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2025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59505605292246421
  • 主题分类 统计
  • 发布日期 2025-07-25
  •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统筹存量政策优化与增量政策供给,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8587.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0.21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802.76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5544.36亿元,增长5.2%。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农产品供给充足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4.3亿元,同比增长4.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07.8万吨,同比增长2.9%;瓜果类产量25.5万吨,增长2.5%;水产品产量41.1万吨,增长4.3%。肉蛋奶总产量57.9万吨,同比增长7.2%。其中,猪肉、牛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8.0%、0.9%、7.2%。

    二、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制造业新动能加快培育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29.6%、18.7%、13.4%。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3.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5.9%,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虚拟现实设备、多晶硅、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9倍、2.5倍、38.4%、20.9%。

    三、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增势较好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64.6%,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5.9%。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36.4%、27.0%、20.2%。

    四、消费市场活力释放,民间投资占比提升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9.9亿元,同比增长2.1%。限额以上单位中,可穿戴智能设备、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9.2%、23.3%、13.6%、11.4%。上半年,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2.5%,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设备更新带动民间设备工器具投资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

    五、货物进出口保持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上半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427.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出口2637.9亿元,增长3.6%;进口1789.0亿元,下降2.6%。民营企业进出口3158.8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为71.4%,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6.7%,其中出口增长12.0%。

    六、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0.1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比77.5%,比上年同期提高5.0个百分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分别增长11.9%、7.8%、4.5%。截至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116.8亿元,同比增长7.0%,比年初增加1447.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3432.9亿元,增长6.4%,比年初增加1527.7亿元。

    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消费价格保持平稳

    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2万人。其中,民营经济吸纳就业15.76万人,同比增长2.1%。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4%,衣着价格上涨0.5%,居住价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8%,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5%,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9.3%。6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0.4%,环比下降0.1%。 

    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上半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73元,同比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629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50元,同比增长5.6%。从收入来源看,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5.7%、4.5%、3.2%、5.4%。

    总的来看,上半年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新动能成长壮大,全市经济保持稳健运行态势,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均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个体户)、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个体户)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个体户)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个体户)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个体户)的影响。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5]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

    [6]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数据来源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7]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金融机构信贷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进出口数据来源于青岛海关。

    [8]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