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文字解读】《青岛市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5-2030年)》政策解读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47226455240134131
  • 主题分类 卫生健康
  • 发布日期 2025-03-20
  • 为持续巩固我市重点寄生虫病防治成效,全面推进重点寄生虫病的控制与消除进程,降低寄生虫病危害,依据山东省疾控局等部门印发的《山东省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市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于2025年3月19日联合印发《青岛市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5-2030年)》(后简称《方案》)。

    一、背景情况

    寄生虫病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市虽然自2017年起至今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本土疟疾传播得到阻断,但境外输入病例仍有报告,面临境外疟疾输入以及输入后再传播的风险。为优化重点寄生虫病控制和消除的保障机制,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将寄生虫病的危害降到最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支撑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二、主要依据

    《方案》制定主要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山东省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方案纲要。

    三、主要内容

    《方案》在总体目标、防治策略、重点任务等方面与国家及省级规划保持高度一致,以“防止输入再传播、控制流行、降低新发再发风险”为核心,体现了“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到2030年,要提升诊疗和调查处置能力、保持疟疾无本地传播、控制土源性和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降低再发寄生虫病传播风险。《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寄生虫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并突出青岛特色。

    1.输入性疟疾风险防控精准化

    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国际港口,输入性疟疾风险较高。方案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境外往来人员尤其是中缅边境、非洲等高流行区人员的筛查,加强口岸、边检、文旅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落实“1-3-7”疫情处置规范,强化应急响应。

    2.突出本地化目标与指标

    提出完成土源性线虫病传播控制与阻断评估监测任务的具体目标;提升疟疾检测能力,推动市级诊断实验室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具备镜检和免疫学检测能力。

    3.注重能力建设与人才培训

    明确提出为每个区市培养至少1名疟原虫镜检高级人才;加强市级疟疾诊断实验室和定点医院建设,提升重症救治能力;依托四级镜检网络(省-市-区-街镇)开展发热病人血检。

    4.强化多部门协作机制

    聚焦于本地实际需求,创新性的将海洋发展局、水务管理局等部门纳入防控协同机制成员单位,联合17个部门制定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如海关、边检负责出入境人员筛查,农业农村局负责养殖环境管理等。

    5.注重科学研究和信息化支撑

    鼓励开展新发再发寄生虫病的病原学、传播机制、药物耐药性等研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现智慧防治理念。

    四、组织实施

    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并提出了组织保障、工作保障、能力建设和指导评估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方案》附带三个附件,分别列出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土源性线虫病传播控制与阻断、土源性线虫病和食源性寄生虫病防治的主要工作指标清单,为评估防治效果提供了依据。

    《方案》的实施将有效降低青岛市疟疾等重点寄生虫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建设健康青岛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