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炳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涉外法治服务保障能力”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司法行政工作特别是涉外法治服务工作的关心支持,您的建议非常重要,市司法局高度重视,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起点谋篇布局,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专门印发《关于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 打造现代法务生态圈的实施方案》,高标准推进“四区一平台”建设,着力在涉外法务区打造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优选地,在上合法务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法务集群,在金融法务区打造金融法治融合创新区,在自贸法务区打造全链条法务业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法务平台。在市委政法委统筹领导下,市司法局会同有关区市、部门,高站位谋划推进青岛中央法务区建设,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等方面,统筹推进中央法务区工作。以市政府名义向司法部发函恳请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青岛中心,局领导多次赴司法部相关部门汇报筹备建设情况,积极对上争取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青岛中心和“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青岛代表处,指导相关区(市)陆续出台推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形成上下联动、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高标准集聚业态,系统集成效应加速释放。聚焦涉外、涉海两大发展特色,着力搭平台、聚资源、强服务,在涉外法务区,一批高品质法务、泛法务机构陆续落地运营,全链条、专业化的法律服务生态圈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涉外法务区已引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青岛海事法院中央法务区审判区、山东涉海法治联盟等国际化法务资源和多元解纷资源,另有多家法务机构入驻。金融法务区着力打造全国首家法律服务创客平台,招引9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上合法务区升级“法智谷”涉外涉海法律服务大数据平台,目前已注册用户超过1.3万个,提供服务1万余次。自贸法务区设立全省首家青港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建设法律会客厅,已入驻相关服务机构30家。与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等5所高校,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达成合作意向,为涉外法治理论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国际资源合作交流等提供智库支持。
(三)高效率培育机构,搭建涉外法律服务交流平台。积极培育高水平法律服务机构,推动1家头部律师事务所成立韩国分所。目前,全市2家律师事务所设立了3家境外分支机构,1家律师事务所入选司法部首批全国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名录。去年10月21日至25日,我市成功承办由司法部主办的上合组织国家法律服务高级研修班,推动上合组织国家法律服务领域务实合作;涉外法务区先后组织“海湾国家投资与涉外法律服务”交流会、赴德投资法律实务研讨、澳大利亚·墨西哥“一对一”法律实务分享会等涉外活动近20场,为全市涉外律师沟通交流、学习提升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平台支持。
(四)高水平引育人才,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效能。依托青岛律师学院,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去年以来已开展律师大讲堂、涉外业务培训200余场次,有效提升我市律师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依托驻青高校法学院教育资源优势,成功举办青岛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理论研讨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涉外法治人才梯队,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务研究水平与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加强市律师协会海事海商、行业发展与国际化促进、国际商事与投资等专委会建设,选强配齐各委员会带头人,定期开展优秀涉外法律服务论文、案例评选及业务研讨交流等活动,助力律师提升涉外业务水平。在2024年“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典型案例评选中,我市3个涉外法律服务案例成功入选,数量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全市律师人数已突破1万人,有30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占山东入选人数的51.7%。12名律师入选山东省律师协会建立的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占入选人数的30%。12名律师入选山东省境外领事保护律师服务团,20名律师入选山东省涉外律师名录,150余名优秀涉外律师入选首批《青岛市涉外律师名录》,109名公证员具有涉外公证资格,青岛仲裁委聘任158名境外专家等担任仲裁员。
(五)高质量创新争议解决机制,打造法律服务高端品牌。指导青岛市律师协会联合多部门共同发起成立“青岛中世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创新完善国际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打造以国际商事争议多元解决为核心的纠纷解决新平台。青岛仲裁委持续深化品牌打造,被评为“全国十佳仲裁机构”和“涉外法律服务十佳机构”。持续培育“亲和仲裁”法律服务品牌,不断加大仲裁案件调解和解力度,不断提升青岛仲裁国际化水平。
二、下步工作计划
针对您提出的拓展实践场景供给、推进校地深度合作、打造涉外调解品牌等三项建议,下一步市司法局将联合会办单位开展以下工作。
(一)持续完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体系。指导青岛市律师协会组织实施涉外法律人才中长期业务培训专业计划,推荐优秀涉外律师参加全国、省律师协会组织的涉外业务培训。积极争取组织、人社部门支持,遴选涉外律师开展我市涉外律师境外培训项目,提升律师的涉外法律业务水平。用好用活涉外仲裁专家资源,围绕实战导向,如关税、“双反”等,增强涉外仲裁人才实践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涉外仲裁人才梯队。
(二)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发挥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作用,完善仲裁机构与法学院校之间的双向交流机制,深化协同育人合作。加强与韩国东亚大学法学研究所、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学院等机构交流,促进双方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法治推广、国际仲裁和调解、“一带一路”发展策略等方面的合作。
(三)持续深化“一站式”调解中心建设。指导青岛市律师协会律师调解中心、青岛中世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发挥自身商事纠纷的专业及资源优势,以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持续深化诉源治理,及时高效化解商事纠纷。积极拓展涉外调解服务,提高青岛仲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青岛市司法局
2025年5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