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我要收藏
取消收藏
《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政策解读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会议)成功举办与成果达成后,中央、省对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目标和重要举措。为适应新变化,贯彻中央、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进一步提升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青岛市生态环境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行动计划》修订工作,并联合印发《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便于有关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准确理解《行动计划》,现解读如下:
一、新时期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任务
新时期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结合青岛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现状,衔接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愿景目标,以及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明确青岛市中长期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15%,珍稀濒危物种95%以上得到保护,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稳定在40%以上,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降低,自然岸线保有率不降低。到2030年,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基本实现,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减少,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现代化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其中,2030年目标是《行动计划》的核心目标,贯彻落实了中央、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新部署、新举措。
目前,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威胁、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挑战,为了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长期目标,《行动计划》制定了5个方面的战略任务,旨在从体制机制上全面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通过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等方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共享水平,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并提高全民保护和参与意识。
二、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青岛市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和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由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海洋公园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不同类型保护地构成,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类型保护地划定斑块破碎化明显,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行动计划》统筹考虑青岛市生态系统类型的代表性、物种丰富程度、生态功能重要性以及物种珍稀濒危程度,按照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服务功能的原则,调整划定了13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10个海洋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确定了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及重点保护对象,有助于系统、有序的推进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三、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行动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山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的发布,以及《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等战略文件的形成,指明了未来一段时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方向。围绕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长期目标和战略任务,《行动计划》明确了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4个优先领域和25项优先行动,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体制机制和规划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提升,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支撑和能力保障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一)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根基。只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各部门,全面提升全社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才能更好的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最终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社会。为了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青岛市将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体系、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全民行动等方面的优先行动,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
(二)全力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
受自然生态系统退化、生境斑块破碎化、外来入侵种扩张等多种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丧失是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是昆蒙框架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行动计划》的核心目标。为了控制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不仅需要加强保护和修复,还需要各相关领域协同推进。《行动计划》从持续严格生态空间利用管控、优化就地保护体系、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完善迁地保护体系、强化生物安全管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减少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等方面提出了青岛市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具体举措,全力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因素,从而遏制本地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青岛贡献。
(三)着力提升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共享水平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与目标以及优先行动计划等多个部分均指出或强调了生物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这与昆蒙框架的宗旨、行动目标一致。为了贯彻落实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新举措、新部署,《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多种措施推进强化野生物种可持续管理、加强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惠益分享、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行业可持续管理、保护城乡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先行动,提升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共享水平,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化,公正的分享利用遗传资源,保持自然对人类的贡献。
(四)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支撑和能力保障
生物多样性保护各项举措落实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青岛市将通过深化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调查、推动生物多样性常态化监测、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平台、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评估、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优先行动,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支撑和能力保障。
四、保障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行动的组织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通力合作。《行动计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领、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及加大资金保障4个方面提出了青岛市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措施,为青岛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行动的落地、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