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精神统领卫生健康工作全局,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强党建、重基层、促改革、攀高峰、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主线,努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强党建,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规范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做到“党组会议引领学、集体个人同步学、专题辅导培训学、警示案例教育学、研讨交流深入学”,坚持学查改一体推进。三是统筹做好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党建工作,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典型选树,推评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文明岗、齐鲁最美巾帼奋斗者和市级工人先锋号、“发现榜样”先进典型、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型班组等各1个(名),市级五一劳动奖章6个,2名青年医生获评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团市委联合评选的城市“青年代言人”。四是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持续纵深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化清廉医院、清廉科室建设,严格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办法,聚焦“红包”回扣、质量安全、学术诚信、服务态度等方面问题常态长效治理,严肃监督执纪。
二、重基层,加快推进基层卫生体系提质增效。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全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推进会议,部署推进重点任务落实。一是抓下沉,推动资源和服务同步提质。依托医联体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梯次帮扶体系,共有1019名医护人员进驻基层机构、237名市级中医专家下沉基层巡诊,支持基层建设共管病房53个、联合门诊105个,建成名医基层工作站212个,县域资源共享中心远程放射、超声、心电、会诊等覆盖所有镇街卫生院并向中心村卫生室延伸,推广应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二是抓机构,推动硬件和软件同步提标。新建2个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打造27个特色专科卫生院,全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S管理;新改造925家卫生室达到“五有三提升”要求,全市一体化村卫生室产权公有率达到100%。三是抓人才,推动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全面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工作,今年计划培养29名大学生乡村医生。落实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计划,今年计划招聘4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实施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培训,今年安排市级线上培训课程66门、共52.5课时。四是抓融合,推动基层多病共防共管同步改善。建立全专联合、医防融合、医养结合的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家庭医生“健康守护”一张网,全市已分层布局15家“三高中心”、206家“三高基地”、2154家“三高之家”,全市“一老一小”、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7.84%。
三、促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深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今年我市入选中国—世卫组织合作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试点城市(全国9个),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于2月27日在我市召开全国启动会。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进展整体良好。加快“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城市三级医院包联”模式提质拓展,推动莱西市打造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样板县,组织涉农区市优化重组了9个县域医共体,市内四区组建6个城市医疗集团。二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打造4个中西协同“旗舰”医院、23个“旗舰”科室;创新开展“六级”(国家、省、市、区/市、镇/街、村/社区)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遴选出“六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75人、继承人150人;征集中医药“方药”“文献”“器物”1766件,挖掘“传统医学达人”37人,推出“三字经流派推拿”等103项区市级以上非遗项目。三是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及市北区被确定为国家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单位,胶州市、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被确定为省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单位。新获批7个省级公共卫生重点专科,总数达11个、列全省第一。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市北区疾控中心率先开展“临床+公卫”联合诊治工作,全市已组建艾滋病、肺结核等12个医防融合型专病防治中心。
四、攀高峰,着力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一是印发《2025年全市卫生重点项目推进计划》,市公共卫生中心项目正在开展设备安装及装修收尾工作;市立医院东院三期项目已启动土石方施工;市中心医院二期项目正在开展房屋拆除及土石方施工准备工作;市口腔医院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整体施工进度约40%;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二期项目、青岛西海岸新区肿瘤医院2个项目正在开展内部精装修及设备安装。二是全力推进新一轮12个攀峰学科、75个重点专科市级建设项目、236项市级科研项目,新获批省级县域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总数增至11个。三是加快全行业数智化转型。强化完善“健康云脑”,数据中心覆盖全市38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医疗机构接入占比提升至34%,实现门诊病历、门诊处方、病案首页、出院小结、电子健康档案跨院共享调阅。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发展,市全民信息平台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上线“青小卫”智能助手,从医生、居民及管理者三个维度实现智能化服务。
五、惠民生,优化全生命周期便民惠民健康服务。高标准实施好国家、省卫生健康委确定的为民服务实事,拓面实施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至少开展1种儿科诊疗服务;40家精神专科医疗机构、26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开设心理门诊,其中14家医院开设睡眠门诊,实现每个区市至少1家医院能够提供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服务;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162个,托位总数达到45848个;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取消门诊预交金,并将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个人自付水平;全市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171家(其中二级医院18家),新增2家三级公立医院延伸开展医养服务;全面启动20个国医馆、100个国医阁建设任务;73家医疗机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在线护士2606人、提供40余项护理服务,上半年服务患者2873人次,同比增长12.76%;5家三级医院98个病区试点开展住院免陪照护服务,上半年服务患者4.3万人次。争取省政府出台《支持青岛市康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市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卫生健康领域提振消费的行动计划》,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
六、防风险,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上持续用力。联合多部门印发《青岛市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工作方案》,“基于跨部门联动的传染病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青岛市多渠道病原学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应用”获批省创新试点项目。推动167家各级医疗机构开展预防接种健康处方,已累计开具处方5万余个,全市1-7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7.62%。实施健康体重管理年行动,公布各类体重管理门诊110余个,组织三级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200场次、服务重点人群3万余人次;联合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开展“青盈启航 健康减重”活动,评选“科学减重达人”40名;在蓝睛客户端推出“超级享瘦”系列节目,已发布4期;联合青岛日报社(集团)开展“享‘瘦’邻距离——健康体重管理”进百个社区系列活动,已开展活动7场次,健康宣教5.3万余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