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5-07-25 来源 :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大小: 打印

2025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立足“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工作定位,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要素支撑,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为青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贡献积极力量。

第一,做优空间规划引领。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批复,制定《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意见》,推动城市“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获省政府批复;东岸城区(含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5个分区规划已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并完成社会公示;36个镇国土空间规划全部完成,将陆续报批。全面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18个控规单元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建立乡村责任规划师制度,优化整合村庄布局,加快推动村庄规划“上图入库”。综合交通规划、生态修复规划发布实施,青岛都市圈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有序编制。通过开展系列规划编制、报批,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为全市规划建设与保护性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规划支撑。

第二,强化土地要素支撑。围绕“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15条土地规划保障措施,创新开展处长促项目活动,实行重大项目土地报批专员制度,全市获批建设用地5100亩,保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约4800亩,有力支撑了全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建设。针对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从风雨连廊、住宅阳台等4个方面出台不计容、不计价规划支持措施,试行商品住宅用地预申请制度,进一步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探索康养地产发展新模式,积极促进房地产转型发展。健全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新增工业用地全部以“标准地”出让,共出让102宗、3578亩,有力保障了储能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落地。研究开展青岛市优化人地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和东岸城区未按规划实施地块管理三年行动。全市首批8.87亿元土储债已顺利发行,用于存量土地收回,将有效缓解财政资金压力、助力低效用地再开发。综合运用盘活存量房地产用地等支持政策,全市消化批而未供土地超9000亩,超额完成省厅闲置土地净减少率目标,实现零新增。

第三,守牢资源安全底线。坚守耕地保护“国之大者”,市委书记作为市级“总田长”带头巡田,上下一体推动耕地保护政治责任落实。强化耕地以补定占,研究制定补充耕地指标统筹调配机制,保障耕地占补平衡指标9458亩,既有效促进了耕地保护工作,又保障了项目落地建设。进一步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控,配合做好2025年国家自然资源例行督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连续三年控制在0.6%左右,执法成效位居全省前列。全市2024年度耕地面积再次实现总量平衡,获省厅奖励用地指标600亩。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配合开展中央环保督察,成功争取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稳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碳汇植物种植试点治理裸露土地扬尘取得积极成效,资源和生态安全底线不断夯实。

第四,深化便民惠企服务。擦亮“自然能办”服务品牌,出台规范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规划核实与土地核验等政策,开展惠企利企活动40余场,常态化进行政策指导、提供发展咨询、解决疑难问题,青岛海丽雅集团存量土地功能优化、青岛食品集团历史遗留权属确认办证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加快不动产登记“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山东省青岛市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入选《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不动产登记领域地方典型案例;新建商品房合同签订与预告登记同步办理;公积金贷款与不动产登记一并申请;非公证继承登记累计为市民节省公证费超过2亿元;深入推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群众办证”工作,2023年以来累计为群众办证7.18万户,群众产权、住权得到有效维护。艺术中心接待游客18万人次,青岛城市客厅的招商推介、科普宣传功能日益显著。

第五,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党组会“第一议题”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组织专题培训,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等,广泛开展“聚力四维提升 争当自然先锋 献礼建党华诞——庆祝建党104周年”系列党员教育活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夯实。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统开展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活动,强力推进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全系统清风正气不断充盈。同时,强化统战工作阵地建设,围绕空间规划编制、城市重大发展战略研究、耕地保护等重大事项,邀请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聚力聚智。

第六,系统谋划下步工作。一是绘就蓝图,强化规划战略引领。聚焦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完成市辖区分区规划,海岸带、停车场等专项规划以及镇级国土空间规划报批工作,持续加强国土调查监测、规划实施监督,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是赋能发展,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紧盯“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进一步优化指标保障、用地报批、土地供应等工作机制,深入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持续提升全链审批服务效能,全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践行使命,强化耕地严格保护。三是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深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牢牢守住634.14万亩耕地和568.7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四是夯实底线,强化资源安全边界守稳守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有序推进殡葬领域腐败乱象、土地征收突出问题、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存量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守牢资源安全、生态环保“一排底线”。五是巩固基础,强化社会群众权益维护。扎实推进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确权登记,持续拓展不动产登记“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巩固深化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化解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权益,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