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持续巩固我市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成效,全面推进重点寄生虫病的控制与消除进程,降低寄生虫病危害,依据山东省疾控局等部门印发的《山东省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市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于2025年3月19日联合印发《青岛市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5-2030年)》(后简称《方案》)。
一、背景情况
2016年我市全市达到消除疟疾标准,2017年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考评,至今保持8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目前本土疟疾传播得到阻断,但全市每年从境外输入病例时有发生,仍面临境外疟疾输入以及输入后再传播的风险。
随着我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条件持续改善,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率处较低流行水平。但近年输入性肝吸虫病和包虫病等寄生虫病报告病例有所增加。
二、主要依据
《方案》制定主要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山东省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方案纲要。
三、主要内容
《方案》明确了我市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目标,到2030年,保持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和输入继发二代疟疾病例状态;保持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较低流行水平,1个区(市)通过土源性线虫病传播控制与传播阻断评估,不发生食源性寄生虫病暴发;锥虫病、包虫病、黑热病等新发、再发寄生虫病发现、诊疗和调查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传播风险进一步降低。
《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寄生虫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
一是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提高疟疾检测和诊疗能力,加强检测技术储备,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疟疾诊疗能力。加强病例监测和疫情处置,落实首诊负责制,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及时进行疟原虫检测,并按照“1-3-7”工作规范进行疫情处置。强化媒介监测和风险评估,开展媒介种群、中华按蚊密度监测,动态掌握媒介分布、密度变化趋势。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加强信息共享,联合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二是控制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深入开展科普宣教,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寄生虫病防治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加强监测和传染病控制,开展动物宿主、传播媒介等流行因素监测和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现状调查,持续提升重点寄生虫病检测诊断能力,早期发现感染者并采取控制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加强淡水鱼、猪、牛等养殖环境管理,探索开展食源性寄生虫卫生抽检,保障食品安全。推进改水改厕,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和“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改水改厕工作,逐步提高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
三是降低新发、再发寄生虫病传播风险。提高病例发现和诊断治疗能力,加强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技能培训,提升新发、再发寄生虫病发现诊断能力。加强疫情处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发现的新发、再发寄生虫病病例,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疫情传播。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消除蚊、蜱等病媒生物孳生地,降低病媒生物密度。加强重点人群宣传干预,对往返中南美洲、非洲等锥虫病流行区,国内包虫病流行区和黑热病流行区的人员,普及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开展新发、再发寄生虫病传染病病原学、传播机制、药物疗效及耐药性的研究,为科学精准开展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四、组织实施
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并提出了组织保障、工作保障、能力建设和指导评估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方案》附带三个附件,分别列出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土源性线虫病传播控制与阻断、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的主要工作指标清单,为评估防治效果提供了依据。
《方案》的实施将有效降低青岛市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建设健康青岛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