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3-01-06
字体大小: 打印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是充满挑战和收获的一年。卫生健康系统11.58万名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保障市民医疗服务的同时,全身心、全天候投入高强度的疫情防控工作,52万人次参与重点人员核查、隔离点管理、流调溯源、卡口查验和入境货物检测等常态化防控,1.27万人参与本土规模性疫情处置,1824人驰援省内外疫情重点地区,用14天稳控住莱西疫情,10天控制住即墨疫情,特别是在11月我市主城区疫情多场所多家庭聚集和多点散发交织的严峻形势下,科学精准不搞大规模“静默”,7天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减少了对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影响;聚焦医疗卫生服务优质、均衡、普惠、共享,全面推进健康青岛建设,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委市政府出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中医药强市18条措施,在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2022卫生健康公共数据开放报告》中我市综合等级列115个参评城市第一名,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78岁,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全国前列,达到全球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一、恪守使命,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不放松

(一)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不断健全。市卫生健康委9名班子成员中5名同志、121名业务骨干长年驻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承担6个工作组组长单位职责。224家医疗机构接入多点触发监测预警平台,完成率100%。在全省率先联合组建“公安、公卫、通信管理、大数据”流调溯源指挥中心。全市日最大核酸检测能力(单管)达到116.36万管。作为全国7个试点城市之一,高质量完成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疾控局表扬。

(二)医疗救治能力扩容提质。建立“6+12+48”分级分类救治体系,市级6家定点(方舱)医院储备床位1.38万张(重症床位508张),今年已救治阳性感染者3432例,占近三年总数的91.03%;1家市级、11家县级“一点两区”医院(黄码医院)畅通风险区居民看病就医渠道,未因疫情管控耽误孕妇分娩、血透、化疗、心脑血管疾病和急危重症患者救治;43家本土发热门诊、5家入境人员专用发热门诊,今年已接诊59.52万人。高标准建设1000张床位的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青岛分中心。储备11个专业、156人专家保障团队,452支、14375人医疗救治梯队,7支、294人三级医院重症专家救治梯队,公立医疗机构储备重症床位430张、防疫物资满足3个月运转需求。

(三)新冠病毒疫苗免疫屏障基本建立。设置接种单位339个,接种单元1325个、医务人员6796名,最大日接种能力达到38万剂次。截至11月24日,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706.25万剂次,覆盖1010.46万人,全程免疫接种率96.58%,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91.79 %,加强免疫接种率88.42%。

二、唯旗是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争一流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我市作为省内唯一、3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入选15个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获国家5亿元资金支持。截至10月底,与2021年底相比,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下降59.02元、344.03元;门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分别下降20.13元、238.99元,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加快建设6个城市医联体、18个县域医共体,分级诊疗取得积极进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57.06%,较去年提高3.62个百分点。完成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点菜单”式省级改革试点,入选省级优秀改革案例。市疾控中心、西海岸新区疾控中心省级改革试点成绩分别列省内16市第一名、县级第二名。

(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96%的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县级综合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历史性突破。市委、市政府出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等项目建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二期主体完工,市公共卫生中心一期项目竣工,争取1亿元中央资金支持青大附院建设综合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青大附院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遴选打造10个攀峰学科、10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50个县域临床重点专科;新育医养健康领域高端人才3名、市级高层次人才28名、高级职称专家102名,招聘博士、硕士920名;63个学科入围中国医学科学院五年学科百强榜,列计划单列市首位;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6个。联合阿斯利康打造罕见病诊疗高地。

(三)中医药强市建设进入新阶段。市政府出台建设中医药强市18条措施,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投入1900万元支持市中医医院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推进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项目建设。100%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街卫生院、91.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市民家庭,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基层中医药服务圈。

三、精准施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提质增效

(一)公共卫生服务取得新成效。加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6.49%;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100%、国家级示范区达到4个,列全省第一。做好健康促进和爱国卫生工作,“互联网+健康科普”平台入驻专家1301名、发布作品2741件,浏览量1772万人次;全市无烟机关、无烟医院全覆盖,国家卫生镇申报率100%。加强母婴安全网格化管理,成功救治367例危重孕产妇,获评第二批国家新生儿安全项目试点城市。深化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在全省率先启动卫生健康信用制度体系和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我市研发的职业健康放射卫生信息化模块在全省推广使用。

(二)“一老一小”照护服务获得新提升。全市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68家,列全省第一;90%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96%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老年友善环境整治。托育机构达到125家,同比增长83.8%;托位达到26594个,同比增长48.4%,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2.56个;5家托育机构建设项目争取中央资金360万元;建立1家市级、10家区市级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成立全省首家托育服务产教联盟。

(三)“数智卫生”健康服务带来新体验。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接入“健康青岛”便民惠民服务平台,提供120项智慧化便民服务。建成“就医付费一件事”,多方式便捷支付、无需排队缴费,就诊时间从平均3小时缩短为1小时。建成“出生一件事”,“一键联办”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社会保障卡、户口和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办理材料从19份简化为4份。10个区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54家医疗机构接入“全市一家医院”智慧医疗场景,汇聚健康医疗数据4.71亿条;市市立医院等9家医院在全省首次试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实现5514项次结果互认。

四、以民为本,干部队伍作风能力呈现新气象

开展迎接党的二十大“非凡十年健康守护”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4个单位被市委组织部授予战疫先锋示范岗,1个基层党组织获评“青岛市五星级基层党组织”,1名同志被评为全市9个“作风能力提升年”先进典型之一;推选青岛好医生、青岛好护士各100名。2021年市民意见建议全部按期办复,出台改善医疗服务十大举措,培育打造“温馨清廉医院”示范单位,93%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一站式”患者综合服务中心。守好“一排底线”,全系统保持和谐稳定。

一年来,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优质医疗资源不足、补短板与建高地并存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医院停车管理、医务人员服务质量还需持续改善提升。2023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重点,深入推进健康青岛建设,着力为市民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