党组织书记任职资格区(市)、镇(街道)联审和区(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等制度,建立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严肃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作风严起来。

      四、切实推动“一统领三融合”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9.健全责任落实机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强化党委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抓好落实,把推进“一统领三融合”纳入相关区(市)党委及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党委巡察范围,作为评定领导班子工作实绩和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

      10.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和完善镇(街道)基本财力保障制度。强化镇(街道)党(工)委对涉及本地发展的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的参与权、建议权。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健全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村干部基本报酬,保障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适度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待遇报酬。

      11.健全关心关爱机制。持续强化对镇(街道)、村干部的关心关爱,加大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力度,形成优秀干部到农村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农村基层来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为镇(街道)、村干部“松绑减压”,切实落实镇(街道)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区(市)直机关同职级人员有关政策。加强镇(街道)机关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室等建设。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镇(街道)机关公务员、招聘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落实《青岛市党内关怀帮扶实施细则(试行)》,加强党内关怀,完善容错纠错制度。

      12.健全典型培育机制。坚持典型引路,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坚持问题导向、大胆创新实践。每年确定一批“一统领三融合”的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跟进加强指导,培育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及时推广宣传先进典型,带动工作整体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