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难点 立支点 造亮点 以培育新业态推动旅游大纵深、多层次发展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9-10-15
字体大小: 打印

   在全市上下发起“十五大攻势”,学深圳、赶深圳的大潮中,如何运用平台思维、创新思维、市场化思维,破难点、化堵点、立支点、造亮点,推动旅游业大纵深、多层次发展,一直是文化和旅游部门努力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当前我们面临的难点是——旅游线路单一、前海一线景点被重复消费、旅游纵深和层次不够、青岛人游本地内容物不足,以及淡季旅游过淡等问题;堵点是——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条块分割,跨界沟通不足,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融合发展合力。对此,市文化和旅游局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合作平台,从打造海洋文化展馆体系、研学旅游基地体系入文化和旅游工作动态手,建立推动旅游与多业融合发展的支点,打造旅游纵深化、长链条、多层次发展的亮点。

   一、运用平台思维,整合打造海洋文化展示支点

   按照“海洋攻势”战略,以及打好海洋产业转型跨越、滋养海洋文化根脉等 6 场硬仗的要求,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整合各方力量,面对现有展出场馆短缺,建新馆投资大、周期长等问题,按照短期突破、中期建设、长远谋划的原则,短期尽快实现 82 万件海洋标本与广大的市民游客见面的目标,中长期打造海洋文化展馆体系,提升滨海旅游产业品质,打造“海上青岛”品牌,助力国际滨海文化旅游胜地建设。

   (一)找准突破口,推动“盘活 82 万件海洋生物标本”。1月 31 日,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后,市文化和旅游局立即会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积极探讨整合提升中科院海洋所(南海路园区)的科普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组织专家团队对建设中国海洋博物馆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启动项目概念性规划编制等工作。同时,探讨将中科院海洋所现存的 82 万件海洋生物标本尽快展出,最终确定了由市文化和旅游局协调展馆、中科院海洋所提供技术、标本支持的发展共识。

   (二)建立桥头堡,启动海信珍稀海洋生物标本馆。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得知海信集团正在利用老厂房建设海信科学探索中心的信息后,市文化和旅游局立即与海信集团取得联系,沟通在海信科技探索中心开辟海洋主题展示馆事宜,并取得了海信集团的认可和支持。随后,市文化和旅游局促成了海信集团、中科院海洋所达成合作协议,一方出场所,一方出标本,在海信科学探索中心辟厅展出极具展览、科普、观赏价值的珍奇标本。

   (三)整合凝聚力,打造“一二十”海洋文化展馆体系。近期,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动各区市力量,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海洋文化展示场馆选址工作。青岛港集团作为海洋文化展示体系二期计划单位,已经落实选址,并开始进入展陈规划设计阶段,有望年内实现展出。同时,各区市海洋文化展馆选址工作也基本确定。下一步,“一二十”海洋文化传承体系,即一园(海洋科技文旅产业园)、二厅(海信科学探索中心、邮轮母港客运中心海洋文化展示厅)、十分馆(10 个区市海洋文化展示馆)的展陈空间布局将逐步形成,我市将向国际知名海洋旅游品牌城市迈进。

   二、运用创新思维,培育研学旅游业态新亮点

   研学旅游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旅游新业态,近几年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接近 60%,正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蓝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会同教育、科技等部门,以及各区市政府,积极打造研学旅游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新兴旅游业态,努力抢占研学旅游发展的“新风口”,提高旅游城市品牌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编制规划,引领研学旅游体系化发展。出台了《青岛市研学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围绕打造“时尚青岛·活力研学”产业品牌,统筹研学旅游空间布局,重点培育“活力海洋”“时尚人文”“历史文化”“科技智造”“乡村耕读”“安全实训”六大研学旅游主题产品,指导基地配套、专业讲师、设施配置等发展要素建设,逐步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蓝图,把我市打造成“全国研学旅游发展的开创性示范区”。

   (二)制定标准,指导研学旅游规范化发展。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出台《青岛市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评定和管理细则》,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评定的申报原则、申报条件、申报程序、退出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设施配套、产品设计、综合管理等要素进行了规范。

   (三)培育典型,引导研学旅游品质化发展。9 月以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动各区市文旅部门,全面动员研学旅游经营单位规范升级,并参与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评选活动,加快研学旅游发展进程。经过初审、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多个环节,最终评选认定极地海洋世界、海信科技探索中心、蓝树谷青少年世博园等首批 6 家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这 6 处基地代表了活力海洋、时尚人文、历史文化、科技智造、乡村耕读、安全体验 6 大研学旅游主攻方向,在业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运用市场化思维,增强新兴旅游业态发展发力点

新业态、新事物,需要用新思维、新方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资金杠杆扶持、智库智力支持、交互平台助力等手段,促进新兴产业业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政策扶持,小资金撬动大投入。将海洋科普、研学旅游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旅游新业态,小资金撬动大投入,以适当资金扶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发展。落实《关于推进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高效发展的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研学旅游等新业态精品项目给予一次性 50 万元奖励,对评为国家级旅游示范工程的项目给予一次性 10 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海洋科普教育旅游项目奖励给予一次性 30 万元奖励。

   (二)强化智力支持,小举动助力大发展。借助山东省研学旅游研究院,以及青岛市旅游类院校专家、青岛旅游智库专家的力量,推动研学旅游市场研究及研学课程开发;强化研学旅游导师队伍建设,加强研学旅游文化使者及志愿者募集工作,将青岛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等人才充实到研学旅游导师队伍中来;组织研学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技能大赛,每年评选全市十大研学旅游导师,建立一支业务过硬、服务一流的研学导师队伍。

   (三)强化平台整合,小协调统筹大合力。一是搭建跨行业交互平台。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门牵线搭桥、组织签约以及发挥青岛市研学旅游社会组织平台作用,调动全社会和行业积极性,推动要素集聚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二是搭建整体包装营销平台。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宣传、争取举办国际研学旅游大会、开展研学旅游专项推介,提升我市研学旅行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利用上合经贸示范区优势,加强定向宣传,吸引上合国家青少年来青岛研学旅游。三是搭建日常监管、行业自律平台。会同各职能部门加强日常监管,严控研学旅游交通、餐饮、治安、消防等各类隐患。发挥青岛市研学旅游协会作用,制定行业规范、强化行业自律、提高自我管理,促进研学旅游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下一步,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进一步认真贯彻“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十五大攻势”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具体要求,积极搭建各类资源整合平台,以打造海洋旅游、研学旅游为起点,在大项目引领、文旅资源挖掘整合、服务保障、城市营销上下功夫,不断丰富时尚旅游业态和产品,推动旅游产业大纵深、多层次、长链条发展,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