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主要事项解读如下:
一、政策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024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鲁政办字〔2024〕156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相关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二、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包括三个部分,其中重点任务共14条,统筹规划了城市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领域、实施路径和责任分工。
(一)总体目标。到2027年,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提档扩容,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前沿数字技术和优良数字生态高效赋能,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全市算力总规模达到12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40%,存储总量达到10EB,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90%;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同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各领域各行业生产组织变革、业态模式创新、商业范式重塑,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2%、76%。
(二)重点任务
一是提升数字产业化能级。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未来产业发展,提升数字技术策源能力。发展平台经济,完善平台生态,布局建设4个以上平台经济集聚区,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全价值链服务。
二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业领域,深化“工赋青岛”行动,加快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建成12个左右重点行业“产业大脑”,争创400家以上“晨星工厂”,25家以上“国家级智能工厂”,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融通发展。服务业领域,发展在线研发、数字金融等高端服务,推广数字创意、教育、医疗等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服务质量与体验,并大力发展数字文旅。农业领域,实施农业数字化突破行动,建设超过170个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海洋领域,实施数字海洋、“蓝色药库”等工程,布局一批场景应用实验室,打造80处以上新技术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
三是创新数据价值化发展。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推动数据地方立法,研究制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相关措施,探索扩大可信数据空间、隐私计算等技术应用范围,释放数据要素潜能。培育一批数据要素企业,推动数据富集企业向数据资源企业转型发展。持续开展以数招商,做大做强数据要素产业园。围绕商贸流通、金融服务、海洋生态等领域,持续开展“数据要素×”专项行动,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四是适度超前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加快5G-A和F5G-A“双万兆”试点部署及应用,推进“双万兆社区”“双万兆园区”试点,加快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统筹优化大中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算力发展,打造一体化算力省级核心区,积极融入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体系。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先行先试)隐私保护计算试点项目建设,探索建立以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为代表的数据流通设施,打造5个重点行业的跨区域、跨行业数据流通利用场景。
(三)保障措施。充分发挥数字青岛建设专项小组作用,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凝聚工作合力。加强政策支持,提升数字素养,积极培育和引进跨界融合高端数字化人才。建立健全透明可预期的数字经济发展常态化监管机制,完善实数融合相关领域安全监管体系。
政策解读单位:市大数据局数字经济处
政策解读电话:0532—8591228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