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1日,青岛市体育局副局长张馨携相关处室负责人做客青岛电视台《行风在线》栏目,围绕青岛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赛事旅游融合、培训规范及场地建设等市民关切问题展开交流,介绍多项关键数据与发展规划。
01体育产业跃升为城市经济新支柱
据最新统计,青岛体育产业总规模达990亿元,产业增加值372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升至2.36%,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3300元。制造业强势领跑:有英派斯、三柏硕、雷神、国恩4家体育上市企业,英吉多、极视角、三秀复合材料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前丰国际帽艺1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迈金、康顿等10家“瞪羚”企业,以及7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四上”企业。服务业贡献突出:市场主体7724家,总规模436亿元,增加值占比达64%。2025年一季度规上体育服务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3.8%,增速领先全省12.4个百分点。
02赛事经济成拉动消费“核爆点”
2025年全市计划举办市级以上赛事超200项、国家级以上赛事80项,预计吸引参赛观赛超100万人次,直接经济影响超15亿元,综合贡献GDP80亿元。三大标杆赛事亮点纷呈:
亚洲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2025-2027年连续落户青岛,2025年吸引12国200名顶尖选手,全网互动量2亿次;青岛马拉松:国际田联精英标牌赛事,2025年报名人数创17.8万新高,消费带动比达1:16,拉动旅游六要素消费1.32亿元;世界沙滩排球职业巡回赛:2028年奥运积分赛,配套推出崂山景区门票半价等文旅福利。
03“赛事+旅游”融合再升级
为深化“跟着赛事去旅行”模式,市体育局推出三大举措:上线“赛事旅图”APP,整合赛事预约、旅游导览等五大功能;发放“夏季体育消费大礼包”,联合超百家商户提供水上运动主题优惠;计划发放满减10-300元体育消费券,最高优惠比例超30%。
04体育培训监管强化资质公示
针对青少年培训乱象,明确要求:所有机构须持办学许可证(依据鲁教监管字〔2024〕5号文);市民可通过民政部官网“全国社会组织信息查询” 及青岛市体育局官网公示名单核验资质,谨防“无主”公司冒名运营。
05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提速
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体育场地3.02万个,人均面积3.35㎡(全省前列)。新建项目密集投用:海泊河全民健身中心(原弘诚体育场):4万㎡综合场馆,配置游泳、攀岩等11类设施;浮山全民健身中心:2025年7月开放,含40片羽毛球场+11人制足球场;冰雪运动馆:2028年竣工,拟建中级滑雪道及双国际标准冰场;西海岸藏马山、城阳高新片区正筹建大型室内滑雪场,打造“北方冰雪休闲胜地”。
06未来发力四大赛事品牌
青岛市体育局将重点打造:
国际赛事(国际柔联柔道大奖赛,全国蹦床锦标赛、全国田径大奖赛等国家级赛事等);
职业联赛(中超、CBA等80场各项主场赛事);
时尚赛事(电竞、无人机、冰雪等);
自主品牌(“远东杯”帆船赛、“上合杯”马拉松)。
每月通过“青岛市体育局”公众号发布赛事日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