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20-08-20 来源 :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体大小: 打印

  上半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行业复苏振兴,推动全市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有序运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一)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一是第一时间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一级响应实施方案和疫情防控指南,全省率先筑起文旅第一道防线。制定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在平稳防控的基础上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全系统0感染、0敏感级以上舆情。二是全面梳理中央、省市出台的帮扶政策,汇总编制“政策工具包”,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普惠性支持措施。借鉴先进城市经验,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三是建立联系企业制度,成立10个专班深入一线指导,走访企业3100余家,解决实际问题200余个。对399家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暂退保证金,退款额9038.5万元。

  (二)组织行业修炼内功。一是邀请专家针对疫情后市场重启与振兴营销进行在线培训动员,各文旅企业单位3000余人参加。二是开展“云课堂”系列教育,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举办线上培训10余场,内容涉及业务技能、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对等多个方面,10000余人参训。三是组织面向全国医护人员的免费游览服务活动,指导文旅企业进行网络预售,为疫后市场振兴提供增收新模式。

  (三)着力提振文旅消费。一是安排专项资金,策划实施疫情后旅游市场振兴营销工程。组织文旅企业单位进行优惠促销和免费开放,整合特色资源推出系列精品线路产品,开展健康、研学旅游系列活动。二是开展文化惠民消费促进活动,签约企业166家,18.7万人次参与,发放补贴资金37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1154.2万元。开展旅游惠民活动,参与企业2000余家,11.75万人次参与,发放补贴84万元,直接带动消费666.6万元。三是与国内知名网络媒体、OTA平台合作,对文旅企业进行免费网络宣传、日曝光量超千万次,同步在崂山、栈桥、青啤博物馆等景区开展“云游青岛”网上直播”活动。四是举办第55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仿真植物及配套用品展,参加企业600余家,参展人员3000余人,现场订单总额超2亿元。

  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一)健全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在215家文化旅游企业建立跟踪帮扶制度,及时掌握、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六保三促”工作,结合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合理预测。二是修改完善《关于进一步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牵头制定《青岛市4K超高清电视频道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影视产业政策体系。三是起草《中国广电•青岛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推进建设实施方案》,围绕高新视频与5G的融合应用开展实验和示范,已签约引进了包括华为、浪潮等知名企业46家。

  (二)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重点布局婚庆、康养、体育、工业互联网体验等新业态,谋划在滨海主要婚拍点选址建设3处驿站,并研究制定服务标准。建立研学、体育、康养旅游等新业态项目库,收集项目信息50余个。鼓励青岛港、海尔等重点企业加大文旅版块投资,推出特色工业旅游项目。明月海藻健康产业园、华东百利酒庄入选第二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玫瑰圣地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入选首批“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疫情期间运用新媒体网络手段开启文旅“云招商”模式,全市单体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文旅项目99个,总投资额3500亿元。恒大水世界等3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雅钻青岛(俄罗斯)文化旅游交流中心、华道资本中歌世纪等6个项目签约落地。

  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和市图书馆新馆选址工作,年内完成博物馆新馆开工和图书馆新馆选址。推进青西新区市民文化中心等一批区市级文化设施建设。二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24个单位获评市级试点单位,城阳青峰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入选山东省试点单位,西海岸新区图书馆、崂山游客服务中心入选国家试点单位。三是制定印发《青岛市2020年全民阅读工作实施方案》,策划组织各类活动300余项。全市新增社区书屋3处,共享智慧书亭10处,朗读亭10处,首家景区24小时书店开业。在省全民阅读先进典型评选中,15个单位个人和2个阅读项目获奖,总数居全省首位。四是高起点启动建设集多元化产品推荐、导航导览、预约预订、品享攻略、在线交易、社会交流等一站式文旅服务,打造文旅公共服务“青岛模式”。

  (二)加大文艺精品扶持力度。组织开展剧本扶持工程等多项文艺精品申报评审工作,指导院团围绕重要时间节点创排精品力作,民族歌剧《国•家》、吕剧《民心安处是吾乡》列入全省舞台艺术重点创作项目。以“战疫情文旅风景线”为主题,征集各类文艺作品600余部,通过学习强国、大众日报、青岛日报等多家媒体及网络平台推送,阅读量达100余万次。

  (三)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一是加快推进老城申遗工作,修订完善可行性研究文本,开展“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视频宣传活动,目前共举办4期,80余万人次在线观看。二是加大博物馆城建设力度,组织10家博物馆申请备案,已通过4家,总数达102家。三是组织31家博物馆上线“文物山东”馆藏文物展示,20余家参与网上预售。举办青岛博物馆城建设成果展,70家单位参展,展出藏品300余件。在全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中,贝壳博物馆作为我市首家非国有博物馆获精品奖,市博物馆、一战遗址博物馆获优秀奖。

  四、强化对外交流合作

  (一)牵头成立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发挥龙头作用,会同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四市共同签署《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达成5大领域27项合作。共同开展中国旅游日主题活动,推出胶东七日游产品线路,联合举办胶东文旅商品展,打造“胶东有礼”文创品牌,青岛文旅惠民消费平台面向五市企业全面开放。

  (二)加快推动国际国内文旅交流合作。牵头推进上合示范区商旅文交流中心建设,加强与国际组织沟通协调,推进重点项目交流合作。与文化旅游部驻首尔中国文化中心联合推出“云游中国-享约青岛”线上宣传,已上线2期展播,10余个国际网络媒体报道,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市场主体发展水平不高,缺乏龙头企业,与深圳、杭州等先进城市存在差距。二是影视产业、滨海度假旅游等优势产业带动作用不强,对经济拉动作用尚不明显。三是“文化+旅游”新模式、新业态相对单一,创意融合发展程度有待提升。

  六、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点发起五大攻坚战。

  (一)招商引资攻坚战。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形势推出新的扶持政策,扶持本土文化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加快推进方特二期、西班牙福赛酒店、蜈支洲岛等项目尽早落地见效。

  (二)新业态培育攻坚战。做大做强影视产业,利用国家首个5G高新视频园区,打造全产业链国家级科创和文创示范园区。推动婚庆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融合新业态发展。

  (三)城市综合营销攻坚战。结合《疫情后青岛旅游振兴营销工程方案》,推出10大系列旅游主题产品、26条精品线路、100个时尚打卡地,将城市综合营销与文旅节会、文艺精品创作、对外交流等有机结合,提升城市时尚气质和国际影响力。

  (四)公共文化服务攻坚战。积极实施市博物馆改建工程,加快市图书馆新馆选址,提升市美术馆规模功能,打造城市新地标。指导各区市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改善群众文化服务供给策略,提高市民的参与感、获得感。

  (五)旅游管理提升攻坚战。发挥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联合执法和整治机制。组织参与一日游、海上旅游等专项整治行动,组建文明旅游志愿者队伍,建立旅游咨询中心考核退出机制,加大惩处警示力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