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7-26 来源 :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大小: 打印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省、市重点工作部署,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为青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贡献自然资源和规划力量。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践行新发展理念,完善市级总体规划成果,按程序上报,完成县级市总体规划、市辖区分区规划报批准备工作,完成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控规单元,开展控规编制(修编),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入库,创新编制海域空间详细规划;启动青岛都市圈、近期建设等专项规划,发布帆船码头规划、海岸建筑退缩线成果,引领打造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城镇空间新格局。

二是城市设计引领作用凸显。形成白沙河城市设计方案稳定成果,发布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成果。完善李村河下游两侧区域城市设计及控规成果,形成了可操作落地的城市设计标杆成果。

三是规划实施管理持续加强。出台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管控技术导则,提升规划管理标准化水平。完成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设,实现与省“一张图”系统互联互通。首批成功举办“美丽中国 规划先行——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成就展”。

(二)加强耕地保护

一是落实耕地“大占补”政策。制定改进完善占补平衡、加强补充耕地指标管理等14条措施,谋划、推进大占补指标规模入库。

二是严格落实“田长制”。市委主要领导亲赴田间地头巡田,推动“田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全市耕地面积653.66万亩,增加5.73万亩,延续耕地净增长势头。

三是首次实施市级耕地保护激励。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2个区(市)、20个镇(街道)分别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资金奖励,基层耕地保护积极性进一步激发。

四是规范耕地开垦、复垦。出台耕地开垦费使用、临时用地复垦管理等文件,规范耕地开垦、复垦费用管理,加强耕地保护资金保障。

(三)强化要素支撑

一是实施“要素跟着项目走”。1.8万亩建设用地获批,为近三年平均水平的2.8倍,居全省首位,海尔空调智能互联制造等省市重点项目应保尽保。莱青高速等7个项目1.3万亩用地预审获批,加快项目落地。

二是强化土地供应。出台第一批优化居住用地供应和规划管理措施,制定优质地块标准,梳理11个优质片区及多宗优质地块,支持高品质住宅建设。研究制定22条支持政策,梳理全市存量房地产用地情况,“一地一策”推进处置盘活。

三是提升审批效能。印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技术规定、设计方案编制导则,平均压缩规划许可办理时限10%。完成建筑类工程许可面积1560.23万平方米、市政类工程许可长度117.81万米,实现“拿地即拿证”。

四是优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国内率先开展超大城市实景三维的全面更新,为实景三维中国时序化建设提供了“青岛模式”。“天地图·山东”的电子地图等13项服务首次接入智慧青岛时空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务外网共享应用。

(四)推进低效用地开发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青岛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方案,全面开展低效用地调查摸底、上图入库,推进自主改造、历史遗留用地处置等课题研究。

二是发力片区建设。上半年实施项目271个,完成投资450.6亿元,对十大攻坚行动贡献率47%。加速推动90个基础公服项目建设,美青工业园等38个产业项目主体封顶,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专业化园区建设扎实推进。

三是深化“青岛经验”。优化“片区统筹”模式,有关做法得到自然资源部领导充分认可,部派出工作组来青专题调研,提炼形成“青岛经验”。

(五)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一是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完成《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报批成果。深入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资源化再利用,完成73处矿山图斑核查销号。

二是推动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印发支持和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分类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智慧管矿”跟踪监测评价有关做法被省自然资源厅作为典型案例宣传。

三是推进裸露土地扬尘污染整治。梳理裸土地块1136个、完成整治873个,积极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四是做好地质灾害防范。严格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加强动态排查巡查,突出抓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范。

(六)有序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和不动产登记

一是扎实推进国土变更调查。完成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任务,顺利通过国家专项督察。探索建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存量举证成果数据库,减少基层外业举证工作量。深入开展山东省地籍调查示范点创建工作。

二是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拓展“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推行新建房屋网签备案与预告登记同步办理,实行登记受理、档案查询“一窗综合受理”,开发建设律师线上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便利度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七)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意识形态专项调研督导,扎实做好审计、督察、检查反馈问题整改,推动上级部署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落地生根。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广泛开展“三亮三比三争创”活动,落实“三位一体”党建考核和星级党支部评定,涌现出一批“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青岛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推进“挺纪在前,铭纪在心”党纪学习警示教育,开展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常态化做好日常监督执纪问责,干部作风持续向好。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全市耕地“推堆土”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耕地布局不合理问题仍然存在,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二是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还需持续发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党建引领。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用改革精神推动自然资源工作,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树牢“实干家”选人用人标尺,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二)加快空间规划实施。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成果编制力度,高质量推进青岛都市圈空间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出台城市设计编制技术指引,推进环湾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市级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开展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推动规划落地实施。

(三)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耕地“以补定占”管控,建立总量动态平衡机制,推进占补平衡制度改革落地见效。深入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加强督察执法,“零容忍”遏制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四)强化要素赋能。完善服务保障项目落地工作机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集中向重点区域、产业、项目投放。出台第二批优化居住用地供应和规划管理措施,加强优质住宅用地供应,稳定房地产市场秩序。深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筹备好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现场观摩会。拓展实景三维应用场景,为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提供地理信息数据底座。

(五)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优化青易登“一零零”服务体系,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质效。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建立健全“调查成果复用共享”机制,推动“一次外业调查、多项业务复用”。印发实施建设工程联合审查、规划选址等规定,推动规划审批提质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