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全市商务发展总结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6-11-09 来源 : 青岛市商务局
字体大小: 打印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商务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创标”和“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为引领,以深化改革创新为主线,突出“惠民安商”主题,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扩开放、调结构等各项工作,推动商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十二五”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
    一、2015年商务发展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一)传统对外贸易向现代国际贸易转变取得积极成效。2015年全市对外贸易总额突破80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702亿美元,服务贸易突破100亿美元。当年全市进出口规模达到4359.8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641亿元,年均增长4.6%。其中,出口2816.7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608亿元,年均增长6.3%;进口1543.1亿元,比“十一五”末净增33亿元,年均增长0.4%。2015年我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700亿元。货物贸易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外贸出口实现增份额正增长,全年出口同比增长0.3%,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占全国份额1.99%,比2014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成为五个计划单列市中出口正增长的两个城市之一;对自贸区市场出口增长0.6%,对“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出口增长2%,传统市场中对香港和美国出口分别增长31.7%和18.8%。全市机电产品进出口1606.4亿元、增长1.2%,其中出口1195.6亿元、增长7.3%。机电产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比重达到42.5%,比“十一五”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2015年服务进出口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12%以上;其中服务外包执行额29.9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对外贸易队伍不断壮大,全市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1.4万家,比“十一五”末增加4000余家。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的骨干力量,2015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245.5亿美元,增长4.8%,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54.2%,比“十一五”末提高16.9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一般贸易出口额平均增速为11.0%,占全市货物出口比重达到63.6%,比“十一五”末提高15.5个百分点。
   (二)内外贸融合发展扩大消费实现两位数增长。201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13.7亿元、增长10.5%,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六位、计划单列市第二位,“十二五”时期先后跨上2000亿、3000亿两个千亿台阶。建立“扩进口”与“促消费”相结合互动协调政策运作机制,“2015青岛城市购物节”拉动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个百分点,青岛进口商品展、消费电子博览会等为扩大进口、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青岛口岸累计进口牛肉1.5亿美元、增长1.6倍,羊肉1.6亿美元、增长51.7%,猪肉1.3亿美元、增长46.2%,水果0.6亿美元、增长43.8%,葡萄酒0.4亿美元、增长27.1%。我市进口商品量增价跌,全年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55亿美元。“十二五”期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后跨越2000亿元、3000亿元两个台阶,2015年突破3700亿元,年均增长13.7%。
   (三)双向投资合作协调互动加快升级发展。2015年,全市实际到账外资66.9亿美元、增长10%,全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65亿美元,年均增幅18.7%,连续4年从20亿美元每年跨上一个十亿美元台阶,从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六位进入前列,超额100亿美元完成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末,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33.7%,出口额占全市总量的52%,实现税收占全市40%,新增就业占全市27%。截至2015年底,累计有12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242个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引进外资银行8家,累计达到18家,占全省的75%; 2015年新批准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17家,合同外资7.4亿美元,全市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达到45家,资产总额达到66亿元人民币,初步形成集聚效应。2015年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达到33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占比达到55.2%。“十二五”期间,“走出去”实现倍增发展,全市境外投资累计完成74.6亿美元,超额3倍完成“十二五”目标,年均增长41.1%。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50亿美元,超额2倍完成“十二五”目标,年均增长30%。对外投资合作业务拓展到世界88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亚太、中东、非洲、欧美等四大主体市场,并深化南美、东欧等新兴市场。对外投资合作主体实力增强,青建连续10年入选全球最大225强国际承包商行列,海尔、海信、电建三、青建连续4年入选中国非金融类跨国公司和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前100强。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国家级境外园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工业园完成一期投资,海信南非工业园、瑞昌棉业赞比亚农业合作园、恒顺众昇印尼镍铁工业园等7个境外合作园区项目已列入商务部“一带一路”园区项目库,海信南非工业园、瑞昌棉业赞比亚农业合作园加快推进国家境外园区确认考核工作。民营企业成为境外投资主力军,5年累计投资509 个项目,投资总额63.1亿美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85.9%。
    二、商贸流通领域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
   (一)以深化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消费驱动力实现突破。全面启动实施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青岛市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管理条例》作为全国首部地方商贸流通法规已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发布实施。电子商务已成为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惠民服务的重要途径,印发《“互联网+商务”行动计划(2015-2016)》、《农村电子商务“515+X”工程实施意见》,全市生鲜农产品网店超过500家。商务部批准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早餐示范工程”三个国家试点进展顺利。
   (二)推进城市“放心肉菜”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按照“用外贸标准办内贸”的工作思路,以国际标准提升“菜篮子”建设水平。强化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运行管理,建立例会制度、流通追溯考核通报制度,邀请市民代表、媒体记者50余人,参加青岛市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成果宣传日暨肉菜追溯体验活动。完善“菜篮子”商品市场保供机制,加强“内增外调”货源调度,年度安排“菜篮子”商品储备2.35万吨,每天进入市区的外埠蔬菜达1000吨,市区日均上市蔬菜、猪肉分别达到2000吨、90吨以上。制定实施《关于全市“农超对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积极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推动互联网+对接产销新模式;制定《车载蔬菜进社区电商直供配送618行动计划》,在市内6区选择18个“散、偏、远”的社区进行试点,形成企业与社区、线上与线下互动对接的社区电商直供配送体系。
   (三)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和公益性改革加快推进。按照《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标准规范,列入年内新建改造的15处农贸市场项目全部建设改造完工,其中新建7处、改造8处,共完成建设改造面积7万平方米,市场经营设施、消防安全设施及排水、LED节能灯、卫生间等基础配套设施得到全面提升,市场环境实现布局合理、光线明亮、节能环保、柜台整洁和管理经营有序,保障和方便了周边40万群众的日常消费需求,实现“惠民生、顺民意、得民心”。2012年以来,已累计对60处农贸市场实施了标准化建设改造,公益性改革顺利实施。
    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新进展
   (一)全面启动实施国际城市战略。市商务局承担全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职责,起草完成了《青岛市推进国际城市战略实施纲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8+30”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工作机制,制定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推进委员会议事规则,建立信息交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督查通报制度、联络员制度,加强重点课题研究。完善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城市全球布局,新缔结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城市(省州)11个、总数达到30个,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17个国家。新加坡青岛工商中心全面启动运行,在韩国釜山、德国慕尼黑、美国旧金山设立的青岛工商中心均完成注册筹建工作。第二十二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我市成功举行,扩大了青岛的国际知名度。
   (二)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制定实施《青岛市加快“走出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经贸合作行动计划》,一年来在沿线国家举办了15场以“通商青岛新丝路、经济合作新伙伴”为主题的“丝路对话”系列经贸促进活动,推进与15个沿线国家重点港口开展合作;在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建设欧亚经贸合作园区已上报商务部获得积极支持,依托多式联运“一带一路”综合贸易枢纽建设,打造对接日韩、联通欧亚大陆桥和泛亚铁路大通道的转口贸易综合平台。2015年,全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案投资项目8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41.4%,投资项目分布在23个国家;对“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出口增长2%,其中对柬埔寨、蒙古、巴基斯坦等增长超过25%。
   (三)创新实施自贸区战略,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明显。商务部批准在我市开展国家自贸区(FTA)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机制试点,重点建设政策与知识培训、对外谈判数据调研、实施效果评价、复制推广创新试验、交流合作活动等五大基地。电子商务引领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市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准;研究出台《关于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启动“直购进口”和“中韩海运直购进口”等模式,成为国内首个开展海运跨境电商直购进口的城市。目前,全市已有15家企业完成“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近200家企业利用海关“阳光通道”开展跨境电商业务,跨境零售出口货值超过3000万美元,直购进口货值超过8000万元,跨境B2B出口额近3亿美元。货物贸易提升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组织实施国际市场开拓“百展”计划,在广交会开展“通商青岛、品牌之都”全球促销成交计划,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自贸区市场的进出口比重提高到60%以上;海尔海贸云商外贸创新服务平台和新华锦“锦贸通”电商平台扩大出口成效明显;制定实施6000家“无进出口实绩外贸企业清零”行动计划,实现新增出口2亿美元。莱西市、平度市、胶州市、即墨市和黄岛区被评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34个企业品牌获评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青岛制造”销往世界211个国家和地区。转口贸易突破发展有效推进。启动青岛(胶州)多式联运综合贸易枢纽项目建设,促进海铁联运,扩大转口贸易规模,2015年青岛口岸转口贸易额达205亿美元。稳步推进转口贸易物流大通道建设,目前已成功开通“中亚”班列、“中韩快线”2条国际班列,胶州至乌鲁木齐、西安、郑州、洛阳4条省外班列以及1条胶黄小运转省内班列。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建成全省首家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以及轮胎、烟叶、LED显示屏进口分拨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外汇试点和中韩人民币“跨境直贷”业务,制作发布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促进了转口贸易发展。青岛口岸汽车整车进出口超过3万辆,其中进口整车1.3万辆,成为全国第二大平行进口汽车口岸。酒类和食品检测实验室获得韩国“国外检验机关”资质,打通中国出口韩国食品农产品一次性检测渠道。服务贸易跨越发展加快推进。以保险、通讯、金融为代表的新兴服务贸易额达13.1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额16.6%,比“十一五”末提高了7.6个百分点;以运输、旅游、对外承包工程为主的传统服务贸易巩固发展,贸易额达66.12亿美元,占比83.4%。实施服务外包“双十两大工程”,服务外包执行额年均增长80%,2015年达到29.9亿美元。建成青岛软件园、崂山国际创新园、西海岸光谷国家海洋信息港、北部软件科技城青岛网谷、科创慧谷等产业园区,形成集聚发展态势。朗讯、优创、海尔软件入选商务部重点联系100家企业。青软实训、东合信息入选商务部重点联系20家培训机构。青岛出版集团、广电中视入选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服务外包最具潜力城市”。 内外贸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坚持用外贸标准办内贸,创新建立了扩进口与促消费相结合的新型消费体系。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意见》,发布了《青岛市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行动计划》,实施“十大消费领域拓展工程”、“三大新型消费模式培育工程”和“五大消费业态激活促进工程”;制定了《青岛时尚消费品零售业发展规划》,打造建设山东半岛时尚消费中心;举办“青岛年货购物节”、“消费促进月”、“青岛城市购物节”、世界进口商品采购大会和中日韩海鲜烹饪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消费市场繁荣。支持即墨国际商贸城申报省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内外贸融合发展的商品市场。
   (四)积极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双向投资合作实现结构优化。充分利用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吸引韩国产业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澳新银行落户我市。推动现代服务业项目境外上市,其中青岛银行和青岛港集团均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分别超过6亿美元和4亿美元,海尔智能健康和中德生态园集团分别在香港和德国上市。新批准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17家,合同外资7.4亿美元;批准外资并购项目36个,并购交易额2.1亿美元。“十二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实际外资占比逐步提高,三次产业实际外资比例由“十一五”末的3.5:52.8:43.7调整到“十二五”末的3:50:47。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全市备案对外投资项目185个,中方实际投资额13.1亿美元,增长21.2%,占全省22.6%。积极推进16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投资总规模60多亿美元。
(五)加快推进经济园区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全市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青岛市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启动42项改革事项,经初步评估34项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年,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5.2亿元,同比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2769.5亿元,同比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90.2亿元,同比增长12.15%;实际到账外资36.7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占全市54.9%;进出口387.6亿美元,同比增长2.7%,占全市55.2%。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快中德生态园和中韩创新产业园建设,中日创新产业园列入山东省--三菱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即墨经济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由国务院批转商务部办理,平度开发区升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请示已上报省政府。
    “十二五”时期我市商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深圳等先进城市相比,在规模与速度、结构与质量等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对此必须保持清醒认识。一是扩大消费压力加大。商贸流通领域流通成本高、环节多,流通现代化水平不高;受消费方式变化的大环境影响,中高端餐饮进入转型发展期。二是外贸稳增长压力加大。受国际市场价格、国内市场需求、国家政策调整三方面因素影响,青岛口岸原油等大宗商品进口贸易额下滑较大;出口贸易受国际需求萎缩影响,增长乏力。三是利用外资方面文化、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还不够大;缺少一批有影响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四是对外投资带动商品、服务、技术、标准联合走出去的能力还不强;走出去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有待提高。五是经济园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综合承载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十三五”时期,我市商务工作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实施国际城市战略为主线,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自由贸易区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商务领域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坚持内外贸融合发展,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提升,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推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基本建成东北亚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