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文字解读】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第四批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措施的通知
字体大小: 打印
  • 索引号 2554214002781637452
  •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发布日期 2025-07-18
  •   一、政策背景  

    近两年,我局已先后出台三批共43条惠企措施,包括《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17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措施2.0版本》《第三批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措施》。为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回应企业关切,我局对前三批43条惠企政策开展全面自查评估。经梳理分析,拟对效果明显的33条进行保留,对需迭代更新的10条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政策始终贴合企业发展需求。

    在此基础上,我局拟定了《第四批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措施》,先后征求了125家建设单位、82家环评单位、10位环保专家代表的意见建议,修改完善后出台。

    二、主要内容

    《第四批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措施》分2部分共19条,包括新增措施13条、对前三批惠企措施修改完善6条(由10条合并)。

    (一)新增措施13条

    1.环评审批方面5条。一是支持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对磁存储芯片等12类项目,提供全过程生态环境指导服务,符合条件项目可实施告知承诺审批。二是发布《青岛市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指导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新增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即墨区灵山医药产业园等5个园区,试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打捆审批等改革举措。三是在青岛海洋高新区海洋装备产业园等3个试点产业园区内,对符合条件项目实行环评审批豁免;在莱西经济开发区、青岛中德生态园2个试点产业园区内,对符合条件项目实行环评文件降级、告知承诺制审批等改革举措。四是在2个重点行业试点开展 AI智慧环评服务,企业只需要输入项目相关信息,就能从选址选线合理性、环保政策符合性、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等多个维度对项目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专业的意见建议。五是研究制定塑料制品、石墨及碳素制品2个行业《环保指南》,引导新建、扩建项目优化选址,提升污染防治措施,指导环保手续办理及合法合规运行等,服务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2.辐射安全许可方面2条。一是对于销售Ⅱ、Ⅲ类射线装置的辐射工作单位,如符合相应条件,辐射工作单位在申请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时,可简化申请材料。二是涉及辐射安全许可证的申请、延续、变更及注销办理事项,不再要求辐射工作单位同步提报纸质材料,实行全程网办、档案电子化。

    3.执法监管方面3条。一是推行“圆桌式”座谈帮扶,企业提出问题,我局建立“收集—交办—反馈”全流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办结时限,增进沟通理解。二是开展“点单式”执法帮扶,搭建“线上+线下”点单平台,推行“柔性执法+点单服务”融合模式,实现从“事后罚”到“事前帮”的转变。三是聚焦重点行业编制“一业一册”环保合规指引手册,推动执法帮扶从“个案处理”向“行业覆盖”转变,让企业“一册在手、办事无忧”。

    4.问需于企方面3条。一是拓展升级“企业环保法律服务日”活动内容,建立“一讲二诊三送”合规服务体系,推出8领域34门定制课程包,开展多形式“法治问诊”,编制企业环保合规指南手册。二是深化重点单位土壤污染防治精准服务,实施“培训+帮扶”双轮驱动模式。专家培训提升政策、风险识别与监测技能;帮扶团队上门“把脉”,解决隐患排查、布点等技术难点。三是制作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明白纸和“一图读懂”,线上线下宣传答疑,并邀请专家入企“把脉”,指导隐患排查整治,筑牢安全底线。

    (二)对前三批惠企措施修改完善6条(由10条合并)

    1.环评帮扶方面2条。一是完善重点项目“攻坚帮扶”“再提速”机制,建立“领导包联机制”,针对疑难问题,由包联领导召集审批骨干、要素处室及专家组成团队集中攻坚解决。二是对在青环评机构实施信用分级管理,引导企业优选信用良好的优等环评机构。构建差异化监管体系,形成“守信激励、失信约束”的良性监管导向,推动环评市场“优管提质”。

    2.执法监管方面2条。一是将3166家正面清单企业全部纳入“自巡查”智慧监管,保持非现场执法占比45%以上。升级执法一体化平台,发挥平台数据整合、指挥调度功能。二是推行柔性执法,对首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企业,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对轻微违法行为,通过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开展批评教育等方式,引导企业自觉守法。

    3.总量指标方面1条。纳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的产业园区内的或市级审批的建设项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颗粒物、化学需氧量的单项新增年排放量小于0.5吨,氨氮小于0.05吨的,免予提交污染物总量来源说明。

    4.问需于企方面1条。推出“青岛环境医院”平台2.0,增设云课堂科普、资料库及案例库等,精准对接中小企业治污技术需求;强化科技帮扶,环保体检企业由20家增至40家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