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部署要求,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青岛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2021—2025年)》,推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是推动学法常态化,干部队伍法治素养持续提升。建立《局长办公会议学法制度》并制定《2024年度局长办公会学法计划》,开展局长办公会议学法两次,承办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议题一次。落实完善学法用法、定期考试制度,综合运用线上平台、普法讲座等形式推动干部学法,组织执法人员开展线上培训和执法证考试。擦亮“法润自然”普法品牌,印发《2024年度法治宣传教育计划》《2024年“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民法“典”亮自然资源实践》主题宣讲等特色活动,加强惠企服务。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魅力岛城 法润自然”普法品牌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将“魅力岛城 法润自然”普法品牌打造成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普法工作的总标识,成为具有青岛特色的自然资源普法品牌。
二是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立法质量和效率持续提升。研究印发局2024年度立法工作安排,定期调度立法情况,2024年共出台《关于规范土地资源资产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等18个政策性文件,自然资源立法体系进一步完善。研究盘活存量土地相关措施,为处置存量房地产用地提供有力政策支撑。紧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梳理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有关政策法规,编制《“三大工程”政策汇编》印发全局各部门,做好政策服务保障。
三是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依法行政能力持续提升。压实“谁行为谁负责”的行政复议应诉主体责任,规范案件办理流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举办“府院联动实质性化解争议交流座谈会”及典型案例研讨会,加强对全市相关案件办理规范和指引。规范应对外部监督,今年以来组织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持续优化办理流程、提升办理效能,全部按期完成,主办件面复率达100%,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督政促进自然资源规划工作提供支持。
(二)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是普法宣传力度不够。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大,宣传方式不够丰富。对内培训力度不足,主动谋划增强全系统干部职工法治思维还有欠缺。
二是立法研究前瞻性不足。参谋作用发挥不够,没有挖掘深层次更复杂的体制机制问题,土地和规划领域政策法规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仍需要提升,法规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二、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练好法治保障“内功”。完善由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自然资源和规划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定期听取法治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制定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及责任清单,深入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推动将述法工作与年终述职评议同部署、同安排,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并扎实推进。
(二)突出主动引领,修好规范用法“外功”。以更高水平谋划城乡建设法定依据,完成青岛历史上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擘画了宏伟蓝图。以更准精度依法配置要素资源,出台2批次规划土地支持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提高居民得房率,推动完善小区配套、打造高品质住宅。以更高标准完善审批制度体系,完善规划许可全流程标准体系,加强规划许可与用地审批融合管理,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在功能区深入开展“标准地+承诺制”综合改革,规划许可办理时限平均压缩10%。
(三)优化营商环境,下足文明执法“苦功”。以更严措施提升耕地保护执法效能,持续开展自然资源突出问题起底式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守牢634.14万亩耕地保护红线。以更深层次完善盘活利用工作机制,建立实施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和供后监管机制,从源头遏制土地闲置。以更大力度提供便民惠企服务,统一全市不动产登记标准,45项高频登记事项实现“全市通办”,推行律师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全程网办”,在全省首创律师自主录入查询申请,实现“不见面”“零跑腿”查询获取青岛市范围内的不动产登记信息。
三、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一)完善法规体系。统筹全局2025年法规政策工作,紧密围绕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创新发展需求,引导督促联合各业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查缺补漏,继续加大政策出台、立法统筹、合法合规性审查工作力度,配合市人大、市司法局做好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调研起草工作,不断完善夯实政策法规框架体系,持续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良法善治”。
(二)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系统内法治宣传教育,选取具有普适性、代表性、指导性和教育意义的以案释法典型案例,以及各部门法治工作中的创新做法,编写印发《法治工作动态》,打造本土“案例库”,适情组织依法行政案例交流活动,总结经验、分析疏漏、警醒短板,有效提升以案释法的趣味性、传播力,提升广大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和专业能力水平。
(三)加强诉源治理。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加强业务指导、强化诉前调解、定期晾晒通报、发布典型案例、加强风险提示、严格问责追究等途径,力争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发生。举办以案释法研讨会,邀请法院资深法官,运用审判实践中正反典型案例剖析,讲解自然资源系统在行政审批许可、不动产登记行政确认等行政行为实操规范,有效发挥以案释法的引导、规范、预防和教育功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