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5年以来,市应急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各项任务,全市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一)坚持综合施策,全力稳控安全生产形势
一是压实安全责任。修订燃气设施、液化石油气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理制度。完成高新区等5个省级以上功能区安全生产规范化试点。在海上观光、高层楼宇等21个高风险领域开展“揭榜挂帅”治理攻坚。出台“九小场所”重点督导检查事项清单,深入开展岁末年初综合督导、全国两会明查暗访、安全生产专项督导检查等行动,曝光突出问题978个。严格责任事故警示教育,制作6类10起典型事故警示教育片,以案示警、以案促改。
二是深化隐患整治。统筹开展冬日安澜行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各级检查企业3.3万家次,排查整改问题隐患5.8万项。聚焦事故易发多发领域,深入开展“三违四业”专项整治、“一件事”全链条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清零等集中攻坚行动,排查整改重大事故隐患2134项,挂牌督办175项。完成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一季度延伸检查迎检,闭环整改问题隐患106项,办结群众举报线索8条。
三是抓实行业监管。深入开展高危细分领域等专项整治,整改问题隐患107项。完成20家危化品重点企业高风险作业协作机制建设,对8个危化品建设项目和5家检维修企业联审联检。开展生产建设非煤矿山全覆盖“审计式”检查,排查整治问题246项。开展粉尘涉爆企业暗访检查、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整治,完成4340家相关企业帮扶指导,整改问题隐患356项。深入开展“护安四季·冬日安化”“助企合规・示范扶企”等行动,市、区两级帮扶、检查企业4254家,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9173项。
四是推动本质安全。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融合建设,3家(工贸)企业通过国家一级标准化评审,6家(非煤矿山、工贸)企业通过省二级标准化评审。深入实施“三化改造”,完成五种高危工艺企业13套装置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新增安装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企业864家、电焊机“加芯赋码”8984台。创新地下矿山“无视频不作业”“智慧管矿”项目,35个风险较高井下作业面实现动态监控。
(二)坚持防治结合,稳步夯实灾害防御准备
一是综合减灾高位统筹。建立市防减救灾委办公室与7个指挥部、2个专项小组办公室及62个成员单位的常态化联络机制,推动跨部门高效协同。出台《镇(街)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指导意见》,修订《社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指导意见》。常态化开展自然灾害风险会商研判、预警预报,编发灾害天气风险预警信息399条,发布公益提示短信230万条。组织对全市741个重大基础设施、5831个设施点位涉灾风险隐患开展排查,整改管控各类风险隐患846项。
二是防汛救灾协同联动。建立《防汛防台风重点部位及重要资源清单》,明确“三级九类”2308处防汛风险点,“一点一策”落实防汛救援责任和救援准备、应急处置等措施。建成镇、村两级2230支、25105人防汛队伍,配备救生艇、应急救援车辆等大型救援设备。编制与毗邻地市间的交界河流流域图和《区域防汛应急联动处置方案》,强化跨区域协同防汛能力。
三是森火扑救科学高效。建成“六位一体”森火监测体系,新建27处森林火险因子监测站点、2733处高山监控、卡口探点。修订“一区一册、一山一案”,开展“四不”演练、夜间拉动、跨区联合演练52次。探索应用合成指挥、空地一体等战法,高效处置“3·19”七曜山、“3·21”坡盘顶等火情。防火期内对重点镇街、林区实行滚动式明查暗访,检查重要点位648处,闭环整改问题391项。
四是震害防御超前布局。把好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关,完成青岛液化气张应分输站等5项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组织地震重点危险区农村房屋调查,摸排重点危险区C级、D级房屋4312栋。制发海上风电工程等5个地震安全服务技术指南。加强震情跟踪监视,开展48次地震及灾害风险趋势会商。
(三)坚持协同高效,定向强化应急处突效能
一是应急指挥体系不断健全。深入开展全市应急指挥体系专项评估,完善市、区、镇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建成“四警联动”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极端天气精准短临预警及叫应工作协调机制,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突发事件指挥处置架构。
二是应急处置能力稳步提升。修订《青岛市应急指挥部工作手册》《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图》,协调处置各类突发事件247起。开展“两车一机”检验性拉练17次、“三断”托底应急指挥通信装备拉练18次。编制《青岛市应急指挥绿波通道线路图》,提升应急指挥终端快速抵达现场能力。
三是应急准备效能持续增强。编制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总体预案编制,梳理完成75个市级专项预案目录,指导完成市、区两级专项应急演练47个。全市建成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2支、省级队伍4支、市级队伍33支,以及27类、422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
四是应急保障基础稳固夯实。修订《青岛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发挥灾害综合民生保险普惠作用,救助受灾人员789户、2169人,完成赔付1343.30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保障6万人的市级应急救灾物资达标工作。
(四)坚持固本强基,稳步提升社会协同水平
一是法治进程持续深入。制发《青岛市规范应急管理涉企行政检查管理办法》,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贯解读,超2.9万家企业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事项清单》。深化“秒批+承诺制”、三零e办等特色服务,办理各类行政许可210项。坚持“有解思维+政企合作”,协助企业破解涉氢混合气充装、半导体等项目审批难题。
二是风险数控稳步提升。开展“数智青安”行动,研发应急管理大模型,加快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二期项目,累计监测和报警预警各类事件险情1.1万起。深入推进市办实事,为60岁以上的农村低保户和分散供养特困家庭安装独立式一氧化碳报警器,有效减少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
三是宣教培训延伸扩面。实施企业主要负责人、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开展“开工第一课”“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等活动,累计培训93.1万人次。推行企业内训师制度,在全市826家企业选拔培养安全内训师3000名。开展特种作业、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定向培训超23万人次、专项应急逃生演练404万人次。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累计覆盖群众、职工超1322万人次。
四是社会发动走深走实。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等方式,组织400余家企业开展“助企合规·公诺信安”执法服务活动,通过规范执法,引导企业安全管理向“自律”转变。推进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全市4.18万家企业建立内部报告奖励机制,员工主动报告隐患5.81万项,累计发放奖励341.08万元。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市应急局将紧密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市政府决策部署,践行“一防二减三救”工作理念(“防”字当先、“减”字着力、“救”字托底),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落实:
(一)强化安全治理综合统筹。发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统筹牵引作用,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工作要求,突出抓好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深入推进电动自行车、建筑保温材料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聚焦高层楼宇消防、海上观光垂钓等21个安全生产问题多发领域,深入开展“揭榜挂帅”治理攻坚行动。
(二)推动安全生产预防式转型。深入开展“七抓七促”预防式安全生产工作,聚焦明权定责、本质安全、网格管理、专业赋能、风险研判、隐患治理、社会共治等7方面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持续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深入开展“三违四业”专项整治、重大事故隐患清零等集中攻坚行动。
(三)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坚持依法依规打非治违,持续开展“联动夯基础”联合执法活动和示范式执法,稳步提升监管执法能力水平。抓好化工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危化品易燃易爆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重点工贸企业和非煤矿山诊断式检查,助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四)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建立较大及以上灾害事故应急响应工作机制,明确市防减救灾委统一指挥模式。统筹强化防汛防台风、突发极端天气、森林火灾火情等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适时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推动问题隐患闭环管理。加快年度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五)扎实提升应急处突水平。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二期建设。巩固强化三级应急指挥部体系。持续推动基层综合应急救援站建设,配强镇(街)、村(社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巩固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水平。完善应急救灾物资管理工作机制,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各项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