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1-05
字体大小: 打印

2022年,市应急管理局党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推进实施“123”工程(“1”是筑牢一条底线,即牢牢守住安全生产这条底线;“2”是夯实两个着力点,即聚焦“转作风和求创新”,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3”是实现三个全面提升,即主责主业工作成效、机关建设水平、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全面提升)。2022年,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86起、死亡98人,同比分别下降13.5%、24%,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保持稳定。

(一)坚持预防为主,做到安全生产“五个加强”

一是“大安全”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增设危化品和海上交通安全两个专业委员会,会同市委编办制定全国首个《市级部门安全生产权责清单》,涵盖36个部门171个行业领域1126项权责事项,理清邮政业寄递、会展等行业监管责任,构建起“1+21”(市安委会+21个专业委员会)的“大安全”架构体系。

二是常抓严管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六个方面32项创新举措。制定《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整改治理责任追究办法》,关口前移压紧安全责任。

三是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强。深入开展“除隐患、打非法、治顽疾”安全生产大检查,整改问题隐患27.74万项。组织专家为重点企业提供“会诊式”服务,排查隐患问题2160项。开展企业安全管理要素评估,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四是企业本质安全持续加强。实施“互联网+责任清单”,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晨会”等制度。在高危企业试点推进机器人巡检,全市101家危化品生产和重大危险源企业纳入“数字监管”,4月份全国召开线上现场会推广青岛“数字危化”经验。

五是社会共治模式持续加强。创新实施《青岛市安责险服务企业事故预防实施办法》,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参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应急部在全国推广经验。完善有奖举报“吹哨人”制度,开设“应急频道”和“应急时刻”,曝光安全隐患,宣传安全知识。

(二)坚持底线思维,夯实防灾减灾救灾“五项基础”

一是夯实监测预警基础。完善自然灾害会商研判机制,全年组织会商研判41次。建成一体化监测调度系统,发布监测预警信息398万条次。

二是夯实森林防灭火基础。制定《青岛市森林防灭火责任追究办法》,督导加强林区“四网”(水网、路网、阻隔网、监控网)建设,成功扑救“4·19”崂山西麓等3起森林火灾。

三是夯实防汛防台风基础。向社会公示防汛防台风行政责任人,主动接受监督。组织开展极端天气极值应对推演,成功防范17次强降雨和台风“梅花”等极端天气。

四是夯实震害防御基础。累计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407处、科普示范学校97所。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完成官路水库等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评估评审工作。

五是夯实基层减灾基础。在全省率先发布《青岛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规范》,累计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463个,创建数量全省第一,应急部《应急管理报》刊发推广。推进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工作,连续三年为市民投入保费6842万元、理赔4840万元。

(三)坚持专常兼备,提升应急处置“五种能力”

一是智慧化应急提升指挥能力。建成一体化应急指挥中心,共享应用视频监控13万路。在全国试点建设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汇聚应用九大领域60余项业务系统。

二是规范化值守提升响应能力。开展区(市)值班室标准化建设,10个区(市)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坚持“驻在式”联合值守,累计接报处置突发事件225起,做到及时、准确、高效。

三是实战化演练提升应对能力。印发《青岛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健全完善“1+59”预案体系。组织开展市区两级森林防灭火等“双盲演练”184次,督导规模以上企业1.4万家次近45万人次开展演练。

四是专业化队伍提升救援能力。研究制定《青岛市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建成14个领域403支2.5万人的救援队伍。着力提升基层应急救援能力,创建应急综合救援站26个。

五是全域化储备提升保障能力。建立《青岛市应急物资生产企业目录》,119个应急物资储备库累计储备应急物资20大类1074种,先后11次调运应急物资保障疫情防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