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年工作要点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4-03-01 来源 :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自然资源工作定位,聚焦省、市重点工作部署,全面履行“两统一”职责,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推进“八抓八促”,提升能力本领,锤炼过硬作风,昂扬奋进姿态,为青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贡献自然资源和规划力量。

一、抓规划引领,促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一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序推进青岛都市圈空间规划,统筹做好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重点生态空间和重要邻界地区空间安排。

二是引领城市内涵宜居韧性发展。加快编制青岛市国土空间近期建设、工业用地布局、停车场等专项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空间,统筹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

三是推动总体规划传导落地。加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四是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强滨海、临山、近河、沿路等重点区域城市设计编制、管控,完成青岛环湾地区城市设计。

五是强化规划实施监督保障。启动国土空间规划条例立法调研。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试点,常态化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修订控规编制、城市设计等技术管理规定。

二、抓耕地保护,促资源安全底线巩固夯实。

一是强化“以补定占”。建立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占补平衡机制,严格落实补充耕地责任,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加强补充耕地全过程监管,持续推进耕地不合理流出整改,严控占用、严格补充、严守总量,实现耕地总量稳中有升。

二是优化耕地布局。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控规则,开展青岛市林粮空间布局调整研究,推进耕地下山、林果上山,推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三是完善政策体系。完善永久基本农田补划、临时占用耕地管理、设施农业用地管理、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等政策。

四是压实保护责任。逐级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实行“党政同责、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推进镇(街道)“田长制”办公室实体化建设,加强“田长制”考核评价。评选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区(市)和镇(街道),分别给予用地指标和资金奖励。

五是严格执法查处。落实行纪行刑衔接、部门执法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大公开通报、挂牌督办、冻结指标、限制审批、考核监督力度,“零容忍”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典型“非农化”问题。

三、抓要素保障,促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推动用地指标精准配置。实行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分级分类保障,对市级及以上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应保尽保。科学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深化土地报批专员制度,建设局企联络沟通平台,拓展区局联席会议,推动项目落地实施。

二是推动土地储备规范有序。完善土地储备管理机制,健全储备土地出入库、管护和临时利用工作流程。

三是推动土地利用集约高效。编制全市土地供应计划,针对性开展土地推介,统筹做好市辖区住宅用地出让工作,持续加强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攻坚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消化处置。

四是推动规划审批提质增速。开展用地预审和选址综合论证、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联审技术规程等研究,深入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

五是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深化“自然能办”服务品牌,构建“要素保障有力,规划审批高效”服务体系,提升自然资源和规划全领域、全链条营商环境。

四、抓低效片区开发,促城市发展蝶变焕新。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市)作用,完善考核机制,举全系统之力,打好低效片区开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收官战”。

二是强化政策赋能。开展鼓励权利人自主改造等相关政策研究,丰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政策支持内容。

三是深化规划设计。以打造专业化产业园区为目标,完成北客站及周边区域、楼山片区等城市设计优化提升,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园、美青工业园等园区建设。

四是完善配套建设。全面梳理低效片区内、外交通体系和公服配套设施,贯通连接各片区的道路、管网,完善片区配套框架体系。

五是加强产业导入。坚持市级统筹、属地主导,继续瞄准头部企业、链主企业,以链引链、补链强链,全力打造集聚效应明显、带动能力强劲的专业化产业园区。

五、抓生态国土建设,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是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组织实施《青岛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有序推进历史遗留责任主体灭失废弃矿山治理。稳妥推动莱西市河头店镇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二是促进矿产资源增储上产。积极开展金矿普查以及石墨矿产资源勘查,加快崂山东部地热资源调查成果应用。推动市本级采矿权公开竞争性出让。深化“智慧管矿”跟踪监测试点评价。

三是筑牢地质灾害防线。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突出抓好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范。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压实行业监管对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五是提升测绘和地理信息服务。推进实景三维青岛建设数据更新,加强实景三维成果宣传推广与共享使用。持续开展有关地形图测绘。

六、抓产权制度改革,促资源资产权益保值增值。

一是加强国土调查监测预警。扎实开展日常变更、年度变更调查,重点开展地类变化监测,协同加强规划编制实施、耕地保护、用途管制、督察执法等工作。

二是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分批有序推进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簿及部分其它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主体工作,服务自然资源管理。

三是优化地籍成果管理应用。持续加强调查工作和成果管理,动态更新地籍数据,整合各类地籍调查成果和确权登记结果,强化地籍数据共享应用和查询追溯。

四是集成不动产登记改革。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条例立法调研。进一步拓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端口再延伸,推行律师查询“在线办”,开展新建商品房“网签即预告登记”工作。常态化推进“交房即办证”。

五是健全自然资源市场体系。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强化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监管。加快建设城乡公示地价体系。

七、抓基础建设,促自然资源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深化改革创新。加强改革集成、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示范引领,深化审批制度改革。

二是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业务能力、算力能力建设。完善自然资源规划数据体系。

三是加强法治建设。完善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政策法规体系。持续打造“法润自然”普法品牌,多形式、多平台开展法规政策宣讲活动。

八、抓党建统领,促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决推动党中央决策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落地生根。

二是全面加强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党建调查研究,针对性破解“两张皮”问题,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突出抓好模范机关创建,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加大日常监督力度,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持之以恒纠治“四风”;从严纪律执行,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崇廉拒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四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干部工作体系,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制定专业化人才激励办法,吸引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构建自然资源能力培训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