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06-15 来源 : 青岛市政府研究室
字体大小: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5月16日在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青岛市市长  孟凡利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青岛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青岛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并作出重要指示,先后为在我市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发来贺信,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这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学深圳、赶深圳”,全面发起15个攻势,各项工作都取得新进展。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1.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城镇登记失业率2.97%。在全省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和“双招双引”考核中位居第一,并同时获得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双招双引”、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单项考核第一。

  这一年,主要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运行强支撑,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统筹兼顾精准施策,促进“三驾马车”协同发力。认真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55条、促进经济稳增长32条等各项政策。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年度新开工项目310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90个;在建项目5649个。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间投资增长20.9%,工业投资增长20.2%。挖掘消费潜力,多措并举促消费,新增大型商业综合体80多万平方米。电商平台交易额增长6.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网络销售额增长13.2%。33个村镇入选淘宝村、镇。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多向发力开拓国际市场,货物进出口总额5925.6亿元,占全省29%,对全省增长贡献率达5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30%。服务进出口增长8.4%。跨境电商交易增长41.4%。净增有外贸实绩企业1043家。

  用心用力优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展进现场解难题促发展活动,积极为企业和项目提供要素保障。全面落实政策,新增减税降费280亿元,惠及100多万户市场主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大幅减税降费的情况下增长0.8%。建立“金企通”“融资通”等平台,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3%,平均贷款利率下降0.59个百分点。新增上市公司9家,占全省一半。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直接融资1273.9亿元,增长1.3倍。发起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民营企业总数达52.78万户,增长14.97%;民营企业实现货物进出口、税收占全市比重分别达59.6%、64.2%。新增市场主体31.83万户,其中企业12.12万户,分别增长10.77%、18.08%。市场主体总数达151.12万户,其中企业56.07万户。

  (二)提质量增效益,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坚持存量变革、增量崛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提速。深入推进“双百千”行动和“一业一策”计划,新增“四上”企业2037家。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9.7%,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1.8%,“四新经济”投资占全市比重达44.6%。获批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中国广电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户,海尔卡奥斯居全国十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首位,海信高端激光芯片实现量产。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占生产总值比重达60.9%。省港口集团在青岛成立。青岛港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达6.02亿吨、2183万标箱,分别增长6.9%、8.8%,均居全国第五位。“齐鲁号”欧亚班列开行346列。海铁联运量增长20.7%。游客数量达1.13亿人次,增长13%。邮轮航次、旅客人次分别增长31%、60%。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2%。发起经略海洋攻势,“蓝色药库”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11.2%。

  坚持科技引路、资本搭桥,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全面展开。强化创新平台支撑,中车四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启动建设。新创建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新认定3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蓝谷打造开放创新合作平台的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高新区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做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加强创新型企业培育,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8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97家、隐形冠军企业79家、独角兽企业6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产学研对接专项行动226场,发布成果3017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1.6%。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出台10条政策,设立科创母基金。中基协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71家、产品553只、管理规模821.2亿元,分别增长14.8%、33.6%、28.3%。突出人才第一资源,新引进人才25万人,人才总量达208万人。获评2019年度全国最佳引才城市奖,第八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城市。

  坚持质量第一、品牌优先,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强化质量提升,新增国家质量认证企业4038家、检验检测机构21家。有效注册商标达23.3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达4705件,居全国城市第一。强化标准引领,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国际标准24项、国家标准181项、行业标准156项。强化城市综合营销,在日本、韩国、欧洲、阿联酋等地投放城市广告,在多国举办“青岛周”活动,在国内媒体集中投放青岛产品广告,全面提升青岛制造、青岛农品、青岛服务、青岛购物、青岛文化、青岛旅游品牌影响力。连续五年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称号。

  (三)增活力强动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坚持以更大力度深化市场化改革。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创新试点102项。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5个功能区启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发起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深度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区市级为80%;1000项审批和服务事项实现移动端办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控制在85个工作日以内。青岛港集装箱查验时间压缩30%,集装箱海运口岸营商环境测评居全国第二位。发起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实现全市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完成32个混改项目,国企资产规模增长23.2%。金融综合改革成效显著,新引进金融机构14家,光大理财公司、意才基金销售公司落户。三板、四板新挂牌企业235家,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1735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876.3亿元、18209.9亿元,增长10.9%、13.1%。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降至1.43%,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97%的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坚持向更高水平扩大开放。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各项工作快速起势,总投资571亿元的45个项目加快推进,新增307家贸易类企业入驻,全市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增长17%。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运行,政策试点加快实施,新增注册企业1851家。西海岸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胶州湾、即墨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用平台思维集聚全球优质资源,举办世界韩商合作大会等342场重大活动,“国际客厅”影响力日增。发起“双招双引”攻势,深入开展招商大走访,成功举办“央企青岛四季行”“海外院士青岛行”等活动。深挖本地企业优势和潜力,与一批著名央企、民企、外企的战略合作深入开展。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306个,增长49.3%。实际利用外资58.4亿美元,占全省45%。实际引进内资2493.3亿元,增长15.6%。成功举办中德对话论坛和国际友城40周年系列活动,新增国际友城7个、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城市11个。机场新开通航线41条,旅客吞吐量2556万人次、增长4.2%,货邮吞吐量 26万吨、增长14.2%。铁路发送旅客3979万人次,增长15.2%。

  (四)抓统筹促融合,城乡区域一体发展

  美丽青岛建设扎实推进。发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胶东机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济青高速改扩建、新机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地铁2号线一期全线贯通,运营里程达176公里,全年运送乘客1.88亿人次。打通未贯通道路40条,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165个。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新建改建口袋公园60个,拆除违法建设392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公厕120座,完成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双试点”。引黄济青改扩建主体工程完工。有序开展老城区有机更新,启动国际邮轮母港区改造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开工88万平方米。加快数字青岛建设,建成5G基站6500个。

  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发起突破平度莱西攻势,两市投资分别增长16.1%、31.3%。即墨、平度、莱西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发起乡村振兴攻势,建设高标准农田32.5万亩,粮食总产302.6万吨。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达52个。新建扩建现代农业园区135个,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47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2.3%。启动合村并居。分别建设省级、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6个、100个,10个村庄入选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完成22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918个村电网改造、739个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770个村污水治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42%的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

  (五)重保护抓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着力补齐生态环境建设短板。深入整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解决环境问题929个。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区问题整治。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方案获省政府批复。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小涧西生活垃圾焚烧二期等项目投入运行,渗沥液全部达标处理,主城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的重大突破。新造林14.8万亩,新建改建绿地245公顷,绿化裸露土地94.8公顷。荣获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四减四增”, 完成179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规上工业煤炭消费减少43万吨,新增清洁能源供热面积599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保温改造657万平方米。市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86%。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湖长制,完成1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扎实推进,9条国控地表河流水质全部达标,黄海近岸优良海域面积达98.8%,胶州湾优良海域面积达74.8%。积极推动浒苔源头治理,使其纳入国家海洋督察行动。

  (六)补短板兜底线,民生质量显著提高

  民生保障水平得到新提升。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71%。10件27项市办实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镇就业75.1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4.1万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929.08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666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长5%。个人所得税改革减税47.2亿元,288万人享受到优惠。新建改建幼儿园60所,完成146所幼儿园专项整治,新增学位1.2万个。课后免费托管惠及23.47万名小学生。新建改建中小学46所,新增学位4.8万个。全市普通高中计划录取率由52%提高到64%,高中段办学结构更加合理。康复大学获批筹建并快速推进。青岛工程职业学院招生。获批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6个区市列入国家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建设精品国医馆40个。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为9.97万名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7.6亿元。为11.4万名贫困人员“一站式”结算报销医疗费11.44亿元。实施住房保障6832套(户),启动棚改2.9万套(户)。脱贫攻坚成效不断巩固,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成果丰硕。10年以上信访积案清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4%、6%。有效应对“利奇马”台风灾害。发起“平安青岛”建设攻势,开展秋冬严打整治,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批黑恶势力受到依法严惩,刑事警情下降13.5%。

  文明城市建设实现新进步。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区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部建成。发起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成功举办国际时尚季、中国艺术博览会、国际影视博览会等活动。举办文化惠民活动8万余场。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获“文华大奖”。博物馆达100家。获评全国个人阅读、城市阅读指数十大城市。新建全民健身场所576处。入选2023年亚洲杯承办城市。青岛运动员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黄海青港队晋级中超联赛,点燃了城市的激情。军民融合发展攻势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服务保障任务。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成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迎检工作。民族宗教、外事、台港澳、侨务、气象、人防、统计、史志、档案、仲裁等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全面发展。

  (七)转职能提效能,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制度。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4件,提请修改法规41件,制定政府规章5件、修改3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473件、政协提案616件。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建立公开答辩机制,推动公共政策制定公开化科学化。开展政府履约践诺专项清理。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制度,为企业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服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机制不断完善。

  作风效能持续提升。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落实中央“基层减负年”和省委“工作落实年”要求,工作推进力度加大,服务效能得到提升。大力推进“三化三型”政府建设,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三化一型”能力建设,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代表委员、联系企业、联系重点项目和走访基层活动。持续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和行风在线等活动,政民互动渠道更加畅通。青岛政务网在全国地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居第一。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实施办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6.54%。持续加强廉政建设,审计全覆盖向纵深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拼搏奋进,改革创新、破难前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发展的环境在优化、后劲在增强、活力在释放,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青部队和武警官兵,向中央、省驻青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青岛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持续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又进一步受到疫情冲击,并致使消费和生产增长动力不强,财政增收压力较大。新动能成长不够快,产业升级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还比较突出。社会治理还有一些短板,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公共卫生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理念、素质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仍需深化,廉政建设还需努力。我们一定正视以上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年以来全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情况

  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全力打好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迅速建立强有力的疫情防控体系。1月17日晚,我市收治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随后,市和区市迅速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并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马上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建立指挥部每日例会制度,全面动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的社区、村居,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体系。迅速落实“四早”防控要求,防控策略先期实行“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近期及时调整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实行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化防控,公开透明回应社会关切,形成全民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总体格局。累计确诊本地病例65例,1例去世,其余全部治愈。各区市均认定为低风险区。逐步实现疫情防控由应急状态向常态化转变,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全力构筑外防输入牢固防线。从疫情防控之初,就严控入青通道、排查来青人员。随着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加大,迅速调整工作重点,建立海关、边检、海事、外事、卫健、交通、各区市与机场、港口等联防联控机制,严格查验入境航班、人员,做好第一入境点服务保障,对所有入境人员全面落实“两个100%”要求,切断传染源。自主开发运行来青人员信息登记、公共场所扫码等一系列信息系统。现已形成稳定的常态下防输入工作机制。自2月24日以来,累计查验入境航班251架次、人员28357人,监管出入境船舶2361艘次、出入境船员49486人次。确诊境外输入病例16例,全部治愈。

  全力抓好内防扩散严防反弹。及时发出减少人员流动、协同抗击疫情号召,推行电子健康通行码,打牢疫情防控群众基础。全面实施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和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精神卫生机构、监管场所等重点单位全封闭管理,细化落实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措施,织牢织密防控网。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发热门诊和药品零售店管理,全面排查院感风险隐患。精准管控疫情重点地区和境外来青人员。全面做好集中隔离点(服务点)管理。稳妥推进分批次开学复课,确保师生健康安全。

  全力完善科学监测救治体系。落实“四集中”要求,迅速建立15所定点医院、1所市级备用医院和36个发热门诊在内的医疗救治网络,治疗水平得到有效保障。加强市和区市医院检测能力建设,日检测能力超过1万人份,较2月份增长近50倍。有序扩大核酸和抗体检测规模,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强化患者出院后全流程闭环健康管理,绝不留任何隐患。

  积极做好对外支援工作。坚决服从服务全国一盘棋,全力支持湖北、武汉抗击疫情,累计派出援鄂医疗队员五批306人,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全力支持北京疫情防控。积极支持贵州安顺、甘肃陇南、湖北宜昌疫情防控。及时完成国家、省物资调拨任务。社会各界为疫情防控奉献爱心,累计捐款捐物3.3亿元。

  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短板。突出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快完善。全面推进感染性疾病科标准化建设,确保公立医院率先达到国家标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力度。

  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加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

  集中发力强化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国家、省对冲疫情政策,第一时间在副省级城市中出台支持企业发展18条、促进企业正常生产21条等一揽子政策,海关、税务、发改、工信、财政、人社、交通、农业、商务、国资、金融、民营等部门和各区市均出台了一系列具体工作措施。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启动面向中小企业的“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实施金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春风行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分类施策推动复工复产。第一时间组织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积极帮助申请资质和面向全省全国解决产供销中的各种问题,各类获资质认定的医护物资生产企业由年初的5家增加到41家,生产规模数倍、数十倍增长,目前具有二类医疗器械资质的企业主要生产品种的日产能分别达到口罩1900万只、防护服8000件、防护面罩眼罩3.5万个、红外测温仪1万台、消毒液330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精准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对重点企业实行服务保障日调度。推动零售餐饮、文化旅游、家政服务等25个服务业行业复工复市。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完成春播面积75.7万亩,涉农企业应复尽复。落实应急通道和绿色通道制度,为复工复产物资运输提供有力保障。全力推动企业员工返岗,开展点对点、门对门定制化包车包机运输,累计为240家单位发出定制包车2083辆、运送42481人。

  多措并举释放内需潜力。加强清单管理,组织开展千个项目进现场活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抢抓宏观政策机遇,使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专项债139.4亿元,最近又获专项债110亿元额度。创新开展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线上招商,全市网上签约重点项目达429个、总投资5591.5亿元。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政府与金融机构、商家联手,实施“百日万店消费季”活动,消费市场稳步回升。

  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积极推动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1200家进出口过千万美元企业复工率达100%。加强与阿里巴巴、亚马逊、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合作,积极帮助外贸企业线上寻找新的海内外客户。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开展“单一窗口”线上投保小微企业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加大保费补贴和赔付力度。加强银企对接,创新融资产品,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提供增信,新增短期贸易融资170亿元。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为企业退税86.5亿元。强化贸易便利化支持,简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并积极为企业降低通关费用。1-4月,货物进出口增长2.5%。建立点对点联系服务制度,确保外资企业同等享受纾困政策。

  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工作。从疫情开始即设立专班负责,做好医疗物资和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抓好农副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协调工作。推出疫情防控期间16条便民举措。制定下发《应对疫情稳就业政策实施细则》。1-4月,新增就业21.52万人。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重要任务,有针对性加强走访探视、提供及时帮助。

  在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面前,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担当、履职尽责,广大医护人员舍生忘死、英勇奋战,广大公安干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市民全力支持、联防联控,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做工作,汇聚起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在此,向所有奋战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广大市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青岛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我们要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切实增强紧迫感,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市委确定的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入实施省八大发展战略,落实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和九大改革攻坚行动,努力在经济发展走在前列、量质齐升上取得新成果,努力在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15个攻势上取得新战果,在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上实现新突破,蹚出一条以开放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考虑到疫情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经充分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和慎重研究,市委市政府把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6.5%左右。从现状看,实现这个目标,面临的困难很多、挑战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奋发有为的状态、超越常规的力度、改革创新的办法、真抓实干的作风来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做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把握大势、担当作为。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冲击不会动摇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开展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紧紧抓住深度融入国家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担当起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胶东经济圈中的职责,跳出青岛看青岛,站在未来看现在,更加坚定走在前列的信心和决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在服从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积极迎难而上,坚决攻坚克难,在稳的基础上奋力进取,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变压力为动力、在危机中寻机遇,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大更好的新发展。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强化改革开放创新的驱动作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通过扩大高水平开放集聚全球优质资源,通过全面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以开放促进创新、倒逼改革,增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和辐射带动力。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我们转变思维、改造方法。“学深圳、赶深圳”,坚持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拓宽视野、提升境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围绕打好15个攻势,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顶格协调抓推进,深入一线促攻坚,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细落小落地落实。

  疫情防控是今年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控为先,把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前提和基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把疫情防控由多管齐下的应急状态转为科学精准的常态化防控。坚持外防输入不放松。继续保持有效防控机制,加强疫情监测,强化监测预警和信息收集,做好风险研判。加强口岸疫情防控,严格入境人员防控工作规范和流程,抓细抓实入关、转运、隔离、检测、救治和社区管控等各个环节和部位的工作,实现无缝对接和全链条管理。坚持内防反弹不懈怠。落实区域、部门、社区和单位联防联控,加强信息共享,强化应急处置,实现疫情防控闭环管理。优化社区防控措施,推行“体温检测+绿码通行”,筑牢社区防控安全屏障。完善各类工作场所、生活服务场所和公共场所常态化精准防控措施,严密做好学校开学复课防控工作。强化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和检测机构管控,加大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力度。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加强无症状感染者和出院患者健康管理以及个人防护,严防本地疫情反弹。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洁净家园”集中整治行动,营造干净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

  抓好疫情防控,关键在思想、在认识,只要我们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市民,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到位,不松懈、不麻痹、不大意,工作就一定可以做好,疫情就一定可以战胜。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记稳是大局,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千方百计稳定对外贸易,加快释放发展潜力和动能,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增长。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紧抓住投资这个关键不放松,抢抓宏观政策机遇,发挥好各类投资主体特别是企业的作用,不断扩大有效投资规模,确保实现15%的增长。加快完善“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机制。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继续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上做好强弱项、补短板的工作,抓紧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拓展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促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定期发布基础设施项目清单,在推进总投资3540亿元的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新项目。全面建成胶东机场并投入使用。加快新机场高速连接线、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路、济青高速中线潍青段、董梁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加快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前期工作,潍莱高铁建成通车。加快5条地铁线路建设,开通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启动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杭鞍高架二期、株洲路打通、环湾路-长沙路立交等工程,改造提升50条市政道路,打通25条未贯通道路。加快总投资524亿元的20个重点新基建项目建设。扩大产业投资规模,加快总投资1500亿元的100个5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30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500个重点技改项目,实现200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总投资3000亿元的70个服务业大项目建设。加快总投资182亿元的25个农业项目建设。政府为主,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扩大教科文卫体等民生与社会事业投资规模。完成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主体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官路水库、南水北调续建工程。启动小沽河等河道治理。完成10座病险水库、11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尽快促进消费回升。从供求两端深挖潜力,坚持实体店建设和加快消费模式与业态创新并重,建设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重要消费中心。精心办好“百日万店消费季”“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聚人心,汇商气,加快恢复和提振消费市场,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稳定增长。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引导企业扩大绿色食品、药品、卫生用品、健身器材等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推进实体消费载体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动态发展同步,不断优化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大型商场、商业街、农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以及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设施。针对市民、游客等不同群体,围绕购物、餐饮、休闲健身等基本需求以及众多的新兴需求,通过引进市场主体和新增营业场所等多种方式,深入挖掘日间经济潜力,培育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夜间消费场所。加快网络消费载体建设。加强与综合性电商平台合作,大力培育自营式电商,推广灵活多样的小程序,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垂直电商平台,集中培育一批电商企业。善待快递小哥,畅通电商物流,大力发展电商配套产业。布局发展口岸免税店,发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保税展示销售、进口商品直销、市场采购出口等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等融合式跨界业态发展。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支持住宿餐饮业渡过难关,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型营销模式。积极引进衣食住行游购文教医娱等各类服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和生产类企业采购、销售公司。努力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现代流通网络,加强城市综合营销,整体推销青岛优质产品和服务。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重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消费者维权机制。

  多措并举稳外贸。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形势变化,千方百计为企业出口和进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支持企业线上洽谈、网上办展,主动抓订单、促合作、保履约、防风险,尽最大努力稳住外贸进出口并提高在全国全省的比重。积极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国内营销,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推动出口产品开拓内销市场。确保出口退税及时足额。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并努力降低资金成本。鼓励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升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水平。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进出口业务。建设“青岛-韩国海上高速公路”和“青岛-东盟鲜品海上快线”。 推动口岸通关降本增效,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招商引贸,培育贸易总部企业、交易平台型企业,壮大贸易主体规模。争取新一轮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扩大服务出口,鼓励和支持服务进口,尤其是促进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进口。支持企业通过境外投资、海外并购等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持续打造源自青岛的跨国公司。

  (二)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把“六保”任务落细落小落地落实。

  全力保居民就业。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保费等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转移就业,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完成职业技能提升5万人。在此倡议,企业要积极争取努力多招工、尽量不裁员,员工也要立足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勇创佳绩,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全力保基本民生。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统筹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标准。扩围失业保障,将现行保障范围扩展到全部参保失业人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保和社会救助应保尽保,对受疫情影响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做好临时救助。有效控制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用好价格临时补贴机制。支持红十字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全力保市场主体。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出台的惠企政策措施,视情再及时调整出台一批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切实做好培育市场主体的各项工作,努力保持新增市场主体和新增企业数量继续实现较快增长。优化“青岛政策通”平台服务,积极推广服务企业小程序,大力推进减税降费,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税政策,实施下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等普惠性降费,积极探索降低要素成本的有效措施。分门别类加强融资对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深入办好“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发挥好驻企工作队和联系企业干部的作用,“一企一策”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以优质服务助企解困。

  全力保粮食能源安全。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深入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各项工作,切实做好流通组织工作,实现保供稳价的目标。建设33万亩高标准农田,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完成市9万吨粮食储备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董家口港粮食筒仓、粮食应急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足额落实地方粮食、食用油储备规模。全年保持储备蔬菜1.45万吨、猪肉7000吨。新建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水产品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肉蛋奶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统筹抓好煤炭、电力、成品油、天然气运行保障,加强能源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山东液化天然气、华能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加大风电、光伏开发应用,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应用,提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

  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聚焦企业诉求,强化协调服务,及时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达产,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企业充分运用数字化平台,强化上下游产供销对接。加强产业链招商,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着眼中长期做好建链、补链、强链的工作。建设外贸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努力保障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和关键环节平稳生产销售。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大保链资金支持力度。

  全力保基层运转。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维护基层社会安定有序。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各级之间财政管理体制,以基层财政的正常运转为基层政权行使职能提供保障。努力增收节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同时按过紧日子的要求,各级政府一般性支出再压减10%以上。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加快转移支付资金下达进度。管好用好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收益,积极通过清理暂付款、收回存量资金、处置闲置资产等方式筹措资金。保障基层文教体卫等各项社会事业正常运转并稳步提升。

  (三)创造条件危中求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按照集聚、品质、规范的总要求,通过制定标准引导带动园区提升建设水平,打造一批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的高地。发挥好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产业体系推进专班作用,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和广大企业一起努力,从眼前的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紧盯“双百千”工作目标,按照“一业一策”的思路,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升级转型、量质齐升,促进“四新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快实施互联网攻坚行动。立足青岛制造业基础与品牌优势,深入推进互联网应用,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平台建设,发挥卡奥斯等平台作用,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鼓励企业进行人工智能改造和员工技术培训,并纳入技改补贴范围。强化产业赋能,持续推动30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发布5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200个“未来城市”场景,新认定60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大力推广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智能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数字消费新需求,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培育壮大一批在线教育、网络培训、居家办公、虚拟会务等功能性服务平台企业。

  加快振兴传统制造业。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在我市经济体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要下大功夫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坚持培育、引进相结合,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并购整合,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设备、橡胶轮胎、家电等产业壮大规模,重点培育销售收入100亿、500亿、1000亿的企业和1000亿、5000亿的产业集群,提升行业地位和影响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加快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加大“品牌之都·工匠之城”工作力度,实施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振兴发展“老字号”,培育新兴品牌,大力开拓市场,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把“青岛制造”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突出重点,围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高技术产业,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引进新生力量,完善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发展引领性未来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支持企业加强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相关数字产业。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引进领军企业,壮大数字产业企业群体规模,形成一批面向全省全国做业务的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百家企业百个场景”对接活动,梳理衔接政府、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应用场景,打造数字技术应用高地。新建 5G基站15000个,加快打造5G网络先行区、产业集聚区。加强产业生态建设,丰富完善要素支持条件和前中后端服务。

  创新发展服务业。围绕建设服务业中心城市,突出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品质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抢抓电影之都、东方影都、高新视频实验园区落地等一系列重大机遇,打造世界级影视及高清视频内容制作基地。现代旅游业,把握疫情后行业发展特点,线上线下加强营销推介,立足大项目、新产品,推出新设施、新服务,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加快促进产业振兴。现代物流业,抓住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省港口集团成立、胶东机场投入使用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智能物流、电商物流、供应链物流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支持邮政业发展,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医养健康业,抢抓老龄人口增加、健康中国行动、全球健康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加快医养结合、智慧健康等产业发展,创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会计、法律、评估、咨询、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为加快发展提供良好产业生态。会展业,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创新办会办展方式,办好重点活动,培育会展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积极支持各类企业和个体业户因地制宜发展各种便民利民的其他服务业。

  强化创新驱动作用。既要重视技术和产品创新,又要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全面发挥“四新”对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建设科技引领城。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提升工作,持续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0家以上。发挥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发挥好公共创新平台作用,推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加快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开发利用好国际院士港等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平台。依托大学和研究机构布局打造一批科教产融合园区,成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盟,常态化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实施孵化器提升行动,加强专业孵化器建设。打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促进创新活动与产业发展融通。运作好科创母基金,发挥创业投资风险基金的助力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科技奖励制度,激励各类人才勇攀科技高峰,以创新支撑发展、造福社会。

  全力打好经略海洋攻势。持续推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深入挖掘海洋科研、教育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巩固传统优势,提高各类海洋创新平台的创新引领和辐射服务能力。推动养殖业提升规模层次,提高养殖业科技水平。支持省港口集团加快发展,支持青岛港持续增加航线,创新业务,为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增强产业弱项,发展临港经济,促进海洋设备制造、海洋船舶、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水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快速增长。补齐产业短板,扩大滨海旅游优势,挖掘利用好内在潜力,改善结构,发展邮轮游艇业和海上游、海岛游。加快航运信息和交易平台建设,培育、引进一批辐射能力强的交易中心、电商平台,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实体化运作。

  (四)突出抓好“两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抓住用好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获批两大历史机遇,加强区内区外联动,加快区市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建设,加大面向全国、全球“双招双引”力度,加快资源集聚,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发展,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按照“物流先导、贸易拓展、产能合作、跨境发展、双园互动”模式,积极拓展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形成与上合组织国家交流合作集聚的示范区,并向建设双向投资贸易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企业创业兴业的聚集区、“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的先行区和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加快迈进。突出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特色,聚焦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合作,推进“一带一路”(青岛)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抓住经贸合作这一根本多业推进。加强互联互通,畅通多式联运通道,集聚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拓展国际物流市场。加强贸易合作,大力发展货物贸易、转口贸易、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搭建国际贸易发展平台。加强产能合作,扩大城市间合作网络,加强研发和加工、现代农业、园区互动合作,促进双向投资持续扩大。加强商旅文融合,创新教育和技能培训合作方式,开展法律服务和保障。加强与欧亚基金、中俄基金合作,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强化政策集成,运用好国家批复的改革性政策和省市的创新性措施,努力把上合示范区建设成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样板。

  加快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突出先行先试,深化投资领域改革,对标国际规则,落实106项改革试点任务并开展更多政策制度创新。抓住产业重点,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积极引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塑造片区特色,开展保税混矿、油品混兑调和、保税船供油等业务,努力在原油贸易、水产品加工贸易、大宗商品交易、跨境电商等方面开创新局面。积极申建中日韩自贸协议框架下的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城市,加快打造“中日韩消费专区”。发挥溢出效应,扩大辐射范围,努力实现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与各区市及兄弟城市协同发展。

  务实创新开展“双招双引”。坚持选准方向、找准对象、用准方法、精准施策,无论内资还是外资都要以更大力度实现更大成果,尤其要在招商引资质量上实现新提升,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行线上招商模式。规划建设好龙头型国际招商产业园,以“标准地”方式全球精准招商,做到“落地即可开工”。对全市各类产业园区和集聚区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促进硬件、软件上水平上层次。建设“国际客厅”,加强面向日本、韩国、德国、以色列等有较好合作基础的发达国家,以及上合组织国家等有较大合作潜力的“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推介。加快山东城市会客厅建设,服务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专业招商和社会化招商并重,鼓励依托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基金和企业招商引资。创造更好氛围,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促进外资企业稳定生产、稳定投资信心。发挥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招引人才的载体作用,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办好各类招才引智活动,改善人才居住、就医、社保、子女就学等条件,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创业、有发展。

  持续深化全方位开放。深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推进企业、市场、产业、园区、城市国际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开放度。创新与国际友城交流方式,推动企业扩大经贸合作。积极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谋划推进半岛地区交通体系建设,促进区域规划、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服务等协同联动发展,提升青岛都市圈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创新引领力、人才聚集力。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更好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拓展与黄河流域城市产业发展、交通物流、商旅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合作。

  (五)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释放体制机制活力。以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可获得性为重点,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实施改革攻坚行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应对风险挑战能力。

  推动功能区改革创新发展。创新功能区开发建设、投资促进、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引入市场化的考核与薪酬制度,推进“管委会+公司”模式高效运转。积极吸收各类资本参与功能区开发运营。将更多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功能区。优化功能区管理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完善综合服务平台,营造最好的营商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对民营经济真重视真关心真支持,让民营企业感受到政府工作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多自由发展机会。精简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优化市场主体开办流程并完善退出制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让更多企业加快实现由小到大、由大到强。鼓励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突出主业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建立防治拖欠账款的长效机制。在政府采购、购买服务和各种政策实施中为民企提供公平机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民企制度,支持行业协会、商会更好发挥作用,健全企业家和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鼓励、成全各类企业创意创新创造,让广大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强化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快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引导国企精干主业,建立主业清单制度。积极开展国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点,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优化强化考核与薪酬管理。加强国资国企监管,推进监管由行政化管企业向市场化管资本转变,探索适合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出资人监管模式。加快区市国有企业特别是承担投融资平台功能的企业市场化转型,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推进财税和地方金融改革。全面落实国家财税改革各项举措。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改革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推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加快完善现代财政制度。用好用足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积极推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金融业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推进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泛金融各业健康发展,着力填空白补短板,新设、引进更多内外资金融机构。鼓励发展对外有辐射功能的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我市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兴华基金公司尽早开业。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搭建更多平台,加快创投机构和基金的集聚,建设全球性创投风投中心。积极推动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坚持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并重,积极探索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的机制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资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力争上市公司达到55家以上。深入实施万名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专项行动,提升企业家运用资本市场的意识和能力。加快建设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城市。

  (六)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惠民、绿色、安全发展。盯紧关键领域,实施精准攻坚,促进标本兼治,确保取得决定性胜利,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

  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作出青岛贡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高质量打赢收官之战。强化就业、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社会救助等保障措施,实施精准防贫减贫保险,积极稳妥开展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做好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长期经济协作有效机制,提高经济协作水平。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绘制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深入推进“四减四增”,全面展开“1+1+8”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加大降尘、控车、压煤、减排力度。完成国三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616辆新能源公交车。建设绿色港口,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前湾港、董家口港大宗货物清洁运输率分别提高到80%、35%以上。加强裸露土地和建筑工地扬尘治理。加强工业炉窑综合治理。完成煤炭消费压减任务。打好碧水保卫战,提高李村河、海泊河、麦岛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严格落实河长制、湾长制、湖长制,深入实施“蓝色海湾”整治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蓝色家园”。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抓好土壤管控和修复,守护好养育我们的这方土地。

  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交办问题整改。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实施崂山生态治理。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推进“绿满青岛”国土绿化行动,新造林6万亩。大力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市民争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营造共建共享的优美生态环境。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努力把风险化解在源头。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强化日常监管,提升监管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支持银行业持续化解不良贷款。推进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有效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引导各类企业适当控制债务率。

  (七)持续深化美丽青岛建设,提升区域统筹发展水平。巩固提升美丽青岛三年行动成果,改善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典范之城。

  提高城市规划科学化水平。精心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编制青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要求。集约节约使用土地,推行经济发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优化主要功能区块、主要道路、主要景观、主要节点的城市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管控作用,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提高城市建设精品化水平。将精品意识贯穿到城市建设各环节、各领域、各阶段,建一件成一件留下一件。加快国际邮轮母港区改造建设,让百年老港区焕发新的时代光彩。推进中山路片区等老城区有机更新,加快楼山后等片区改造,完成大学路、馆陶路等美丽示范街区建设,植入新业态,注入新活力。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品质,建设李村河等城中河滨河公园,改造提升滨海步栈道,建设绿道50公里,建设口袋公园28处,改造郊野(山头)公园8个,完成立体绿化50处,有序推进拆墙透绿,加快城区裸露破损山体绿化,让市民更多享有绿色空间,让美景环绕生活。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天然气管网200公里,实现管道天然气“镇镇通”。改造老旧供热管网60公里,新增城市供热配套项目400万平方米。

  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坚持用绣花功夫抓管理,以有效措施落实“街长制”和网格化管理。加强日常维护,改善物业管理,提升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环境品质。加快源头分类设施和收运体系建设,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回用率提高到35%以上。用数字化手段抓管理,积极探索实施“城市云脑”工程,推动数据在城市管理相关领域应用,打造统一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用公众力量抓管理,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扩大公众参与,鼓励市民和游客发现城市问题、监督城市运行。

  提高全市发展一体化水平。中心城区要加快发展的升级和转型,快速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工业,壮大总部经济,挖掘楼宇经济潜力,打造高端商圈,增强辐射带动和资源集聚能力。鼓励中心城区在外围区市发展“飞地经济”。外围区市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提升制造业规模及其占比。打好突破平度莱西攻势,更多布局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形成推动全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各功能区要牢记使命,紧盯各自的功能定位,围绕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打造自身独特的竞争力吸引力,建设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创新创业的集聚区、优化环境的示范区。各区市、功能区要在一张蓝图下差异发展,不断巩固培育各自的优势,避免不当竞争,增强全市各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人口有序流动迁徙、产权流转交易等方面加快形成经验和制度。

  (八)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积极创新、精准施策,加快“三农”领域固优势强弱项补短板,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挖掘乡村资源,生产和提供更多农副产品、食品、工艺品、餐饮、旅游等丰富多彩的一二三次产业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品牌,加强我市农渔畜禽产品开发推广。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着力发展生产经营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能级,引进、培育大型涉农涉海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示范合作社50家、示范家庭农场50家。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建设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提高土地有效流转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比重,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达到68%以上。坚持市场化导向,转变营销方式,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种协会、商会、合作社作用,打造一批电商平台和业户,积极培育更多的淘宝村、镇,开拓新渠道、新市场。坚持国际化导向,加强企业、资金、技术、标准和市场的跨国对接,提高农业开放发展的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渔业渔村渔民加快发展新路子。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科学编制、稳步实施合村并居村庄规划。建设2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注重分类施策、后续管护和数字化手段应用,促进农村“厕所革命”规范升级。实现3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全覆盖。积极引入各类资金,按照今年覆盖率40%以上的要求,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切实搞好运营维护。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加强电、气、清洁煤炭等能源保障,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任务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任务。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扩大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面。

  推进农民全面发展。努力使农民享有更高收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培养力度,完成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探索农民集体股权有偿退出及担保、继承办法。发挥好农业信贷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丰富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完善农业种植风险分散机制。努力使农民享有更好的公共服务,开展名师、名医下乡活动,实施村镇文体设施标准化创建,组织农村文化活动5万场次,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努力使农民享有更广泛的参与,在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激发农民参与的热情。

  (九)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把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切实提高企业投资贸易和个人工作生活便利化水平。

  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疫情期间不见面审批等便民利企措施制度化,年内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要分别再减少一半,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政务服务最好、审批和服务速度最快。聚焦“一窗受理”,启用青岛市民中心,实行一个事项一窗全办,推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动自助办理向基层延伸,加快区市智能审批改革。聚焦“一网通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拓展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覆盖面,优化青岛政务通服务功能,移动端办理事项达到2000项以上。聚焦“一次办好”,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实现90%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结。聚焦“一流服务”,对市场主体“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真服务、服真务。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严格守法,公正履职,文明执法。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在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环保、消防、城管等领域,推行预先提醒、主动指导、及时纠正等依法履职中主动作为的举措。完善招投标程序监督和信息公示制度,破除隐性壁垒。完善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面向企业进行政策解读、适用咨询、实施监督、权益维护。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按照“谁出台政策谁负责兑现”的要求,改造政策落实和服务企业流程。深化政府履约践诺专项清理,禁止“新官不理旧账”。建设诚信政府,促进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政府带头强化全社会契约精神。

  营造方便温馨的生活环境。突出个人工作生活品质化便利化,全面提升宜业宜居宜游水平,让城市更有“温度”。多层次打造一刻钟、半小时便民服务圈,完善商业、文体、医疗、教育、休闲等居住配套功能,建设一批便民服务设施,让居家更便利。优化公交线路,优化公共交通换乘,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各类营运车辆,增加公共停车泊位,加强学校、医院、景点附近交通疏导,让出行更便利。推广应用便捷支付,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

  (十)扎实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生产总值增幅,用心办好12件36项市办实事,实施10个民生领域提升行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启动80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建工程。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提升初中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办学。优化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服务,建设职工子女寒暑假爱心托管驿站100个,积极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推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实现2所高职学院招生运行。发展优质民办教育。支持驻青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快康复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二期等工程建设。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深入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15所急性传染病救治定点医院服务能力,加强感染性疾病科、传染隔离病房及重症监护室建设,提高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深入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二期和蓝谷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胶州医院、眼科医院新院和眼科学院,积极推进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青岛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青岛院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妇女儿童医院西海岸院区等项目。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国家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加快互联网医院、远程诊疗中心建设,推进医院信息共享。深化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和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国家试点。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省级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设,打造60个精品国医馆。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提高居民卫生健康素养。积极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打造高素质医疗卫生队伍。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努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服务,大力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养老机构特别是市民身边的养老院建设,建设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0处,建设养老床位1.2万张,增加老年护理康复床位2000张。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康复、护理等机构合作,创造条件实现融合发展,提升医养结合水平。做好特殊困难群体养老兜底保障工作。建立护理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艺术精神,增强城市国际时尚感和文化魅力。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援鄂医疗队的崇高精神。加强公共场所控烟,倡导道路行车自觉为救护、消防等紧急车辆避让,建设更多无障碍设施满足特殊群体需求,鼓励更多市民加入志愿服务。加强地方优秀文化挖掘和阐发,打造海洋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对外交流文化等青岛文化品牌。组织好文艺精品创作,讲好青岛故事,塑造好青岛形象。改扩建市博物馆、美术馆,争取开建市图书馆新馆。倡导全民阅读,新建一批社区书屋和智慧书亭。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新认定、启用一批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办好第22届中国科协年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做好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提升司法行政、民族宗教、侨务、台港澳、统计、档案、史志、仲裁、人防、气象、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工作水平。

  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建设笼式足球场、篮球场等健身场地100处,建设健身设施100处,引进社会资本建设更多的体育产业项目,让市民更好更方便地休闲锻炼。构建多层次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开展好传统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开工建设2023年亚洲杯专业足球场,振兴足球等传统优势体育项目。

  增强住房保障能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一城一策”方案,建立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60万平方米,启动棚户区改造2.7万套(户)。实施住房保障7000套(户)。开工建设、筹集人才住房10万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租赁住房建设、筹集和运营。稳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制度。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推动疫情防控经验长效化、制度化,构建网格管理与智防、心防、共防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加快社区邻里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智慧安防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维护网络安全。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深入推进“平安青岛”建设攻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监管信息化。实施3434所中小学幼儿园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配备工程,创建平安校园。推进“食安青岛”建设,让群众吃上放心的食品。依法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众型经济犯罪等违法犯罪。加强公安基层所(队)建设,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各位代表!青岛是驻军大市、兵员大市和优抚安置大市,有着拥军优属的优良传统,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扎实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做好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健全退役军人移交安置、优待褒扬、权益维护和服务管理机制,共同谱写军民团结一家亲、军地融合齐发展的新篇章!

  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持续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持续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扛牢扛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在风险挑战、矛盾危机面前,敢于出击,敢战能胜。

  (二)坚持依法行政。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落实重大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全过程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加大地方性法规落实力度。严格执行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水平。深入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坚持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办好政务服务热线、行风在线等互动平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广泛汇集市民智慧建设好、发展好这座城市。

  (三)坚持高效服务。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深化机关工作流程再造,把流程再造改革成果与“三定”规定调整结合起来,使改革成果制度化、机制化。实行顶格协调推进、决策实施公开,推动服务提质、效能提速。树立平台思维、生态思维,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工作。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三化一型”素质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活动,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想透、说清、干实”的本领。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工作,不断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四)坚持真抓实干。落实省委“重点工作攻坚年”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抓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一线推进工作,找准关键穴位,真找问题、找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切实把工作落实到具体点位上。完善担当作为激励机制,落实容错纠错制度,促进基层减负前行、干部创新突破。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各级各部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为民服务上。

  (五)坚持廉洁从政。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管,加强审计监督等各类监督结果运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严以修身、勤勉尽责、干净做事,决不辜负人民公仆的称号。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辉煌,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青岛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全面开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建设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