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解读专家:徐飞鹏,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
《山东青岛老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这不仅是青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关键节点,更将通过高标准建设,为全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方案》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主线任务明确,工作安排合理。《方案》不仅主线清晰、工作部署科学合理,更明确了六大任务方向。它始终将文物保护置于核心前提位置,同时着力深挖并释放文化价值,既充分彰显了青岛市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为推动全市文物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范围聚焦清晰,实施原则明确。采用“核心区(6.53平方公里)+拓展区(28平方公里)”的分层规划,核心区聚焦重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旧址,拓展区覆盖整个历史城区,既突出重点又兼顾整体。
解读专家:邱玉胜,青岛市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
立足青岛得天独厚的文物资源条件,《方案》深度结合城市发展定位与文物保护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为后续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搭建了清晰的实施框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坚持整体保护理念,推动保护水平系统性跃升。《方案》打破以往单体文物“点对点”的保护模式,转而聚焦老城整体格局、历史风貌与周边环境,通过系统性的保护与更新举措,真正实现文物保护从“单纯留存”到“活化利用”的关键转变。
以活化利用为抓手,为城市发展注入文化动能。把历史文化资源这一独特优势,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与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力量,借助文物资源的盘活激活,带动老城业态升级,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共赢。
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凝聚文物保护的强大合力。重点打造政府引领、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生态,确保文物成果惠及更多民众,不断强化公众的文化归属感与参与积极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