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上半年,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统一部署要求,立足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采取系统性措施,增优势、补短板、强基础,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安全与发展,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百日奋战”行动,落实“快、狠、严、扩、足”五字要求,持续提升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能力,全市现有74家核酸检测机构、日检测能力达到37.5万人份,设置1家市级定点医院、5家区市级备用医院、43个发热门诊、184个发热哨点诊室,储备救治床位2700张(ICU270张),设置隔离留观床4637张、核酸采样点7393个(常态化开放166个),保持疾控、医疗等各类应急力量375支4477人,搭建起全员核酸检测、发热患者症状监测、重点药品购药人症状监测、隔离场所管理等多渠道统一监测平台。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2021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和第3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大活动会议疫情防控保障工作。“一区市一方案”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快速扩充设置各类接种点339个、接种单元1325个,组建“一二三线”接种服务梯队6776人,顺利完成上半年接种任务,接种总剂次居全省首位。推进院感防控“线上监控、线下监管、巡回督查”。推进市疾控中心改革,完成4名首席专家聘任及待遇兑现,高级职称岗位比例由35%提升至40%。
二、聚焦提能扩容,助力医疗高地建设。深化市校合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投入运营,与山东大学合作共建公共卫生学院,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启动重点学科岗位胜任能力提升三年培训。全市在建省、市高水平医院项目达到6个,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总投资84亿元。积极建设2个综合类别、4个专科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争取参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推动创新兴卫、人才强卫,13个部门联合出台《青岛市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研究创新功能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今年已培育12个青岛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建设项目共获得600万元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扶持。出台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与阿斯利康公司合作开展疾病早期筛查项目;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期间,22个健康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落地青岛,总投资171亿元。
三、筑牢基层基础,提升整合型服务能力。依托紧密型医共体,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慢性病管理,带动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建设,为全省提供了示范。将完善在岗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政策纳入今年政府市办实事项目,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全市规划内村卫生室“四类五化”达标率100%;76%的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高于全省平均值19个百分点;有1479个村卫生室配备了重点人群智慧随访和康复理疗设备,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年度任务。我市社区医院区市覆盖率等11项指标已提前完成省下达的年度任务,新建中心村卫生室配备血液分析仪等3项指标完成率超过50%。
四、坚持传承创新驱动,助推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恢复设置胶州市中医院,补齐县级中医院短板;全市100%的政府办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9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健全中医药传承创新模式,在国内率先开展“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将拔罐、刮痧、艾灸等26项中医药护理适宜技术纳入“网约护士”上门服务内容,二级及以上公立中医院普遍开展“送汤药上门”服务。加快构建高水平中医药服务平台,成功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传统医学分论坛和中医药健康论坛;在上合示范区国际客厅设立了中医药展示厅,我市2项产品入选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推广产品名录;青岛市中医药科学院中药抗毒研究获省、市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全国唯一的海洋中药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
五、着眼全民共享,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基层一线,系统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重点问题,明确实事清单,集中力量破解一批群众就医防病难题以及疫情防控、妇幼健康、老年人健康等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快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启动智慧健康工程建设,推进“出生一件事”“医疗付费一件事”“全市一家医院”等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场景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开展应用第二代长效针剂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项目试点,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新申报国家普惠托育项目69个,总投入2.13亿元,预计增加托位4851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