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军带领部分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十四五”时期青岛体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市政协副主席卞建平、市政协秘书长刘卫国参加视察,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体育总会主席车景华,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矫曙光陪同视察。
杨军一行先后来到市南区永嘉路体育广场、市北区新兴体育馆、弘诚体育场和第二体育场,实地察看社区体育场所建设及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柔道等健身场馆运营情况,与市民、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交流。
杨军对我市教练员、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和全运会获得好成绩表示祝贺,对全市体育事业特别是全民健身、体教融合、品牌培育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体育事业发展事关国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任务。要站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重要论述和对青岛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的高度,站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高度,大力发展青岛特色体育事业,促进体育大市向体育强市迈进。要规划建设星罗棋布的体育设施,将体育场所建设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加快老旧体育设施改造升级,推进健身路径、口袋公园建设,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满足老、中、青、少、幼不同群体的运动需求。
杨军强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举办精品赛事,加大培养引进体育人才的力度。同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运动,优化全民健身组织体系,营造全民健康运动社会环境。要搞好全民普惠的体育服务,补齐体育公共服务短板。要培育驰名中外的体育品牌,打造帆船之都、足球之城、田径之乡和群众体育运动等品牌。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发挥青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势,打造千亿元级体育产业。要加强体育健身场所疫情常态化防控,确保人员安全。
杨军要求,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在市委领导下,坚持“专注发展、专心为民、专力履职”的工作理念,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助力青岛建设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和国家体育中心城市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市体育局始终着眼办好人民满意体育,努力将体育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体育工作全面起势、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今年,市体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记集体一等功。
9月16日,市体育局发布青岛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紧扣“十四五”期间城市发展战略,确立青岛到2025年,初步建成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和国家体育中心城市。到2035年,率先建成体育强市,基本建成全球知名体育城市和国家体育中心城市。
《规划》突出塑造城市体育名片,提升青岛国际知名度。全面深化青岛世界“帆船之都”“足球名城”等时尚体育品牌优势,通过完善帆船基础设施、推进全民帆船普及、举办高水平帆船活动、大力发展职业足球、夯实足球青训根基、普及推广群众足球,争创国家足球重点城市等措施,擦亮城市体育名片。发挥体育对外交往功能,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体育对外交往新格局。
《规划》明确建设“六大功能中心”城市体育发展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建设国家全民健身示范中心;二是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孵化国家竞技体育人才输出中心;三是加大赛事招引培育力度,打造国家体育赛事中心;四是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建设国家体育消费中心;五是加快体育制造转型升级,培育国家体育产品研发制造中心;六是促进要素集聚耦合,构筑区域体育资源配置中心。
视察中,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对我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提出了意见建议。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聚焦《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依法治体,落实体育相关政策,加强监督执行,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体育力量,确保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蓝图顺利落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