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对山东对青岛重要指示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统领卫生健康工作全局,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项目推进落实年”等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强党建、重基层、促改革、攀高峰、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主线,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坚实基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中“打头阵、当先锋”。
一、强党建,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
深入推进“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上级党组织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的领导、指导和监督,督促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等制度。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落实好“双带头人”“双培养”制度。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拓展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渠道,加强党外干部培养使用。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清廉建设、清廉医院、清廉科室和廉洁文化建设。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典型宣传,营造尊医重卫良好氛围。
二、重基层,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行动
(一)做实做细资源下沉。落实优质资源下沉帮扶基层机制,持续开展“千名医护进乡村”活动。加强县域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全面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加快“心电一张网”向中心村卫生室延伸,镇街卫生院医学影像中心实现全覆盖。
(二)做实做细能力提升。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加强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社区医院和镇街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全面推行6S管理,优化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落实基层卫生引才用才育才政策措施。
(三)做实做细服务改善。建立全专联合、医防融合、医养结合的家庭医生队伍,对重点人群开展分级分层和多病共防共管服务,为群众提供“点单式”个性化服务。推动区市建设应用一体化基层卫生健康信息系统,推进基层智医助理等项目建设。
三、促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一)深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完善“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协作会商机制,完成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验收,落实“中国—世卫组织构建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建设任务。推动市南区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莱西市与青岛市市立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迭代升级,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各高质量建成1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西海岸新区、城阳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各高质量建成1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推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市级龙头中医医院,培育区域中医医疗副(次)中心,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建设,县级中医医院“三专科、两中心、一基地”全覆盖。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拔尖人才、基层人才培养和推广,加强西学中人才队伍建设。
(三)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落实《青岛市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国家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建成市公共卫生中心,争创省级区域公共卫生中心。深化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加强重大慢性疾病早筛早诊早治,逐步推开“两处方一提示”全人群健康管理模式。
四、攀高峰,着力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一)推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适配。强化规划在资源配置中的刚性约束,加减并举稳定现有公立三级医院医疗床位规模总量,防止床位总数不合理增长。引导调整二级公立医院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化医疗资源和专业力量。加快“十四五”规划落实进度,认真开展终期评估,科学编制好“十五五”规划。
(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建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青岛西海岸新区肿瘤医院,加快推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三期、青岛市中心医院二期、青岛市口腔医院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和青年人才培养,培育打造12个攀峰学科、75个重点专科、5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和63名优秀学科带头人、93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支持开展236项科研项目。持续开展医学能力与技能提升项目。
(三)提高医疗卫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全市一家医院”建设,优化拓展“健康青岛”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推进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互认。积极培育标志性易感知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五、惠民生,优化全生命周期便民惠民健康服务
高标准实施好国家、省卫生健康委确定的为民服务实事,拓面实施我市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深化健康青岛16项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市、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建设。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落实好国家生育补贴政策,推动落实婚假、生育假期政策,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发展托幼一体服务、用人单位办托、医育结合等模式。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推动母婴安全核心指标持续优化。巩固提升医养健康服务水平,落实国家安宁疗护试点任务,引导服务量不饱和的三级和区市级医疗机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持续优化职业健康管理,深化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推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争取每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围绕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深化“我当一天医生/护士”“我当一天患者”沉浸式体验活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加快护理和康复事业发展,加快发展居家护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等延伸护理服务。实施卫生健康领域提振消费行动计划,推动中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
六、防风险,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上持续用力
(一)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推动全系统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巩固深化医疗机构法治建设。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营商环境创新提升和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建立医疗监督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
(二)提升公立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实施医疗质量固本强基年行动,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一院一策”推动二、三级公立医院深入挖潜,逐步提高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强化药品供应保障能力,加强短缺药品分级应对处置。
(三)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实施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行动,建成“省-市-县”一体贯通的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疫苗接种规范化管理。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区市和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背囊化小分队规范化建设达标率100%。进一步完善无偿献血工作机制,保障足量、安全的血液供应。
(四)维护好行业安全稳定局面。深化平安医院建设,加强医院安全秩序管理。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持续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治本攻坚行动。12345政务服务热线响应率达到100%,问题解决率、服务满意率持续提升。压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