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商务发展2013年度报告
青岛政务网 发布日期 : 2014-09-25 来源 : 青岛市商务局
字体大小: 打印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商务系统加快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引领战略,启动实施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外贸转型、外资赶超、商贸提升”三大行动,通过对外开放创造新的市场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推动形成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四外”(外贸、外资、外经、服务外包)融合式发展机制,推动全市商务工作实现了“一个新突破、两个稳步增长、三个以明显优势居全省首位”--实际到账外资规模突破50亿美元,商贸流通和对外贸易实现稳步增长,服务外包、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规模均以明显优势居全省首位。

  全市完成进出口779.1亿美元、增长6.5%,比上年回升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19.8亿美元,增长2.9%,进口359.3亿美元,增长11%。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45家,同比增长16.6%;合同外资75.8亿美元,增长26.3%;实际到账外资55.2亿美元,增长20%。全市新核准对外投资项目72个,对外投资额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7%;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9.8%;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35亿美元。全市服务外包签订合同额24.4亿美元、执行额1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2.8%、103.6%;其中,服务外包离岸执行额16.3亿美元、增长98.3%。2013年底,李群书记致信市商务局:“祝贺你们来自商务战线工作的好成绩,振奋信息不断,谢谢你们。”

  一、商贸流通

  启动实施“三大流通体系国际标准提升工程”,推进新型消费服务体系、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和城乡市场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举办“2013青岛城市购物节”、“春供30”活动、内外贸企业供需对接会等促消费系列活动。“千万平”总部商务区和商贸区建设超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扩消费和保供应工作平稳发展。创新“以外贸标准办内贸”实施“菜篮子”建设保障国际标准提升计划,获批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城市、现代农产品流通示范区试点、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肉菜追溯体系建设验收全国第一。成功举办我国首届中日韩海鲜烹饪国际大赛,启动打造“世界海鲜美食知名城市”。启动胶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规划和董家口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10亿元,增长13.5%,总量在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分别列第2和第8位。

  1.“千万平”总部商务区和商贸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按照全市“十个千万平米工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结合“双月奋战活动”,下基层、进现场、解难题、促项目,全年落实总部商务区和商贸区支撑项目118个,完成投资342亿元;主体完工或开业项目60个,58个项目在建施工,完工总面积58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总部商务区竣工面积达到全年目标的229%,商贸区竣工面积达到全年目标的205%。督查了市南区山东路华润中心、李沧区国棉6虚拟现实产业园等30多处项目,将部分在建项目列入我局招商项目库,积极帮助企业引进适合区域商业规划布局的商业企业。积极推动高端品牌消费聚集区建设,华润万象城、银座购物中心、海信广场二期工程加快推进,争取商务部将市南区列为全国四个品牌消费聚集区之一,推动保税港区设立了进口商品总部基地,扩大品牌消费。

  2.城乡商业规范化、便民化水平不断提高。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制定实施农产品批零市场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城乡市场布局,提高仓储、整理加工、冷链物流、批发辐射功能。全市累计建设占地30亩以上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37家;在市区累计建设了105处农贸市场、140家大中型超市,市区85%以上的社区都配置了蔬菜副食品网点,平均每2.65万人拥有1处农贸市场;农村标准化农家店覆盖80%乡镇。2013年,重点培育的10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全年实现交易额1442亿元,占全市商品市场交易额的60%以上。10处大型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交易额420亿元,同比增长12.3%。新发展便利店、餐饮店、美容美发店350余处,“家政服务工程”免费培训4000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民工,“早餐示范工程”网点每天为50多万市民提供早餐服务。预计全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32亿元,增长1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1.4%。

  3.青岛城市购物节系列促销活动提升消费活力。年初组织了青岛年货购物节、万村千乡赶年集和春季时尚购等活动,带动城乡商品销售额提高10%以上。5月份,组织举办了青岛国际进口商品展及采购洽谈会活动,通过畅通内销渠道,扩大进口,拓展内需,促进消费。借鉴香港、新加坡模式,8-10月份重点举办了2013青岛城市购物节,同时举办了香港时尚购物展、德国商品展、韩国周及中日韩海鲜烹饪国际大赛等活动,极大激发了市民的消费热情,引发了消费热潮,整个活动期间商家累计为消费者让利达到10亿元以上,拉动当季消费增长1个百分点。

  4.“商贸流通企业提升计划”成效明显。推动骨干商贸企业“走出去”跨区域兼并重组,签约和在建项目20余个,累计营业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全年重点监测的20户商贸企业(集团)实现销售额529.6亿元,同比增长12.7 %,全年全市规模过10亿元商贸零售企业数量达到10户。加大引进国际品牌、先进业态的力度,永旺美思佰乐生鲜超市落户开业,7-ELEVEn、迷你岛当年新设品牌便利店50处,累计99处。全市商贸领域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2.3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及国内外著名商贸企业40户、跨国企业采购中心6家,19家企业在青设立地区性管理机构,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占比达到10.7%。推动福兴祥、天天物流、利客来等5个大型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发展,2013年全市骨干流通企业物流配送额超过200亿元。重点推动海尔、利群、维客、利客来和永旺等5家企业拓展网上商城,网络购物交易额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45%;出台了促进餐饮业繁荣发展指导意见和加快早餐示范工程建设意见,推动了餐饮业转型和振兴发展。

  5.农产品均衡供给体系加快构建。实行“菜篮子”市场每日动态监控制度,建立健全“内增外调”外埠菜源调入机制,保证市场日常供应总量,市区蔬菜、猪肉日均上市量始终保持在2000吨和80吨以上充足水平。不断丰富“农超对接”形式,目前已逐步拓展到了5种业态、9种模式,每天通过“农超对接”合作机制调入、外销的蔬菜达到了近5000吨。强化储备调控,安排2.35万吨“菜篮子”储备,通过分布全市的储备投放网络限价投放。

  6.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在“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框架下,建立了多部门配合联动工作机制。建成运行全市肉菜追溯体系运行指挥中心,追溯体系已覆盖全市373家单位建成运行追溯系统。在全市检测单位达248家,覆盖市区100%标准化农贸市场,每年速测抽检市场蔬菜样品90万批次,全面推行“逢进必检、问题退市”制度,不合格产品100%协议销毁处理。

  7.农贸市场改建和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截止到12月20日,承办的市办实事15处标准化农贸市场改扩建任务全部完成,建设改造面积4.5万平方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贸市场整治提升行动的通知》,对44处环境较差的农贸市场进行了整顿规范,组织各区对47处占路早夜市(摊点群)进行了清理整治。

  二、对外贸易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稳定外贸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在全省率先提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用足用好政策优惠扩大进出口增量。建立完善市区两级外贸综合调度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分析掌握外贸运行态势,督促解决制约进出口增长的突出问题。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成功推荐崂山五金制品入围第三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上报胶州服装、平度五金参评第三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我市被授予“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称号。平度市顺利通过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评审。加快实施国际市场开拓“6515”计划,积极帮助企业开拓东欧、非洲、东南亚和中东等新兴市场,拓展外贸出口渠道。组织企业参加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服饰展、俄罗斯汽配展、中国(约旦)商品展等45个境内外展会。借助阿里巴巴、诚商网和青岛制造网等第三方贸易平台,广泛邀请国际知名采购商,全年共组织举办了10场采购洽谈会,邀请了自英国、日本、韩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采购商31家,帮扶企业结识客户、拓宽出口渠道。进一步强化“大通关”建设,协调海关、国检、外汇、国税等单位在货物通关、商品检验、外汇核销、出口退税等方面进一步加快工作速度,简化程序、减少收费,推出更多为外贸企业增添便利、减轻负担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全年为我市企业减少费用1.8亿元以上。出台扶持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险政策,帮助企业防范新市场的信用风险,全年一般贸易出口承保规模近8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0%以上;为外贸企业解决贸易融资授信80亿美元,较上年新增20亿美元。

  1.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长、增值率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发展,2013年我市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5.9%,高于全市增幅9.4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活跃发展,2013年我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8%,拉动全市外贸增长5.7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36.3%,高于纺织服装、农产品出口占比6.3个百分点。

  2.外贸总体规模稳步扩大。2013年,我市累计进出口779.1亿美元、出口419.8亿美元、进口359.3亿美元,规模分别比2012年提高了48亿美元、12亿美元、36亿美元。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进口规模超过宁波市,从四位升至第三位,进出口、出口规模继续保持第五位、第六位。

  3.单月进出口规模屡创新高。2013年,9月份我市单月进出口首次超过70亿美元,12月份达到8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2月份当月,我市进出口增长2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8个和2个百分点。

  4.国际市场更趋多元。2013年,东盟等新兴市场成为我市出口新增长点,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11.5%,拉动全市出口增长3.5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比重达到32.8%,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5.外贸主体队伍进一步壮大。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到1301013773家,比上年增加763家;其中出口企业达到11752家,增加554家。目前全市拥有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110家,出口过亿美元企业51家,进口过亿美元企业52家,分别比去年增加10、7、2家。

  6.重点进出口商品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十二大类重点出口商品中,农产品、化工产品、电器及电子类产品、服装、机械设备、纺织品、家具及其零件、钢材、汽车零件等出口保持增长,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2个百分点。铁矿砂、电器及电子产品、仪器仪表、塑料原料、液晶显示板、纺织品、集成电路、钢材等商品进口拉动全市进口增长9.5个百分点。

  三、利用外资

  在全国利用外资缓慢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建立“专业化招商、园区化发展和职能化服务”的现代招商投资促进机制,推动我市利用外资规模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显著提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欧洲、香港、日韩、台湾举行大型经贸活动,签约和促进重大项目协议外资112亿美元。市政府出台《关于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双月奋战和集中专项服务“两项活动”,建立外资项目服务专管跟踪制度和外资统计旬报制度。2013年,我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45家,同比增长16.6%。合同外资75.8亿美元,增长26.3%。实际到账外资55.2亿美元,增长20%,规模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稳居第2位,增速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列第一位。
1.外资大项目拉动作用突出。2013年,全市新批总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231个,增资过千万美元项目63个,累计合同外资74.5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的98.2%。实际到账外资过千万美元项目157个,到账金额42.4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外资的76.8%。批准中集冷链物流、丰途实业等29个总投资过亿美元项目,批准三菱捷能汽轮机、舒热佳特殊镀膜等10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

  2.制造业与服务业利用外资均保持增长态势。制造业到账24.1亿美元,占43.6%,增长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3.4亿美元,增长1.8倍;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97亿美元,增长3倍;食品制造业1.92亿美元,增长88.6%。服务业到账28.4亿美元,占51.4%,增长29.9%。其中房地产业到账11.7亿美元,增长34.6%;批发和零售业6.5亿美元,增长2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3亿美元,增长97.9%。
3.香港韩国为我市外资主要来源地。来源香港到账外资26.5亿美元,增长30.6%,占全市47.9%,保持我市外资来源地首位。香港活动中签约的44个项目已有27个审批落地,实现合同外资13.6亿美元,到账外资5.3亿美元,项目落地率达61.4%。来源韩国到账外资6.9亿美元,增长22.1%;日本3.8亿美元,下降25.5%;美国2.6亿美元,下降15.8%;欧盟国家2.1亿美元,增长26.1%;台湾1.3亿美元,下降18.9%;新加坡9065万美元,下降56.9%。 

  4.外商投资方式趋向多元化。探索股权招商等方式,推进高端产业并购运作机制,推动我市由单一传统绿地投资为主的引资方式向股权并购、参股合作方式转变。协调商务部、外管局等相关单位,完成ST远洋旗下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持有的青岛远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的转让审批、房地产备案及资本市场交割工作,实现到账外资1.6亿美元;推进国际著名私募股权机构KKR认购青岛海尔非公开发行的占青岛海尔全部已发行股票数量10%的人民币普通股并购审查工作。着力引进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新引进外商投资融资租赁公司14家,实现合同外资1.9亿美元;亚联财和潍信外资小额贷款公司项目取得突破,其中亚联财已完成审批。

  5.现存外资企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对2013年度参加年检的外资企业统计,投资总额增长16%,注册资本增长14.2%,实收资本增长15.2%。平均单个企业实收资本318万美元,比上年度增加48万美元。参检企业营业收入3569.4亿元,纳税总额191亿元。

  四、对外投资合作

  加快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开放引领战略,着力推动双向投资贸易融合式发展,确保了全市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快速发展。全市实现对外投资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7%,以较大优势稳居全省首位;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19.8%,实现翻番增长,跃居全省第一;营业额完成35.1亿美元,占全省比重升至42%,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境外投资额、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营业额三项指标首次同步位居全省首位。

  1.双向投资贸易融合发展取得突破2013年境外投资合作带动全市进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海尔电器集团(香港)与阿里巴巴达成28.22亿元港币的战略合作协议,反向投资日日顺物流公司,通过虚实融合打造国际化品牌家电全流程一体化交互配送平台。外资企业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在法国投资1.1亿美元设立圣元国际法国简易股份公司,成为我市在欧洲发达国家投资最大的境外食品制造加工项目。青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9800万美元并购瑞典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 并将在开发区反向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项目,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取得新发展。全市新核准境外资源开发项目5个,中方投资额1.82亿美元,占比15.4%,涉及油页岩矿、石油、天然气、萤石矿、多金属矿、棉花种植等领域。颐杰鸿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425万美元在约旦设立阿拉祖电力公司,在当地开展油页岩矿开发及电厂建设。青岛金王集团有限公司对美国金王油气开发有限公司增资2300万美元,累计投资额达9953.1万美元,是我市目前对美最大投资项目。

  3.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青岛瑞昌棉业公司、太平洋国际公司、中启控股公司、恒顺电气公司等企业抢抓机遇,计划在非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建设加工制造、农业开发、商贸物流、资源利用等境外园区。其中,太平洋国际公司拟投资9800万美元在印尼筹建橡胶工业园,中加科技公司投资9900万美元在美国建设经济功能园区,瑞昌棉业累计投资8000万美元在非洲投资农业种植项目。

  4.境外投资合作国别不断扩大。全市对外投资国别新增波黑、摩洛哥、埃塞俄比亚三国,对外承包工程国别新增波黑、缅甸、伊拉克、 厄瓜多尔、津巴布韦、科特迪瓦等6个国家。截至目前,全市对外投资合作已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非洲等88个国家(地区),已基本形成了以亚洲为主,涉足欧洲、非洲、北美和大洋洲、拉丁美洲的多元化市场格局。 

  5.对外承包工程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山东电建三公司以EPC总承包方式新签的伊拉克安巴燃气电站项目,合同额高达10.5亿美元,这是迄今为止我市第一个过十亿美元大项目,标志着我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承揽和实施项目能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我市新签过亿美元项目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合同额27.7亿美元,同比增长154.2%,占比88.8%。

  6.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模式取得新发展。青岛博海建设集团通过境外收购的新加坡高技工程私营有限公司,中标新加坡勿洛房建项目,合同额达8060万美元,实现了对外投资与对外承包工程的互动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结构不断优化,电力、石化、电子通讯等技术资金密集型项目完成营业额24.7亿美元,占全市总量70.6%,对外承包工程向中高端领域拓展。

  7.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山东电建三公司、青建集团分别位居2013年度“NER 全球最大225强国际承包商”排名第54、95位,竞争优势明显。目前,我市16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25个国家承建105个工程项目。山东电建三公司新签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390MW循环燃机项目,以EPC总承包方式承建热电联产电厂、废燃料电厂,合同额2.85亿美元,这是我市第一个在欧洲承揽的项目;市政集团厄分包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瓜多尔可尼尔防洪工程,合同额1.07亿美元,这是我市首次进入南美洲承建的项目。

  8.外派劳务人员层次不断提高。全市外派厨师、海员、经营管理人员、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专业技术人员3453人,占比70.1%,比去年同期提高9.5个百分点。对欧洲劳务合作国别新增荷兰、丹麦、比利时。目前,我市与欧洲6个国家开展对外劳务合作,涉及护理、餐饮等行业,以护士、厨师等技能型中高端劳务为主。

  9.援外工作稳步发展。全市新获批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1家;承担国家援援外物资项目4个,合计6550万元;承担国家援助成套项目设计4个,项目设计合同额1664.7万元;承办“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经贸发展”和“非洲法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经贸发展”等2期援外培训项目,共有来自22个国家的40余名官员参加研修。

  五、服务外包

  2013年,全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2515份,服务外包合同额24.4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17.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4.2%、122.4%、103.1%。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8.3%,连续五年实现倍增,接近对标城市大连,并被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院评为“中国服务外包最具潜力城市”。

  1.重点区域优势明显。全市服务外包两项建议目标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157.4%和152.3%。崂山区、开发区、市南区、市北区、胶州市五个区市离岸执行额过亿美元。市南、市北、崂山区、开发区四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离岸执行额占全市总量的62.8%,13区(市)均登记开展了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实现业务全覆盖。

  2.主体队伍不断壮大。一是企业主体持续壮大。登记注册服务外包企业559家,较上年增加169家,其中,开发区32家,莱西市28家,市南区20家,市北区、城阳区各18家,崂山区16家,黄岛区12家,即墨市10家,李沧区6家,胶州市5家,平度市、高新区2家。二是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开展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企业249家,比2012年新增54家。青岛朗讯科技通讯设备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优创(青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等40家服务外包企业离岸执行额超过千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4家,业务总额11.2亿美元,占全市比重69%。优创(青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青岛中盈蓝海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入选中国业务流程服务外包企业20强。青岛德林科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百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青岛一凌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入选2013年中国服务外包百家成长型企业。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海尔集团电器产业有限公司、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3家企业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过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24%。 

  3.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离岸信息服务外包(ITO)合同额8.8亿美元,执行额6.3亿美元,分别增长93.9%、92.7%;离岸业务流程外包(BPO)合同额3.6亿美元,执行额2.8亿美元,分别增长96.9%、96%;离岸知识流程外包(KPO)合同额11亿美元,执行额7.2亿美元,分别增长154.3%、104.2%;三项业务分别占全市总额的39%、17%、44%。 

  4.离岸市场持续扩大。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来源地93个,比去年增加18个。其中,承接日本、美国离岸服务外包额分别为3.6亿美元和3.1亿美元,占总量的20%和18.9%, 27个国家(地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额过千万美元,占全市总量的92.5%。

  5.产业就业规模稳步扩大。今年,我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同比增长108.3%,新增就业人员7.8万人。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9.2万人,占从业人员61.9%。 

  六、经济园区

  全年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0.38 亿元,同比增长25.79 %,预计占全市的26 %;固定资产投资1890.04亿元,同比增长53.99%,预计占全市的 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69.37亿元,同比增长27.13 %, 预计高于全市增幅15个百分点;实际到账外资27.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08%,占全市50.54 %;进出口346.42 亿美元,同比增长7.61 %,占全市44.46 %。

  1.经济园区升级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即墨经济开发区升级请示已由省政府呈报国务院,现已批转至商务部等待审批;城阳工业园区调整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平度开发区升级、胶南开发区更名已上报省政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成为我市首个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2.国际经济合作园区建设招商扎实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园区创新发展,中日、中韩创新产业园一期启动已开工建设。红岛经济区重点打造中日科技合作产业园、留学生创业创新园,加快软件科技城、胶州湾北岸新区总部商务区建设;中美(青岛)科技创新园建设方案已获国家批准启动建设。

  3.海关特殊监管区转型发展有序推进。积极推进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申报自由贸易港区。推动前湾保税港区用好汽车进口口岸政策,加快汽车口岸通关检验设施建设,5月31日顺利通过海关总署、工信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的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营,成为山东省内唯一一个获批开展汽车整车进口业务的开放口岸。

  4.中德生态园建设和招商工作全面展开。获批成为全国首家综合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国家级国际创新园,投资7000万元的体验运营中心主体已建成。总投资6.7亿元的德国企业中心正式奠基,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德国在中国落户的第三家、也是全球第八家专业机构,有利于促进中德生态园德国项目的集聚,引领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加强与德国之间的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